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打过仗的沈括-启蒙篇 -- 黄河故人
关于下面这写部分,请大家参考十月的《新宋》。如果说《新宋》是理想化小说的话,那么可以说十月把当时的计划变成了现实。
关于在西夏前线的战争,也许会把它们单独摘出来写,因为要是全写的话,这一部分就失去意义了。我们在这里只写一下沈括的工作。(越写越觉得自己写不好)
沈括跛足病目,指望他上阵提刀砍人只有可能在小说里看到,沈括是个文官,他清楚自己的职责,并且完成得非常好。打仗也不仅仅是提把西瓜刀对着砍那么简单
1.练兵。宋一直径略西北前线,兵精粮足,但是有用还是当地土著百姓,沈括搞起了民兵。在沈括的经营之下,边境百姓以武为荣,并选拔了一批边地良家子,配合官军作战。这一千多人,能骑善射、骠悍勇猛、熟悉地形、语言精通。(79年好像也招了很多中越边境的民兵入伍)
2. 抚军。这个话题太大,恐怕一句话讲不完。
宋有禁军和厢军,除此之外还有乡兵、蕃军。禁军很受宠爱,沈括还刚到任,朝廷有诏书嘉奖禁军,却没有别的士兵的份。沈括认为赏罚不公,同样干活,却不同等待遇,会造成驻军不合,以致影响将来协同作战,甚至………沈括一方面压住诏书不公布,一方面矫诏给其它士兵奖赏,同时上书皇帝。神宗皇帝非常高兴,发金牌赞赏沈括,并且从此对所有士兵一视同仁。
五路伐西夏,种锷沈括一路共有十万大军,在西夏遭遇军粮不继和雪灾,大军溃散。刘体仁擅自带三万人逃回,结果剩下的七万人没回来几个。三万溃兵直抵成下,乱成一团。有人建议排兵讨伐。沈括不同意,他在城外给这些士兵慰劳,又重新整顿这些士兵。而主谋刘归仁回来后,刘某咋称回来调兵,沈括毫不留情,责之调兵为何无兵符,刘不能言,随被斩首于众将士面前。沈括对朝廷来使说,这些都是多年来练出的精兵,到万死一生之地征战,因为将帅的失误才逃生以归,应当体谅他们。
沈括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将士得到了将士的拥戴。
3。战略。
五路伐西夏,种锷沈括损失最大,成果也最大.出证的士兵,回来的不过十之二三,但却控制了横山。横山的重要性是什么呢?横山就象西夏功掠北宋的桥头堡。横山不大也不高,但是攻击北宋已经足够居高临下了。面向西夏一方向是沙漠,宋要是想进攻西夏,打完横山就要进沙漠,困难可想而知,而控制横山之后,天险已经与西夏共有。而且横山土地肥沃有水有草。西夏进攻北宋,可以在横山吃饱喝足、休息好了、居高临下看清楚了,然后从容不迫的发动进攻。失去了这个前沿阵地,西夏再也无力向宋发动大规模进攻。
横山还有个好处,就是特别适合宋的堡垒推进战术。因为横山自己可以供给自己,不用从后方运粮,省掉了相当一笔开支。西夏一方,若攻横山,必须先跨过毛乌素沙漠,未战师已疲,想进攻北宋在这里修建的乌龟壳,需要掂量掂量自己。
事实上也是这样,永乐一败,宋一共损失士兵一万一千多人,和以往相比损失少得可怜,西夏方面付出的是三十万大军来攻,国内要男丁十抽一,按照我们前面算得后勤比例,基本上西夏境内壮年男人什么都不用干了,而且西夏是重骑兵,后勤压力更大,他支撑不起。
4。筑城
在筑城的问题上,沈括和种锷要在乌延筑城,从朝廷来的徐禧要在永乐筑成。这时候的沈括权力已经基本被架空,无力也不敢与之抗争。
乌延城据险地,在横山中部偏北,到夏州80里,土地肥沃,地形险要,俯瞰平原,控制青白盐产地(这等于要饿死西夏,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换外汇的东西),北面是牧场,可以养马,出产铁矿。是在是块好地方。
永乐城呢?永乐城在衡山南部,好处是形势比乌延城更险要,扼无定河谷,直接堵死了西夏最后一条进攻的通路,还可以抚慰当时已经失陷百年的百姓,再就是将来替代银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修永乐城比较快。
永乐城离基地太远,而且没有水,最后终于到在了这上面。
说两句徐禧这个人吧。许洞献兵书未能求得一官,这人也是献书《治策》,结果求得大官,收术的人是吕惠卿,大宋朝奸臣榜数的着的人物。徐禧到前线,王安礼说“禧志大才疏,必误国”。看看此人在前线干的那些事情:
一道前线,先把沈括架空,然后准备争功。建永乐城的一大原因是乌延城是沈括他们提出来的,说什么也不能让功劳落入他们手里。
修永乐城和种锷争执。种锷从京城回来,强烈反对修永乐城,徐禧竟然欲斩种锷。种锷说:修城必死,不从汝命亦死,这样死了总比丧师辱国强。徐禧干脆把种锷的兵夺之一空。后来种锷在徐禧被围的时候不发兵,颇为人批评。可是批评的人也不想想,种锷只有4千人,夏是三十万,种锷丢了自己的阵地更麻烦。
西夏欲功永乐,徐禧收到十几份情报,但都不信。实在无法想象您在别人脖子上架了把刀,别人也和您一样迟钝!!
徐禧带2万5千人去就永乐,唯恐沈括争功,对他说,你是大帅,不可轻举妄动。可怜沈括这个有名无实的大帅。为什么呢?后面降到沈括的战例的时候就好说了,当年种锷带大军出征,沈括就凭这手底下一点留守人马,大了若干漂亮仗。再加一点,去永乐竟然没派斥侯。
西夏骑兵渡河,部将建议半渡而击。徐禧来了句“王师不鼓不成列”,这难道是那位著名的**公附体?
永乐城靠河椅山,却没有水源,靠河边水寨取水。西夏一上来就夺了水寨,目标非常明确。水寨被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需官觉得粮食金贵,不愿意给水寨守军多发粮食,结果士兵大乱,逃回永乐城。西夏自己估计也没想打这么顺利。
当时前线练了1000人的特种部队。西夏骑兵到了成下之后,徐禧令士兵背山面水列阵出战,西夏5万骑兵则背水接战。这时候耗也把这些重骑兵耗的累死了。徐先生好大喜功,却偏偏派这1000人对着骑兵猛攻,三鼓而不下。西夏反攻,大家一看精锐的特种部对都不行,于是阵脚大乱,全军溃回永乐城。
九月初六永乐城完工,九月二十一的太阳徐禧就没有看到。这一败,不是很大,但是打击了宋神宗那极为脆弱的神经,直接打消了他的信心,并间接在肉体上搞定了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打过仗的沈括:西夏篇(中)
🙂错别字太多拉^_^ sunlaoda 字0 2008-10-23 04:15:56
😥宋明都是这样,既有好的读书人出身大将,也有坏的书生带兵…… 古狗肥腩死 字0 2007-09-02 07:34:07
😁三宝啊,兄弟也有今天 2 不远攸高 字178 2007-09-02 06:52:23
🙂此帖为神器。熊仔送花也得宝 1 熊仔 字88 2008-10-26 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