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们学校一定要有院士! -- northeast

共:💬132 🌺370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们学校一定要有院士!(二)

先说第一位院士:A院士。在我原来的印象中,我刚上大学的头一两年,我的母校还没有院士。为了验证信息的准确,我查找了一些资料,结果发现A院士当选院士(当时还叫“学部委员”)就在我上大学的那一年(没查到当选的具体月份)。这说明人的记忆有时候会有点误差。既然A院士是母校的这些院士中最早当选的,我就先从他说起。

A院士,我在上大学前就久闻大名,他和其他一些学校的著名老师常常被我父母提到。这些老师们的事迹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混淆了,不敢确定那件事是A院士的具体事迹,只记得他们工作起来简直是不要命,晕到在实验台上的不止一位两位,那个年代也没高额奖金的激励(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年轻时有过夫妻两地分居的经历,“安居”都谈不上,但他们却很“乐业”),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们这么做?我无法回答。记得上大学时,某一门政治类课上,讲课老师在讲到“无私奉献”的时候,说:很多同学认为“无私奉献”没有前途,其实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国家不会亏待的,比如A院士,看看现在国家给他的待遇……这么讲对不对我不好评论,但A院士当初还没出名的时候肯定没这么想,否则也太有先见之明了。

A院士在学术上的成就,因为不是一个专业的,我就不评论了。就说一个故事,从中可看出A院士的性格。当年,有个有名的“劫机事件”,沈阳机场起飞的一架飞机被劫持到南朝鲜去了,劫机犯就是后来在台湾结束一生的卓长仁一伙,A院士(当然当时还不是院士)当时就在飞机上。A院士那一次从南朝鲜回国后可成了名人,有关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学校内部就作了多次报告。查了一下网上资料,提到飞机被劫持到南朝鲜的时候,机上人员与国内失去了联系,主要因为那时候中国与南朝鲜没有外交关系(估计起码最开始的时候南朝鲜方面也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进行主动的联系),A院士组织大家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了封信,委托飞机上的三个日本人转交。三个日本人回日本后把信转交给中国驻日本的外交人员,中方才知道飞机上的具体情况。(看来这件事上日本人表现不错,比南朝鲜人强。)我在校期间还听有的老师讲,A院士在飞机上进行了如下工作:与劫机犯周旋;抢救受伤人员;另外还悄悄传话给大家,要大家趁劫机犯不注意的时候,销毁自己携带的所有有“密”级的文件和能表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评价A院士是“临危不乱”一点也不夸张,不客气的讲,恐怕很多专业的特工人员在关键时刻也没有这么冷静的表现。我母亲还给我讲(我母亲与A院士的夫人认识,也许是听A院士的夫人讲的),A院士他们从南朝鲜回国前,南朝鲜方面有了一些“友好”的表示:给他们每人送了不少礼物,还领他们在南朝鲜旅游了一些地方,导游还不时用生硬的汉语说:“欢迎你们以后带着公子小姐故地重游!”中方人员心里都想:“你不会说‘带着儿女故地重游’吗?公子?小姐?我们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说完A院士,下一位我介绍的是B院士。B院士原来是我母校的院长(相当于后来的校长),在我上大学前,B院长就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不过不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误,而是因为上级要求领导干部年轻化。不过估计B院长大概也高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专心干自己的专业工作。“科学家当领导”是个挺有争议的话题,当然有干得不错的(比如钱学森),也有大家普遍不认可的例子(如苏步青)。B院长倒不能说干得不好,但相对来说,大家普遍认为B院长当“院士”比当“院长”更合适。B院士的这个院士还是我母校的第一个“工程院”院士。前面我提过,原来“中国科学院”的标准对工科学校不太有利,后来出来一个“工程院”,工科学校就感觉比较公平了,B院长在“工程院”旗开得胜,成为我母校的第一个“工程院”院士。从此,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就都有我母校的人了,以前总感觉“中国科学院”像是“敌战区”,现在,科学院、工程院都成了“根据地”了!

就在B院士当选前后那段时间,我母校另外还多了一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C院士。不过他不是新当选的,在原单位就是院士。至于他为什么从原单位调到我的母校,我不知道具体原因,反正他的到来是我母校的院士达到三名。

我母校的院士数目没有停留在“三”这个数字上:就在我念研究生期间,一天,我所在的学院院长(相当于以前的系主任,学校由“XX工学院”更名为“XX大学”后,各系都改名或合并为学院了)来到我所在的实验室,先与大家谈了些工作方面事。看起来院长心情不错,谈了工作之后,说道:“给大家透漏一个好消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