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历史的真实――评〈李志绥回忆录〉》前 言 -- 燕人狂徒

共:💬45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第一部分 第三章 李志绥其书

第三章 李志绥其书

作者:林克

我读了李志绥的“回忆录”的英、中两个文本的正文及前言后语,得到两点认

识。

(一)精心制作的政治宣传品

1、无视事实真相

这是一本采取个人回忆录的形式、适应西方某些敌视中共的人们需要的、地地

道道的政治宣传品。无怪乎“美国之音”等西方舆论工具,要一齐出马,大肆宣传

这本书。

“回忆录”作者们利用李志绥的身份和李志绥伪造的三块招牌,欺骗读者,制

造谣言,捏造事实,诽谤毛泽东,诋毁共产党,对毛进行人身攻击,已经到了不择

手段的地步。毛泽东这样一位根本改变了中国面貌,甚至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

伟人,被李志绥、黎安友等人描述成为一个“残忍的、虚伪的、玩弄权术的、生活

糜烂的、独裁的封建君主”。

他们这些人很不愿意,似乎也不敢面对以下这些最基本的事实。这就是:在毛

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实现了空前的统一(虽然还没有完全统一),

结束了一百多年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屈辱历史和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华民族终于昂

首挺胸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建设虽然经过曲折,但毕竟以旧中国不可想像

的速度向前发展,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有

的还处于世界前列。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敢于同任何超级大

国的霸权主义和霸权行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准也不敢再来任意欺侮我们这个民

族了;在他的晚年,又打开中美建交的大门,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为后来的对外

开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根本地改变了, 什么“一盘散沙”。

“东亚病夫”的帽子统统被甩掉了。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是接受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又批

判地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第一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

财富。

这一切,反映了毛泽东一生中的基本方面和主流方面。而在李志绥的“回忆录”

里是根本找不到的。李志绥及其同伙们对这些都有意视而不见,统统抹掉。

2、目的在于反共

正是这么一本书,被黎安友吹捧为“没有任何一本官方传记呈现了一幅比李医

生此书更真实的毛画像”。这正好反映了黎安友这类少数西方人对中国共产党,对

新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仇视甚

至是恐惧的阴暗心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犯过错误,包括反右扩大化,发动“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

严重损失。

这些错误,有的当毛在世时,已由他本人领导作过某些纠正;其他错误,已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纠正,并郑

重地作出深刻的历史总结和自我批评,特别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防范这类错

误使不再发生。

而“回忆录”对毛泽东的错误一味地加以夸张、歪曲,而且无中生有地进行捏

造,在毛的生活、性格、待人接物方面,更制造了大量的十分恶毒的谣言,使用不

堪入目的下流语言,将污水泼在毛泽东的身上。这本书死劲地“印证”西方某些人

所需要的“中共权力斗争说”。

李志绥等人觉得,只要有了李的做过毛泽东保健医生 这个身份和那三块招牌,

造毛泽东的谣,是很方便的,而且就会有人相信。所以,我想提醒一下读者,凡是

书中写的“毛在会议后跟我说”、“毛有天跟我说”、“后来毛告诉我”、“毛私

下和我说”,以及毛与李的单独对话(我再重复一遍,李志绥没有同毛长谈的可能

性),等等,一定要特别警惕!不管他们怎样吹嘘这本书是“全球第一手资料”,

实际上这些东西一钱不值。

整部“回忆录”是一个为反毛反共的目的服务的政治宣传品。如果依据李志绥

的瞎说胡诌,来研究毛泽东,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研究工

作定会失去客观性、科学性,走上与历史事实相悻的歧途,而且会铸成历史性的错

误。

(二)集体创作的“回忆录”成书过程

我在前面就说过,单凭我所熟知的李志绥那点能力和经历,是不可能写出这本

书的。“回忆录”英文版的“鸣谢”名单证实了这一点。最近,“回忆录”的英译

者戴鸿超在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杂志第六十六卷第四期上发表《英译〈毛泽东

私人医生回忆录〉的回忆》一文,对成书经过略有透露,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英文版的“鸣谢”名单里可以看出,程度不同地参与这本书的竟有二十六人

之多。

名列榜首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黎安友(Andrew J.Nathan)。“鸣谢”

里说黎安友“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戴鸿超则说黎安友被聘为该

书的顾问。这位教授又是“回忆录”前言的作者。这个前言可以说是整部“回忆录”

的一个概括,是全书的“点睛之笔”,说出一些李志绥不便说的话。也可以说,这

本“回忆录”就是按照这篇前言所透露的意图写出来的。

其次是石文安(Anne F. Thurston) 女士。“鸣谢”里说她的贡献是“使这

本书更加适合非中文读者的口味” , 并且负责“监督” (supervision)许亚民

(Yamin Xu)的工作,将李志绥的回忆同其他人写到的有关回忆毛的内容相比照。

关于这位女士怎样插手“回忆录”的工作,戴氏透露了如下情况:当笔者(指

戴氏。――林克)的译稿交到蓝登书屋总编辑兼副总经理(Jason Epstein)手中

以后,“他认为李医生写作态度太过客观,只是记事,不表示意见”。

“编者有这样的理想,便需大动干戈,编修文稿,要李医生提供三类新资料:

(一)李的身世及经历,(二)李对毛的看法及评语,(三)原文稿衍生的各项问

题。李医生并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但已签约在先,同意出版书局有权增删资料,

只好勉为其难。一九九一年春天,由黎安友教授推荐,李医生出资聘请一位修习中

国文史的石文安女士作为助理编辑。一方面与李连续面谈,搜集上述三类资料;一

方面协助编修工作。”

