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谈两宋期间农民起义――血海孤雄 -- 燕人狂徒

共:💬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谈两宋期间农民起义――血海孤雄

在天涯看了何足道兄和人痛快地辩论一场,真是精彩!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回帖,觉得不错,拿过来给大家看看。

――――――――――――――――――――――

血海孤雄 回复日期:2004-1-28 16:06:28

  李治的很多想法并不差,只是被武则天的光芒所掩盖了而已.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篇网文,很专业,说的就是武则天的光芒掩盖了两个人的高明,一个就是政治上的李治,她的丈夫,另外一个是军事上的武士夔,她的父亲!

  回云之韵律:呵呵,先挖点字眼,宋朝的农民起义有隋朝的农民起义少吗?有晋朝少吗?

  再谈正题:

  其实在两宋期间农民起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大的在北宋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和钟相杨幺起义,而在南宋成立以后,虽然没有什么有影响的起义,但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团寨却是层出不穷,多翻翻各地的地方志就知道了,但大多数人为什么会产生宋朝农民起义少的幻觉,主要是由下列三个原因产生的:

  一,宋朝农民起义大多控制在一省以内.

  二,宋朝不是亡于农民起义.

  三,宋朝农民起义没有对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冲击.

  我认为之所以在宋朝的农民起义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应该是有其特殊性的.

  一,宋朝的国际形势不好,立国三百年间,几乎没有几年享受过和平.军力一直处于警备状态.北宋期间,刚和辽签了城下之盟,西夏又开始骚扰边界,西夏还没有平复,可爱的越南小弟弟又攻下了南宁还想占广州.好不容易等到李常杰死了,又光复了河湟眼看要把西夏逼入绝境,又来了个大金,好端端的个天下弄得只剩一半,认为宋民幸福的朋友们你们就认为淮河以北的人民就不需要考虑了?偏安就偏安吧,虽然隔年隔月的要搞点边境冲突和局部战争,日子还能将就吧,谁知道又出了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打仗厉害,生儿子更厉害,据说是把上亿的中原人民杀得只剩一半(丰年兄语),南宋苦熬了几十年,农业文明终究没拖赢有国际财团背景的野蛮雇佣兵,最终还是跳海了!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请问一个政府更关注的是什么?

  二,在残酷的国际环境下,内部矛盾得以有效释放和转移.

  明朝时候成书的<水浒全传>中,宋江被招安去做什么?去剿灭其他的土匪,去抵抗辽国的入侵!<杨家将>中,穆桂英被招安去做什么,去破辽国的天门阵,<说岳传>中牛皋 王佐他们被招安做什么,去抵抗金国的入侵!这些虽然都是后人写的文学作品,但我觉得完全可以反映宋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抵御外敌入侵是从政府到人民考虑最多的问题,整个民族资源国家体系首先考虑的是国防安全问题!

  三,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宋朝一直养着一只效率不算很高但却非常庞大的军队体系.这个军队体系成为国内矛盾的减压阀.为什么用这个来形容,因为宋朝军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两个对内功能的,一个对内功能就是强大的镇压即阀门功能,一直处于战备状态的军队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作出比较快的反映,使得起义在萌芽阶段即时被扑灭!一个对内功能就是宽广的募兵制度即减压功能.宋朝的禁军募兵制度源于五代,渊源更可以追溯到唐朝时候的藩镇割据.这个制度对军队战斗力的伤害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只说说他对缓和国内矛盾的影响.简单来说,所谓募兵制度通俗点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兵源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实现了国家资源的合理调配,缓和了具体地方的经济崩溃的时间,同时也把地方上的一些"不安分份子(侠以武犯禁)"进行了有效管理.在这个时期,宋朝正更有意识的把这种制度应用到边防上,西南和西北大量熟蕃兵的出现,既可以缓和民族矛盾,又增加了军事实力,从这点来说,宋朝政府是成功的.

  说到这里再说个题外话,岳飞同志的被杀,我想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可能还有另外个原因,那就是藩镇募兵制度的死灰复燃.在国家存亡之际,国家没钱只有名号,当然只有靠你几个大将自己解决兵源军饷问题,可国家稳定了,现在有钱了,你不能再挟兵自重啊!你看人家韩世忠多聪明嘛!交出军队,立地成佛!从现在角度看岳飞当然是民族英雄,可对赵构和南宋政府呢?你岳家军到底是朝廷的部队还是你岳飞的部队?就算你岳飞忠心,刘琦,张安世他们是不是个个都忠心?只要出一个不忠心的,那不就是第二个刘裕?第二个赵匡胤?

  所以说,岳飞不是死在金国的阴谋下,不是死在秦桧的莫须有罪名下,不是死在赵构的私心做祟下,而是死在自行募兵这一制度下,死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下,死在文人精英们的无可奈何下!

  为什么说宋朝的军队制度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他王朝的军队大多以征兵制为主,对内主要是以镇压为主,很少起到减压的功能,如元朝明朝的军户制度,唐的府兵制度,清的八旗绿营制度,开国战争结束后,兵源编制几乎都是死的,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很少再从民间招募新兵的.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说军队战斗力不如民团,那是因为他是用现代职业军队的标准和体制来看问题,当时所谓的军队体系,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只具有军队头衔的民生管理体系而已!

  四,重文轻武,使得整个民族的斗争艺术和水平严重下降,作为造反者的普通老百姓更难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军事行动.这当中可以分两点来谈,一是领导者的素质,二是基层兵员的素质!三是缺乏有冲击力的长远的奋斗目标.

  首先说领导者的素质.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要是没有秀才,想造反一年也很困难.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应该说延续了唐废除门第制度实行科举的余泽,学而优则仕,在宋朝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可以往上爬,实现自己的梦想,又何必动刀动枪?而对于所谓起义而言,没有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队伍的组织建设和训练水平都很难得到提高和改善,战胜地方部队也许还能凑合,可一遇到有实战经验,组织严密的职业部队(三次较大起义都是动用边境野战部队镇压的),失败也就难免了.关于知识分子在农民起义中的作用,不必多谈,只看看李密于瓦岗军,刘秀于春陵之战,冯云山于太平天国就知道了.呵呵再说个文学人物吧,<水浒>中要是没有吴用这个小知,就凭阮小二,李魁那几兄弟能支撑多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