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大陆版台湾版和美国版) -- 蝴蝶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大陆版台湾版和美国版)

中国大陆版本的--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

1974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揭开中美关系新的篇章。中美两国从此开始酝酿关系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和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这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越南心中不满,转而全面投向苏联。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苏联来说,也是一大坏消息。在中美苏大三角中,中苏自六十年代交恶,从此成为死敌。中国也从此成为孤家寡人,环顾四周,并无一个朋友。苏联原本想利用越南达到对中国在战略上实行全面包围,形势对中国极其险恶。

老一代中国领导人当然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同越南关系逐渐恶化,越南投靠苏联倾向逐渐明显的情况下,如何突破战略上的不利形势以达到对抗苏联的目的,就日益成为中国的迫切需要了。另一方面,美国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心虽不快,也数无奈。通过韩战和越战,使美国了解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分量,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而这一点,竟然同中国的利益惊人的一致,因为中国就是需要寻求这样的战略“盟友”。

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来季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开始关系正常化及建交谈判,不一而足。中美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重大威胁。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对内大加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搔扰我边境,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入侵我国土拆毁我界碑。中国政府一向以和为贵的主观愿望对其所行尽力忍让,更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

然而,中国并非无能之辈,暂时忍让仅仅是由于时机未近成熟,不便大动干戈。当时机来到,便给与越南狠狠教训,这是后话。总之这印证了这样的话: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1979年中美建交,邓小平随后立即访美,被问及对越政策时,胸有成竹地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其实大军早就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

1979年对越反击战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广州军区各单位完成一切行动准备,等待行动命令。十二月八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战略展开命令;十二月十三日,下达开进命令。次日,广州军区参战各单位一边开进,一边编组,十二月底到达集结地域。中国边境一线十二月二十五日封锁边境。

当面敌情

解放军东线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部署有陆军11个师另9 个旅/ 团。成两线配置。

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 个师另6 个团。

其中,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338 师位于亭立县太平地区,3 师和473师位于谅山地区,304 师位于北山地区,346 师位于高平地区,广宁省43团位于芒街地区,244 团位于河浍县地区,576 团位于茶灵地区,49团位于保乐地区,另外在边境各县各有一个独立营。

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 个师另3 个旅/ 团。其中312 师位于太原地区,431 师位于慈山地区,327 师位于东潮地区,329 师位于鸿基地区,242 海岛守备师位于锦普地区。河北省196 团位于谅江地区,38旅位于东幕地区,98团位于陆岸地区。

中越边境一线越军有27个公安屯,我钦州地区防城当面6 个,南宁方向13个,百色当面8 个。公安屯小的几十人,大的百余人,下辖1-4 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后勤组等。

越战略预备队第一军,第二军在河内地区。

东线战斗第一步战斗重点为高平地区的越346 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 师。

346 师又称“高北师”,师部驻高平南俊,下辖步兵246 团,677 团,851团,炮兵188 团。其中246 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 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

3 师又称“金星师”,师部驻谅山及以南,下辖2 团,12团,141 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6 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 团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

浴血穿插

反击战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东线指挥许世友,西线指挥杨得志。

我军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东线兵团编为北集团张、刘首长,南集团杨、陈首长,东集团朱、郭首长,机动集团诸、赵首长。12月25日封锁边境,26日大军云集广西中越边境,箭在弦上。次前一周,许视察了凭祥部队,该部首长为边贵祥,时任55军军长,原55军163 师师长,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原为55军军长。

1979年2 月17日,我东线5 个军10余万人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3 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歼敌独立营,向通农前进,助攻部队正在茶灵方向与敌激战,呈胶着状态,一线尖刀部队陷入苦战。

同日,我军西线5 个军约10万余人在杨得志指挥下,从云南边境攻入越南南集团突破布局关,歼敌独立营,43军坦克团3 小时(11 时) 进至东溪,14时48分42军126 师378 团杀到,18时376 团也与坦克团汇合,巩固了东溪防御,43军坦克团脱离步兵掩护,单独防御东溪3 小时,显示我军步坦协同问题较大,如果不是越军处于被突破初期的混乱中,该团处境堪忧。水口方向已夺占大桥,并架好骡马桥。东集团突破同登。空军部份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部份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通过那冈河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午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 米,宽约70米,泥水深1 米左右的泛滥区,这是南集团、军区前指没有料到的( 这反映我军对越情况了解不够,事实上,部队是一边向前进攻,一边侦察敌情) ,军区急调工兵2 团三个连,两个民兵营和700 民工紧急抢修。