“哪晓得这位助编一晃之下,花去两三年的时间,才完成任务。”“据笔者的

看法,她的编修工作,非常成功,把原本是一部历史性文稿变成了一本兼具文学气

质的作品。可是这期间,她与李医生之间,或多或少发生不同意见。”

再次是戴鸿超。他的任务是把李志绥的“回忆录”初稿译成英文,供黎安友和

石文安等人“大动干戈”地进行“编修”,“定为标准版”。

再其次是许亚民。此人是李志绥进行中文写作时的助手。“鸣谢”中说,许亚

民的工作同中文原始稿及英文稿本都有密切的关系,“做了许多有益的建设性工作”。

但他的工作要在石文安女士的“监督”下进行。

除了上述四位重要人物,据李志绥说,还有美国一些学者在英文书稿的不同阶

段,读过并且评论过这本书。李志绥在谈到这些学者读过并且评论过的“英文书槁”

时, 用了另一个词“the English draft”,而且说明是“在其不同阶段”。也就

是说, 在“中文原始稿”(the originaI Chinese text)和“英文稿本”(the

English manuscript)之外,英文本“回忆录”正式出版以前,还有过一系列不

断修改增补的“英文草稿”。李志绥说:“他们的意见和鼓励,是极其有价值的。”

此外, 还有蓝登书屋的人员参与此书出版。 还有罗伯特?巴尔内特(Robert

Barnett)作为李志绥的“版权代理人”。据李志绥称,此人给他以强有力的支持,

鼓励他“渡过了困难的日子”。夏元瑜允许李志绥使用他的一张中南海示意图。还

有田北辰(Tian Beichen)将李的“部分日记”从北京带到美国。

这样,通过李志绥在“呜谢”中提供的名单,我们终于发现了这本“回忆录”

的参与者和策划者了,也知道这本书在写出“原著”之后,如何经过多人之手、又

“花去两三年的时间”才“编修”完成的过程了。他们以为掌握了李志绥这样一个

有着“特殊身份”的人,又“已签约在先”,“有权增删资料”,就可以施展瞒天

过海的手段,将广泛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按照他们的需要拼凑起来,改头换面,通过

李志绥的口,向不了解真相的读者捏造出一个被完全歪曲和丑化了的毛泽东,从而

达到其有计划有步骤地丑化中国共产党,根本动摇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信念的目的。

对于这样一个罪恶的目的,李志绥和黎安友都直言不讳。李志绥在全书“终曲”

中声称:“我要此书成为在毛泽东的极权统治下,平民百姓生灵涂炭,以及善良知

识分子,为了求生存,不得不扭曲良知、牺牲理想的历史记录,申诉给公众。”这

就是李志绥跟他的外国同伙们惯用的语言,说出了他们共同(或称集体)炮制这本

“回忆录”的意图所在。

(三)蚍蜉撼树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以至世界所做出的贡献,已成为历史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只要是不存偏见、持严肃公允态度的学者和研究者,都不会采取李志绥、黎安友一

类人的态度。我有几位研究毛的外国朋友,他们就是这样。

施拉姆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比如,他在一九九四年三月号《中国季刊》上发

表的文章中认为,在二十世纪有影响的人物中很少有人超过毛泽东。他说:毛随着

年龄的增长,迷恋所享有的特权和环绕他的光环。虽然我是第一个指出毛的这种思

想,但目前流行的对毛的看法,即毛只不过是又一个皇帝,则又走得太远了,因为

他有意识的思想结构是由马克思主义决定的。

施拉姆还说:一九四九年以后毛泽东提出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造等目

标是普遍受到共产党内外拥护的。大跃进的目的是加快经济发展,却导致前所未有

的死亡与苦难,文化大革命的目标是摧毁官僚主义,建立一个人类的新集体,却将

社会弄得分崩离析。这两件事都使中国倒退,或走进死胡同。然而,在他掌权时期,

经济增长率很高,技术发展很快(如制造出热核武器),这些都是载入史册的。将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考虑,毛的形象还是正面的。如果说,对毛的评价是正确的,那

末,毛的统治时期应当说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

我同施拉姆教授虽然在一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他的看法我也并不是全都同意。

但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学者,他评价毛泽东时所采取的态度是比较客观的、严肃

的。

李志绥是一个置历史事实于不顾的人,也是一个丧失了人格和国格的人。他为

了诽谤毛泽东,污蔑共产党,讨好西方国家的某些人,赚取一笔可观的美金收入,

可以凭空编造大量谣言和故事,使用超出寻常的恶毒的语言,昧着良心,咒骂、诽

谤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凡是看过这本书的,都异

口同声地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我同李志绥相处的近十年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对毛

表面表示忠诚,向江青百般讨好、阿谈奉承的李志绥,他那张面孔,至今还栩栩如

生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当我读到他的“回忆录”时,真是大吃一惊,完全不是当年

的李志绥了,是同当年的李志绥的面孔截然相反的另一副面孔,是一个丧尽了自己

的人格尊严,丧尽了中国人的良知的李志绥。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李志绥。

李的“回忆录”中有一句诬蔑毛泽东的话:“原来他正如演员一样,除去前台

的经过种种化妆的他以外,还有一个后台的真实的他存在。”我看,用这一句话来

说李志绥自己,再恰当不过了。

李志绥们想用一本书,把一代伟人、中华民族的英雄毛泽东打倒搞臭,那真是

蚍蜉撼大树,痴心妄想!历史的发展必定作出这样的判决:毛泽东终究是一个历史

巨人,而李志绥们必将同他们的“回忆录”一起,被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