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李陵碑:也来说一说李家祖孙 -- 土生

共:💬185 🌺2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李陵碑(下): 李陵之战幕开启

从武帝的用人特点,到霍卫的能征善战,我们可以看出“李广难封”虽然让人多有遗憾,但比起我们将要提到的李陵,就少了许多悲壮的色彩。同时,卫霍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削弱了他们由外戚进身的事实,另一方面让武帝更加自信与重视外戚。我们前面提到““武帝三大将皆由女宠”,在卫霍之后,大汗王朝的最高军事统率出现了相对的真空,西北战线稍平。其实,只要是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认可无论是外戚也好,非外戚也好,都会有人才。这正如钱穆所言:

今平心论之,则两党中亦各有奇材,惜乎武帝之未能以公心善用之耳。(钱穆,《秦汉史》)

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干事情只考虑和自己的亲戚合作,小的事情还行,对于一个大帝国,就有些不智了。不过,当皇帝有一点和老百姓不同,那就是武帝的大,小舅子,以及小姨子,丈母娘之类一定会比你我都多,所以,武帝的在外戚中选择的范围应该比普通人大的不是一点半点(但到底够不够大,大家自己下结论)。这样,到了武帝又想让大汉帝国活动活动筋骨的时候,他就又可以先从自己宠爱的女人们中下手,搞出一位统令千军万马,事关千家万户悲欢离合的大舅子来。

太初元年(前一O四年),汉武帝挑选了默默无闻的李广利作为贰师将军伐大宛。

《汉书》李广利传

李广利,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产昌邑哀王。

以武帝的想法,他需要重新培植一个类似卫霍的将领,正如书中所说武帝“欲侯宠姬李氏,乃以李广利为将军,伐宛。”从这里看出,其实无论卫霍,还是将要说到的李广利,都是武帝的代表,都是武帝的化身。当他“欲侯宠姬李氏”,注意,这个“欲”字,充分体现了武帝的身影,所以,对卫霍李的挑战,其实就是对武帝本人的挑战,是对武帝任人眼光的挑战。说明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李陵出场时再一次提到。

其实,土生每次看到“贰师将军”这个名号,就有点不舒服。需要说明的是,这和李广利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这个名字总有点“汉奸”的味道。当然,“贰师将军”是和大宛的“贰师”城有关,但李广利的最终结局,确实有点“贰师”的味道。

我们聊李广,就不能不说说卫霍,要说李陵,也得谈谈这个李广利。同为大将,同为武帝亲点,这次,这个李广利就体现了所谓外戚选人法的局限性。其实,当时大汉朝正处于上升期, 这种方法还不足于动摇其根本;但据此而遗留下的祸患,让后来汉朝的刘氏皇子皇孙没少吃苦头,也算是因果相应。对于这此选择,看看另一位司马怎么说:

资治通鉴,卷二十一,

臣光曰:武帝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其意以为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

看看司马光怎么说?“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这武帝既不想负其老祖宗的约定,又想“私其所爱”,这叫什么事?武帝也根本不在乎所谓的“民之生死”。所以,这个司马就说“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还不如白给他一个侯呢。

大家从这一段话也可以猜到这个李广利看来不是什么厉害的主儿。如果是,那么所谓的“汉武大帝”或许就要被有些人再加上一笔变成“汉武天帝”也说不准。其实,在土生看来,这李广利也还打过一些达到了大汉国目的的仗。比如,此次征大宛,目的是汗血宝马,李大将军前后四年两次出征,终于搞定。先看第一次,李广利被拜为贰师将军,率大汉属国骑兵六千及郡国恶少年数万西征。我们还是用《资治通鉴》,因为一会儿要说的李陵之站,这个司马写的好看,土生就先用他的吧:

《资治通鉴》

贰师将军之西也,既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李哆、赵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至敦煌,十不过什一二。

从这里看出,第一次,这个李广利连“贰师城”的边还没摸着,实在和他的封号不相符。那么,第一次失利,是不是和李广利的兵力太少有关呢?似乎也不能这样说。先看大汉出兵前的评估:

《资治通鉴》

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

且不说是否“宛兵弱”,但比较与“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这李广利所带人马和结果反差也还是大了点。而且,重要的是“当道小国各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这说明李广利这一路上被无数不知名的“小国”也给欺负的够呛,连土生写到这里也觉得有些窩囊。算了,还是简单说点李广利,好让我们的主角早些登场。

第一次失利,武帝怒,不让进玉门关,再次举全国之力出兵征宛: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传:

  

   (汉武帝)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余校尉。宛王城中无井,皆汲城外流水,于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以空其城。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適,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这次,大宛终于屈服了。李广利凯旋班师,到玉门关时,带回的士兵一万多人,军马一千余匹。大家简单做一下算数,就知道其中的代价,不说人,光说那当初的“牛十万”就没有了。俺的老牛呀。汉武帝对此显得十分宽容,仍不吝重赏,“不录过,封广利为海西侯。”至此,武帝再次用最少十万头牛,数万马,驴以及近二十万士卒为代价让李广梨成了“海西侯”。虽然历尽艰难树立起新的军队主帅,但从伐宛的西征中可以看出李广利是个平庸之辈,然而明白的人都知道李广利的背后是谁,也就无人敢于对其指责。

天汉二年(前九九年), 鉴于匈奴右贤王分兵救车师,李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资治通鉴》)。自此,历史的大幕终于为我们的主角李陵完全拉开,这位飞将军李广的孙子,秉承祖先渊源的治军与武学精华,再经过自己多年的准备,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方式出现在我中华民族的战争舞台上。

汉书》卷五十四,李陵传: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天汉二年,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阑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与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

我们前面讲过,李广利虽然因战功而封侯,但却是平庸之辈。文中虽说李陵“谦让下士”,一方面是其家学治军的法则,另一方面也是心怀大志的内敛呈现。现在,李陵主动请战,也体现了不甘为平庸的李广利运送辎重,而愿创功立业的决心。其实,李陵的请战,刚开始让武帝感到并不舒服。因为这种请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李广利的一种否定。武帝虽在全力树立卫霍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统帅,但他也清楚李广利与前者的差距。李陵的请战所隐含的对李广利的否定,也是在另一方对自己任人眼光和方式的一种挑战和否定。所以,才有了“毋骑与女”。这种步兵对骑兵,在开阔的大漠上是怎样一种挑战?土生在随后的内容会根据自己一些实地经验加以分析。以绝大多数人的直觉来看,这其实是一种自杀。所以当李陵说“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武帝才壮而许之。并且让“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

这个路博德曾为伏波将军,当初也为卫霍所领。但对于李陵,当然不甘为陵之後距,就奏称"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 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汉武"疑陵悔不欲出 而教博德上书",大怒不许。李陵于是只有匆忙率领步卒五千,于九月兵出居延。我们不说路博德的老奸巨滑,也不论武帝为什么主要怀疑李陵。无论如何,一场惨烈的战幕已经拉开。“方秋匈奴马肥”,九月的草原大漠是属于匈奴战骑的,让我们看看当时中华最壮勇的五千勇士如何去书写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Tags): #李陵#汉武帝#李广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