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看50年代苏联的工业援建-2 -- 碎片与记录
老兄的文章关键是两个论点:
1.对苏联的“援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的、政治的)
“我们其实也是得向这些共产主义战士付钱的,除了相当于中国同等职位的薪水外,中国还得支付他们每人1500-3000卢布每月补偿,相当于当时中国国家主席这一职务的工资的2-5倍。”
2.没有苏联的援助,我们也能实现工业化。
“我一再强调中国的国家意志在50年代快速工业化中的主导性作用”
我的观点是:
先举个打仗的例子,你出人,被人帮你
第一个人卖枪支弹药给你
第二个人卖造枪的设备给你,但子弹要从他那里买
第三个人把造枪造子弹的技术一起卖给你
第四个人不仅把造枪造子弹的技术卖给你,还帮你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系统,这样华野造的子弹,四纵生产的枪上也能用了。
再引用一个网上搜来的东东“从1972年中国购买第一批波音飞机到2006年3月底,中国共购买了678架波音飞机,总价值370亿美元;截至2006年6月13日,波音公司市值 622.7亿美元。”不去考据其正确性,但应该差不多。很多人都质疑买飞机的钱太多了,应该去把波音买下来,自己造飞机更好。
其实问题的核心之一不是买不买的起,是人家卖不卖的问题。波音飞机是可量化的,但波音公司对中国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概念。同样单个看,每个专家的工资都很高。但整体看,简直是太便宜了。我用可量化的东西换来了不可量化的结果。即使计算上了政治的付出、烂尾的工程,应该还是超值的。
关于“中国的国家意志”这个无法量化的概念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很多学工、学理,在实验室里不断试错,为了等个实验结果蹲半年的人是不太相信什么意志的作用的。天天和数字打交道的人,不仅要了解什么是线性关系,还要了解什么是指数关系、什么阶乘关系,当然还有对数关系。
如果一定要比,拿“日本的国家意志”在战后重建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比还是合适的。应该说两个国家在建设领域都有强烈的“国家意志”和“国民意志”。但客观的从结果上看目前日本的平均经济、技术水平要领先中国10~20年不止。但从49年的起点看,双方的差距是缩小了,而不是扩大了。
有句广告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苏联的“援助”的确让我们站在了起跑线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两个论点
🙂还有个问题,就是中国当时没多少外汇。 5 njyd 字96 2007-10-11 01:39:03
🙂仁兄特看重那个工资 16 littles 字246 2007-10-10 10:32:44
🙂苏联援华工业中的技术转移 15 东东山 字5462 2007-10-10 05:44:49
🙂这个资料的出处 6 碎片与记录 字1320 2007-10-10 06: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