另决定部队改由水口大桥通过,经过复和县城,上靠松山,进入四号公路,追赶徒步进攻的步兵部队。但事实上水口作战部队并未打下复和县城,穿插路线上的要点还控制在越军手中,原担任该地区作战的部队无法继续攻击上述地区和要点,一部份部队被越军击退,军区前指果断命令19日到达龙州的机动部队在水口、复和地区加入战斗,机动兵团体力充沛,战斗作风顽强,乘汽车成两路纵队边打边进,立即攻打平江架桥地区周围要点,舟桥84团1 个营冒着敌人炮火顽强作业,先后付出20余人的代价后架起了浮桥。

此时被堵在班翁水障的部队迅速沿水口、复和、靠松山、四号公路向高平城开进,然而临时改变进攻路线,曲折迂回,一路白白浪费一昼夜时间,使用机动兵团,在打通四号公路的强攻中,部队付出了许多无谓的代价。特别是搭乘坦克的步兵部队,一路上更是横遭惨祸。一些部队为了让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背包带将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结果导致穿插部队遭袭击时步兵不能及时下车作战,几乎成了铁板上的鱼肉。有些士兵至死还捆在坦克上,惨不忍睹。笔者在军区内部记录片上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我军搭乘步兵的坦克部队在一个山口处遭敌反坦克混合部队伏击,狭路相缝,首车被击毁,第二辆坦克接着上,前仆后继,路边一辆被击毁的坦克上四名战死的战士临死尚不瞑目,姿势几乎一样,一根背包带将他们的身体紧紧帮在坦克上。

在高平战区执行穿插的两个部队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挺进,“高山下的花环”已经非常形像的为大家展现了其中的艰苦,事实上,穿插部队饱受的磨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定一昼夜穿插到位,合围高平越军,实际上穿插四昼夜。期间穿插部队首长为了按时穿插到位,一路不与军区电台联系,以至于许和尚大发脾气,战后全军通报批评。其实许和尚并不了解四野部队的战斗作风,其实即便与军区联系上了,军区又能给他们什么支援,为什么战前不仔细勘测地形,精选突破地域,为什么战前竟想不到敌人可能破坏道路,扒开水库?为什么因循守旧,拼死去强攻敌重兵守卫的水口布局关,而不迂回绕过?就好像西线杨得志避开老街正面从两侧插入敌后,虽然夺取时间较晚,但伤亡小,为什么战前对敌情的了解往往与事实不符?为什么没有料到敌人会在我军迂回穿插道路上大量布雷,标定火力打击诸元?事实上一些穿插部队是被越军火力打垮的。一句话,打仗想当然,用老经验套新情况,参谋军官老化,不知己知彼。

扫荡越北

2 月18日,越军发现我穿插部队,急调346 团,851 团2 营、3 营9 连,特工20营和一个冰雹“反坦克火箭炮兵连”进占高平以南博山之651 、526 、490高地,企图阻挡我军南集团穿插部队,掩护主力撤退,19日我南集团先后战穿插路线上的地雷阵、竹签阵、人工断壁,突破层层阻击,歼灭了上述越精锐阻击部队,其中缴获的越军苏制冰雹反坦克火箭弹现在还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2 月20日,南集团从东、南两个方向逼近高平市区,至此南集团穿插部队基本到位。

就在南集团穿插企图被越军发现的同时,我北集团的行动也同时被越战区指挥官判定为是穿插迂回,客观的讲越军对我传统的中间突破,两翼迂回包抄战术的理解决不亚于我军。越346 师急调一个连乘汽车抢占天险安乐,企图迟滞我北集团快速穿插部队推进速度,我北集团快速部队由坦克团1 营及搭乘的67团2 营组成,从通农出发,向河安方向前进,直插扣屯,控制扣屯要点,造成尖刀突破的有利态势,67团主力随后跟进,2 营主力当日在安乐地区与越军乘汽车阻击的一个连遭遇,该营及时请示,越级上报军区前指,许司令下令歼灭之。

