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1) -- 第一把火 -- 蜡笔小新

共:💬29 🌺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4) -- 新游戏规则

(四) 新游戏规则

不过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为啥劣质鞋依然在市场上横行呢?

俺的看法是:无法形成寡头垄断。

要说皮鞋和低压电器的很大不同就是,企业只是做强,但是却没有做大。温州这么多知名皮鞋品牌,居然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也就是说,就算五大联合起来,也控制不了整个市场。除非走高档路线,不然的话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价格战,在人力成本已经极度压缩的价格战中,另一条路就是减少材料成本。

而且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的泉州、晋江、惠州,甚至浙江台州的制鞋企业也形成规模。连温州人也不得不说,“台州才是做世界上最便宜的鞋,1块多美金1双”,不过质量就真得比较‘垃圾’了。这种恶性的国内同行过度竞争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劣质皮鞋始终有‘市场’。

2001年我国鞋类出口企业已达5043家,但是出口金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竟有2249家,达44.6%。

其实说到底,“西班牙货柜纵火”事件也是由过度竞争引起的。

两年前埃尔切只有一家中国鞋商,价格也没有低到离谱,和当地同行合作得也还算比较融洽,所谓‘合作’就是买配额。结果到了04年,中国鞋铺开到了70多家,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二。而且大家货品来源基本相同,价格战打到最后,不但两败俱伤,而且还引来了一把火。

温州鞋商不是不想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不过何其难也。

90年代初,温州鞋已经进入了东欧市场,当时的落脚点是在匈牙利,因为匈牙利有一个当时欧洲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主要是面向东欧和中欧国家批发。

中国人开始生意做得挺好,不过好景不长,不知怎么地,匈牙利本地鞋商开始捣乱了。首先是通过工会开始向政府施加压力,97年开始鞋类和服装的关税一下子涨了十倍,这样倒卖中国鞋和服装就几乎没有利润了。

大部分中国商人不得不走了,不过也有一些中国人不走,占领市场对他们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到了98年夏天的时候,某一天上午,市场刚刚开张,匈牙利政府就派了一群穿制服的家伙来市场查关税、找理由罚款、再一律刻以一倍的补税。有些中国商人不服,前去理论,结果这帮人直接就拳头伺候。

最后的结果就是温州鞋商不得不退出该市场。。。。。

西班牙大火之后,浙商们也认清了全球贸易一体化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面前是多么地不堪一击。温州的几个大鞋商们也‘试’着找一些新的道路。大部分采取了合资、联营、当地投资建厂等多元化经营策略来有效地避免风险。

有的鞋厂和沃尔玛签订了长期生产协议,为这个全球零售业霸主大量生产供超市出售的廉价皮鞋。

有的鞋厂与意大利鞋企合作,互为利用对方的销售渠道(不过也有点变相OEM的味道)。

有的鞋厂通过当地的经销商在海外开设专卖店、专卖厅或专卖柜。

有的鞋厂则是直接收购欧洲的鞋厂及其销售网络。就像当初大众车进入中国市场,丰田车进入美国市场一样。

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也开始转变思路鼓励这些开拓者们。胡温总体上对温州经济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胡锦涛:

这些年来,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这是温州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

温家宝:

温州人一个人也能办一家企业。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力量所在。

每次我到国外出访,见到华人都会问‘有没有温州人’。温州人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创业精神。

希望中国的制鞋业,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地做大做强,树立起民族品牌。也希望河友们天天都能神采奕奕地穿着中国的名牌鞋。

(完)

关键词(Tags): #温州#皮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