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激战一日,无一伤亡 -- 大鹏翔宇

共:💬120 🌺3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想了几个原因

1.全身式的板甲对于古代中国的士兵和马来说过于沉重,穿着板甲难以长时间作战,宋代有记载最重的步兵鱼鳞甲是50多斤,这已经是极限了,而全身甲比这还要沉的多,像欧洲骑士时代的重骑兵如果落马是没法自己站起来的。罗马式的板甲也只是保护躯干而已,四肢无任何防护,以此来减轻重量。

2.全身式的板甲需要量身定做,几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在这种盔甲的全盛期从因斯布鲁克到米兰遍布大大小小的盔甲作坊,即使如此也只有少数贵族骑士装备的起,普通士兵最多也只有锁子甲。

3.政治制度的不同。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大大小小的领主可以自由的为自己寻求更好的防护装备,需求刺激了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盔甲的改进。而在中国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下,武将的装备是统一发放使用的,大将军周亚夫在家里弄几副盔甲都能被人诬告谋反,谁敢自己去搞更好的盔甲?另外由于周边少数民族的盔甲和武器一般弱于中原,没有开发更好的盔甲的必要,没有需求就没有进步。

4.战场条件的不同。中国地域广大,部队的机动性对于作战极为重要,从汉朝时骑兵部队就确立了灵活机动的轻骑兵作战风格,南北朝到隋时出现的甲骑具装的重骑兵只是昙花一现,而且在作战中并没有表现出与高昂的成本相称的能力,因此隋后重骑兵就没有再出现。而对于战场相对狭小的欧洲来说,对于骑兵的机动性要求并不高,重骑兵的冲击力特点反而得到发挥,重装铠甲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5.弩的使用限制了板甲的出现。板甲对于弓箭的防护能力虽然强于鱼鳞甲,但是近距离内仍然防不住弩的射击,对于欧洲骑士们来说,弩是被禁止的武器(尽管后来也出现了著名的伦巴底弩手),在战场上遇到弩的机会不多。而对于中国的骑兵部队,弩算家常便饭,既然都防不住,那就没必要装备更贵的板甲了。

其实中国也出现过类似于板甲的明光铠,但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适者生存,没有最好的武器,只有最适合的武器。根据不同的战场条件来制订战略战术,自然也就发展出了与之相称的盔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