但由于当时三军不佳的通讯指挥系统以及业务人员缺乏训练,传到下面走了样,竟成了原地组织防御。结果尖刀部队没有及时完全占领扣屯地区,我北集团第一歼灭目标越852 团,经过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围。而当时由于情报不准,以为越852 团在班庄,这支部队劳师费时,翻越重重大山,进入天奉大岭时遭敌阻击,道路被毁,前进受阻。

至此,我北集团穿插迂回高平敌西侧后的战术企图归于失败,高平敌军只有由南集团歼击之。军区前指另调机动集团龙州旅从西面避开越军阻击,会攻高平城,此时班翁水障经过我工兵、民兵抢修排水,终于在31小时后能够通行,前运后调趋于正常,后勤供给重新畅通。

2 月24日,龙州旅,南集团准备就绪,东西南三面会攻高平,由军区吴忠副司令员统一指挥,前后7 小时激战,25日0 时25分占领高平省城,但歼灭之敌只是掩护部队,越346 师下落不明,25日前指下令各部份段清剿扫荡,由南北集团组成铁臂来回搜索清剿,机动集团寻歼346 师师直及指挥所,2 月26日至3 月上旬,346 师及地方残余部队基本被歼灭,但没有发现346 师指挥机关,估计已经逃出合围圈。

东集团2 月17日-2月23日奋战同登,发扬我炮兵火力优势,全歼当地越军全部,创造东线第一个歼灭战范例。2 月27日东集团加强部份师团,进至谅山外围,7 时50分进行10分钟炮火急袭,8 时各步兵分队展开,29日扫清外围,3 月1 日9 时30分集中300 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和尚已经打红了眼,亲自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事实上何止许和尚打红了眼,东线饱经磨难、血染征衣的各参战部队早就已经是地煞星附体,怒火三万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越军自河内增援最精锐之第308 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3 月4 日,308 师被我军击退,我军攻克谅山。我西线大军2 月20日攻陷老街,经朗多、封上、3 月4 日攻克沙巴。

至此,越北各重镇被我军控制。自谅山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乱,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大军云集,千钧一发,威逼河内的态势已经形成,反击作战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3 月5 日军委下达撤军命令,各部队交替掩护撤退,途中一路实行焦土政策,能拿走的机器设备全部拿走,能破坏的公产全部破坏,是为惩罚。东线部份伤亡惨重的部队撤退时,拼命盲目扫射放炮,发泄愤懑。3 月16日撤回国境,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告一段落。

79年对越之战对我影响之大,超过历次卫国战争。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不多讲,光就其惨烈程度就直逼朝鲜战争。尽管韩战我军伤亡将近60万人,对越只伤亡2万6 千,但60万人多半伤亡于美军优良装备之手。我军对美步兵作战素质向来蔑视,对其战法也呈批判态度。事实上,志愿军当年赢得韩战胜利,一半靠志愿军优良的战斗素质、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一半靠志愿军高对手一筹的战法。美军始终没有很好的应对战术,更不要说从战法上超过志愿军。但对越作战,使得我军首次面对一个与自己曾经如此相似,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不论是军事作风还是战斗素养,不论是意识形态还是人文思想。

有人说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无法理解的,两个东方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血腥的。中越在79年的战争中让双方更真实的认识了对方,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决不夸张,越正规军付出3 万9 千的伤亡,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伤亡多少,还是未知之数,双方合计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从2 月17日到3 月5 日,短短19天伤亡10万,日均5000人。

不必忌惮自己的缺点,从那时起,我军建军思想得以拨乱反正,从政治运动时期一味强调人的精神力量第一,转到了并重的正常轨道。79年之战告诉中国军人,光不怕死并不能战胜敌人,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正规化建设应当包括优秀的训练素质,出色的指挥艺术( 当时中国军队实际上只重视培养士兵,缺乏知识的士兵很难适应现代军官的指挥要求) ,精良的装备。

