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经济】差距、矛盾、失控:中国经济要解哪些“结”? -- 西风陶陶
差距、矛盾、失控:中国经济要解哪些“结”?
2004-02-03 08:54:00.0 中新社
城乡差距
中国经济的繁荣集中表现在城市,这种繁荣是以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前提的。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城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而且这些投资直接受益的是全社会,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不大。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严重落后,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城乡之间真实的差距大约为6:1。在近12.8亿人口中,有9.3亿农民紧缩投资和压缩消费,势必会给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困难。
东西部差距
21世纪90年代以来,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发展仍尚慢,发展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在投入上,从1990年到2003年东部沿海12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527.2亿元增加到22950.8亿元,而中西部地区由1922.09亿元增加到13947.6亿元。在产出上,与投入相联系,东部地区国民财富的增长也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这一差距对当前中国的经济生活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贫富差距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目前在贫富差距方面,20%的最富人群占有财富达55%,最贫人群的财富占有比重则进一步下降。这是当前买方市场格局的特征和供求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这样巨大而且继续拉大的差距在道义上,有违社会公平原则;在政治上,将破坏社会稳定;在经济上,财富的过分集中也将阻碍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需求的继续增长。对此,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社会发展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阶段。即从穷富差别,再到富富差别。
结构性矛盾
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差别,一方面造成公有经济不断滑坡的结果,另一方面造成民营经济兴起但面临发展困境的结果。由于公有经济有国有银行雄厚资金与政府的强大政策支持,因而在运行机制上不灵活,造成一种依赖感,进而在发展上“后天不足”。而民营经济没有银行资金的强大支持,只凭借政策给予的空间顽强并蓬勃地发展着,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遭遇到瓶颈。这导致了经济上整体“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即结构性问题。
金融问题
去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回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贷款结构的不合理、贷款投向的集中化和贷款风险控制的实际松动。有些做法加大了本来已经比较大的金融风险,并有可能出现不良贷款相对比例降低,而不良贷款绝对量反而增加的矛盾局面和以加大未来不良贷款比例的方法来换取眼前不良贷款比例降低的不良后果。这也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失控的城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规模普遍扩大。这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增大城市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的基建投资、加重城市大气、噪声污染程度、交通压力增大、城郊高产良田锐减、城市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过快、市政管理难度增大,就业困难增加、人民群众生活不便等等。特别像首都北京,近几年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方位地向郊区扩展,由于公共设施的基本建设滞后,造成交通拥挤、严重缺水、大气污染程度日益增大、大厦建设失控、空置楼房增多。多数省会城市也有类似状况。城市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解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