应该感谢越军,它就好像中国军队的影子。跟自己的影子作战是痛苦的,但只有从影子身上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明白提升的必要。大家可以看到79年之后解放军明显开始重视军队的日常正规化训练,加强基层军官的培养训练,一大批军校生被充实到基层连队。石家庄步兵学校鼎盛时期一年毕业近万军官,部队基本上已经停止大量从士兵中选拔军官的做法,而代以从地方高中生选拔军校生,从部队优秀士兵中推荐考试选拔军校生两种途径。军官升任高一级职位必须经过相应军校培训,军官体制的革新带动了军校教育的改革,军校成了吃香的地方,教师政策得到落实,军事思想研讨空前活跃,军事理论成就众多,战法思想研讨更加贴近实战,开始摆脱文革时期僵硬的人民战争理论。这里应当感谢粟裕将军。他在生命的黄昏时期再次大放光芒,首先提出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并多次用对越作战的经验教训作为理论依据。

新的选拔、培养制度,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极大的加强了解放军的建设,一批批合格的职业军人充实进来,解放军的面貌出现了惊人的变化,这从81年、84年、87年历次边境战争中得到了充份的体现,一支有知识的部队是最令人畏惧的,何况这支部队还保持着特殊的军人气质,相比之下,对面的越军不论从精神力量、战斗素质、指挥艺术、战法到武器装备都开始走下坡路,而这就是对越作战的最好回报。

两山轮战

1984年4 月28日,昆明军区( 后并入成都军区) 第14军40师和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 分钟占领662.6高地,5 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

49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前推松毛岭一线,全歼敌两个连,毁灭性打击敌两个营,击溃敌三个团,敌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敌纵深增援团队( 如者阴山之战中,越增援一个团被我一个排阻击时,被我两个重炮团集火密集炮击,敌尚未下车) 炮击,使敌伤亡重大,但伤亡数字不详。

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廖锡龙不愧将才,大战之前,亲自侦察敌情,勘察道路,为迂回部队选择最佳迂回道路,总攻之前,两度推迟总攻时间,在老山之战开战后40分钟才发起攻击,使得迂回掉队部队得以及时到位,匆忙赶到的部队指战员得以利用宝贵时间调整部署,休整部队。

事实证明,两次调整总攻时间十分必要。部队战前准备了200 口棺材,战后,100 口都多。此战之战果,不仅14军军长,军区首长没想到,许多参战官兵都没想到。须知,当时越军炮兵还是有对等还击的气概的,双方炮弹空中相撞的事情并不罕见。战后,廖锡龙升任14集团军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晋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老山之战则打得十分艰苦,你来我往,拉锯战频繁。比较有名的战事有84年“4.28”之战,“6.12”之战,“7.12”之战,其中“7.12”之战规模最大,越军313 师两个团,316 师一个团,312 师一个团,345 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松毛岭大战打得惊心动魄,7.12敌反扑情况战前我已掌握。

凌晨,我以两个炮连在阵地前300 米处进行火力侦察,两轮炮击,击毙敌两名营长,敌伤亡重大,但敌军轻伤员无一呻吟,重伤员致死不动,失去指挥的部队蛰伏如前,不慌乱,不暴露,无线电静默,纪律和素质令人敬佩,颇有志愿军邱少云之精神传统。前指见没有情况,下令除一线保持警惕外,其余睡觉,凌晨越军扑上我军一线阵地,来势十分凶猛,我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 米一线,打成3 道火墙,整整一个上午,敌军主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下午,2.5 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

越军一个营趁机抢占我一个高地。下午,我军一个榴弹炮营配合进攻,一个排45人15分钟夺回,当我军攻上高地时,敌军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6 个活人。越军十分顽强,六个团轮番冲锋,少有地发动了营团级集团冲锋。事后证明,这是本此战斗中最愚蠢的举动。白白遭受灭顶之炮火覆盖。一整天,敌被阻于松毛岭一线寸步难进,阵地前留下了3000余尸体,占整个两山之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

84年至89年,七大军区轮番派部队参战,兰州军区47军,沈阳军区16军23军,北京军区27军,38军( 侦察部队) ,南京军区12军,1 军,广州军区42军,41军,济南军区67军,26军,20军,成都军区13军均分别参战。

其中27军,38军,67军侦察部队表现出色。67军199 师担任老山防御作战,取得重大战果,是轮战部队中表现十分出色的部队,14军是参战最久的部队,战斗中先后涌现了“李海欣高地”,孤单英雄陈洪远,史光柱,英勇无畏九战士等光荣集体和个人,老山对越轮战,对我军建设影响深远,众多新星从中涌现,大批部队得到锻炼。

更重要的是,越南长期被我牵制,无法修养生息,30年的战争经历,并不是值得夸耀的历史,越南的国力日见空虚,更重要的是浪费了10年的大好时机,错过了起飞的大好机遇,同时越南也拖住了苏联的后腿,每年的大量援助和阿富汗极大的削弱了苏联,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台湾版本的--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

[台]战史研究:共越作战

1979年中越战争

第一节 战前一般情势

壹、作战缘起

共、越作战自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中共入侵越南起,至三月五日开始撤退止,计十六天。作战发生之原因,为当时美国之亚洲战略、苏俄东亚策略、中共阴谋及越南之野心所引起。

一、美国之亚洲战略:美国之亚洲战略,是企图「联共制俄」,并以大量军经支援亚洲国家,以代替其卷入战争之可能性。故当越南入侵高棉时,中共肆无忌惮,不惜以武力对付越南,保护其在东南亚利益。

二、苏俄东南亚策略:苏俄极欲控制越南作其附庸,并使其东西战线连为一体,导致中共恐惧腹背受敌,且报复越南「忘恩」,而发动战争。

三、中共之阴谋:中共原企图以越南作为其东南亚侵略扩张之跳板和桥头堡,当越南倒向苏俄後,使中共阴谋被破坏,故不惜以武力相见。

四、越南之野心:越南因受地理因素之影响,欲实现「印度支那联邦」,以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欲摆脱中共的控制,而与中共利益相冲突,故共、越之战遂无法避免,不惜以武力相见。

贰、作战地区概述

一、中越边境一般状况:越北与我国滇、桂、粤三省毗邻,西起中、越、寮三国交界之处,东至芒街以东珍珠港。东西全长720公里,一般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林密,且多瘴疠之气,除河谷及道路构成之通路及部份小径外,通行极困难。由於法军曾於地区内构筑甚多永久性工事,以及越共增添大量之明暗碉堡、地下坑道和交通壕,故形成纵横交错完整之防御体系。

二、山系:越北山脉皆源自我国云南边境,山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其主要山脉有二:一为沿中越边境之六诏山脉,向南延至平原市以南,形成北越山地,标高在一千至二千公尺之间,并与粤桂山脉相连接;一为云南省境之哀牢山脉南支,进入越北称为泰族山区,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形成河内附近之三角平原,惟山区多为悬崖峭壁,运动展望均极困难。

三、水系:越北河流,主要者有红河、黑河、奇穷河及高平河。黑河上游为滇省境内之李仙江,於莱州以北汇合支流後,始称黑河,雨季河水上涨时,小汽艇可自奇穷河,均由西北流向东南,每年四至十月为雨季,河水湍急,形成障碍;旱季,一般均可徒涉。

四、交通:越北交通以河内为中心,铁、公路通至各主要城市。铁路有桂越及滇越两条,分别由河内通至我国云南及广西,为中越间之交通大动脉。

越北主要公路如下:(一)广东防城经芒街至河内。(二)广西南宁经谅山至河内。(三)广西龙州至谅山和龙州经广渊至高平。(四)广西靖西至高平。(五)广西镇边经朔江至高平。(六)云南文山至河阳。(七)云南文山经马关、孟康至老街。(八)云南蒙自经金平至莱州。

五、主要城市:(一)芒街:芒街与广东省东兴隔河相对,为中、越通商要地,在军事及经济上极重要。该处华侨甚多,工商业多为由华侨掌握经营。(二)谅山:为越北谅山省之首邑,距河内一五三公里,距高平一三六公里,距中国边界十八公里,陆路交通便捷,空运有谅山机场。为中、越边境战略要点,区内山岭重叠,形势险要。(三)高平:为越北高平省省会,与我国广西省之龙州、靖西、镇边等相毗连,为越北交通重心,工商业极为发达。高平东、北、西三面为高平河所环抱,四周皆山,险地天成,山上更筑又有碉堡、营区、围墙等工事,易守难攻。(四)老街:老街又为保胜,为逊清明将黑旗刘永福之发祥地。该城位於红河上游,与我国滇省边境上之河口相对。老街西南之番西峰标高三一四五公尺,为越北之最高峰。

六、气候:

越北属热带气候区,温度高而雨量多。(一)温度:全年温度(高山地区除外)最低为一月,平均温度摄氏十六点七度。最高为六月,平均温度为二八点八度。(二降雨量:全年区分旱、雨季。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旱季,雨量较少,河川上游多乾枯,可以徒涉。四至十月为梅雨季,雨量充沛,河水泛滥,霪雨连绵,不利大军作战。(三)风:九至十月为台风季节,冬季则属东北季风。

叁、作战准备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是中共作战基本教条,本战役共越双方对作战目标、作战时间之选定及战备整备等,均有相当准备,兹分述如下:

一、共军

(一)作战目标:共酋们深知使用武力为「延续政治另一种手段」,此次中共对越南发起所谓「边疆自卫还击作战」,目的在对越共施以「惩罚」,故作战在时空上皆有一定之限制,而作战方式亦力求速决,基此,中共的作战目标就局限於越南北部山区,而不深入红河三角洲的打算。因此,其战略构想及战备均受到相当限制。

(二)作战时间:中共攻打越南时间选定在二月中旬,可算最佳时机,其理由:

1.越共原为中共豢养扶植,彼此狼狈为奸,近因利益相冲突,改走苏俄路线,而俄、越友好合作条约刚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签订,故苏俄在越南军事力量很有限。中共深知,时间愈久对其愈不利。同时,美、苏正在第二回合限武谈判,不可能对其有激烈反应行动,而妨碍谈判之进行,故为最佳时机。

2.越南於一九七九年一月对高棉大举进攻时,动用了二十万兵力,因此,不但削弱了北疆防卫,而且兵力也被分离,故中共趁此时机进攻,真可谓乘虚而入。

3.中共攻越时间,是邓小平访美返回仅一周时间,从表面看,美、共关系甚为亲切,以及邓小平在美国一再叫嚣要「给河内一次教训」,故世人误以为中共的行动曾受美国的支持,至少美国已默认。所以,当中共用兵时,不致遭到国际间重大谴责。

4.越北地区的雨季在四月间开始,而中国大陆东北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沿岸,冰雪溶解时节,亦在四、五月间,因此,中共选定在二、三月间攻越,可获天候之最大利益,而在东北中、苏边界上,亦可有效限制苏俄地面部队行动。

(三)战备整备:

1.筹设指挥机构:这次入侵行动,由邓小平任总指挥,徐向前与聂荣臻为副总指挥,在中央指挥系统下,区分南北两个方面军,北方面军由李德生指挥,防止苏俄突袭。南方面军由许世友为「司令员」,张廷发为「参谋长」。南方面军又分东西两个战区,东战区包括广西、广东,由许世友指挥,西战区为云南,由杨德志指挥,张廷发指挥空军,总指挥负责全盘之计画、训练、协调和指挥。

2.充实人员装备与完成扩编:一九七八年七月完成滇、桂边防部队之整编,配发边区民兵武器,并实施战斗与勤物支援训练。对计画纳入作战序列之部队,分别完成干部补充与装备调拨,以及动员扩编计画。

3.秘密训练越南归侨从事谍报工作:一九七八年七月,中共於广东阳春与海南岛两地,秘密召训越南归侨五百余人为谍报员,先期潜返越北,从事情报活动。

4.成立山地作战训练中心:针对作战地区特性,模拟越北地形,选择四川、广东,分设三林地作战训练中心,容量均在六千人以上,以曾参加棉、越作战之共干任教官,实施短期特种训练。

5.加强後勤整备:自一九七八年四月起,中共广州与昆明军区即加强各类军需物质之屯储,与交通通讯系统之整备维护。各公社亦成立支前指挥部,加强准备。

6.实施精神教育,激发仇越情绪:将「援越思想转变为仇越思想」,列为政治工作重点,并将越共「迫害华侨」、「侵扰边境」、「勾结苏修」,以及反共仇共等情况,列为政治教材施教,以便官兵带著「刻骨仇恨」,在战场上展开生死搏斗。

7.秘密实施战略集中: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越共进军高棉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决议对越共报复,乃著手调整布署,并配合谋略运用,实施战略集中,各部队仍於原驻地开设之无线电网继续保持正常通联,在机动中或到达集结地区之部队,严格保持静止,直到攻击发起前,未为外界侦悉。

二、越军:

(一)作战目标:越南因於一九七九年一月对高棉使用了二十万部队入侵,致兵力处於分离状态,此时不利与共军决战,故其作战目标,是藉山区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迟滞越军行动,削弱其战力,并确保边境上要点,待主力增援到达後,再转取攻势,於边境附近与中共决战,确保其领土之完整。

(二)作战时间:由於此时不利与敌决战,故初期唯有采取守势持久,才能争取兵力转用之余裕时间,以及充份获得苏俄军事物质援助。因此,预判其与敌决战时间,当选在四月份雨季来临之後。

(三)战备整备:

1.锐意经营战场:越北地形山岳绵亘,利於守不利於攻,其间岩穴山洞特多,在越军有计画经营下,战前已形成完整而坚强之防御工事。

2.加强防空战备:以俄制萨姆六及九型飞弹先期部署於谅山,海防、河内等战略要点,以防共军之空中攻击。

3.加强边防部队训练,充实人员、装备,广屯粮弹。

肆、兵力部署

邓小平於二月八日,由美国返回北平,九日召开所谓「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入侵越南,迄二月十一日止,共、越双方积极部署兵力,双方兵力编组状况如下:

一、陆军:

(一)共军:作战前共军秘密集结九个军(11、13、14、41、42、43、50、54、55军及20军之58师)、两个炮兵师(第一、四师)、两个高炮师(第六五、七十),加上民兵及後勤支援单位,总兵力约五十万人,分别部署於广西、云南边境线上。

(二)越军:越军以六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十六个地方团及四个炮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沿中、越边境各隘口、交通枢纽及越北战略要点,采广正面大纵深配置。并控制三个步兵师(第三O六、三二O、三二五师),於河内附近为总预备队。

二、空军:

(一)共军:共军拥有四千余架战斗机,大部为米格十五、十七和十九。作战直前,在华南各机场(含海南岛),集结约一千架。

(二)越军:越共有各战轰机约三百余架,包括米格十七、十九,SU?七和美军所遗留的F?五。集中於河内、岘港、顺化等基地飞机约二百余架。

第二节 高平会战

壹、作战时间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5点30分,共军对高平外围据点发动攻击起,迄二月廿五日夺取高平止,历时九日。

贰、作战地区简介

一、地形:高平与我国广西省毗邻,地处越北山区,西北高而东南低,山高(标高五OO至一五OO公尺间)谷深,林密雾浓,溪多水急,除既有道路、小径外,均通行困难。盘江亦称高平河,由西北流向东南,为地区内之主要河流,每年四至十月为雨季,河水湍急,形成障碍;旱季一般均可徒涉。

二、交通:本作战地区主要公路有三条,分别为三、四号及一六六号,向北可通达广西省之靖西县,向南分别经谅山、太原通往河内。

叁、兵力部署

一、共军:计投入四一军(辖一二一、一二二、一二三师)、四二军(辖一二四、一二五、一二六师)、五四军(一六O、一六二师)、二十军之五八师、炮兵第一师,及不明番号战车吃团,连同民兵民工,约十八余万人。

二、越军:计投入第三四六师、地方军五六七、七五一、八五一团及独立一二三团与一五八、一九O炮兵团,约四万余人。

肆、战略构想

一、共军:依分进合击迅速夺取高平之目的,以有力一部自正面强攻,主力实施两翼迂回「穿插」,阻敌增援与退却,包围歼灭地区内越军,以策应谅山方面作战,并准备向河内方向进出。

二、越军:以歼灭入侵敌人确保高平为目的,藉地形与坚固工事之利,依持久作战之指导,适切运用诸作战手段与政治作战相配合,逐次消耗敌军战力,迟滞其行动,争取时间,俟增援部队到达後,相机转移攻势,歼灭来犯敌军。

伍、共军作战指导

中共对高平之作战,区分为两个阶段,使用时间三至五天。

一、第一阶段:攻占高平外围据点。

第四一军在北,对道农、朔江、茶灵行广正面攻击,重点保持在茶灵方面,歼灭所在敌军,配合第四二军之攻击包围高平。另以一部沿道农尽速向岸山(银山)迂回「穿插」,阻敌北上增援。第四二军在东,沿东溪向高平迂回「穿插」攻击,协力四一军对高平形成包围态势,另以一部向七溪进出,阻敌谅山方面敌之增援。

二、第二阶段:夺取高平。

夺取朔江、茶灵、重庆、东溪诸要点完成包围後,即以五四军任主攻,沿布和向高平攻击,第四一、四二军(欠一二六师)继续缩小包围圈,协力五四军夺取高平,歼灭地区内敌军。

陆、作战经过

二月十七日O五三O,中共四一军之一二二、一二三师及第二十军之五八师,在强大炮兵火力支援下,分别对朔江、茶灵、重庆之越军阵地发起攻击。同时中共四二军与一二一师分自东(布局村)、西(道农)向高平实施迂回「穿插」。东翼四一军之一二四师进展顺利,当晚八时攻占东溪,但由於嫩金山口两侧高地均为悬崖峭壁,且越军构有坚强阵地,故前进受阻。二月十八日四点整、中共一二四师夺取嫩金山口,并迅速向高平前进。在朔江方面共军击毙越三四六师二四六团团长,并俘获该师参谋长南松中校,但越军凭藉地形及工事,结合「反坦克伏击团」,以「阻、离、打、炸」,遏阻共军攻势,致共军损失惨重。二月十九日茶灵、重庆方面,共军进展缓慢。其西翼之一二一师已攻占原平、东翼一二四师已到达纳非,正分沿四、三号道向高平前进中。二月二十日,共军总预备队五四军之一六O师、一六二师在一二五师掩护下,由水口墟经布和向高平前进,共军之一二四师夺取博山。朔江方面之一二二师,虽发起猛攻,但被越军击退,伤亡惨重。二月廿一日,共军各路兵力(一二一、一二三、一二四、一二六、一六O、一六二师),除五八及一二二师外,已分别到达却潭、一OO二、八O九,叩仑等附近高地,完成对高平之合围。一二一师之一个营并将越增援之三三八师阻於岸上至高平之三A道上。二月廿二日,越军破坏高平近郊之水库、桥梁及道路,共军一二四、一二六师行动受阻,且部队前後分离,其余地区越军以小股多路偷袭方式,袭击共军或车队,使共军补给中断,其中一二一师、一二三、一二六师缺水、缺粮、缺弹状况最为严重。二月廿三日,共军五八师与一二二师分别占领朔江、重庆後,即南下高平。其他各师对高平实施全面攻击,激战两日,并缩小包围圈,双方战斗极为惨烈。二月廿五日O三OO,共军一六二师领先攻入高平,一六O师相继进入,越军大部退入山区,实施游击战。

二月廿六日,高平会战告一段落,惟小规模战斗仍在继续进行。

柒、双方战损

一、共军:越军宣称:击灭或重创共军七个营,摧毁战车和装甲车一三四辆、轮型车辆廿三辆,歼敌一万八千余名。

二、越军:共军宣称:击灭越军三四六师大部及地方军五六七、七五一、八五一团与独立一二三团各一部,共歼敌万余人,并承认其战车单位部份被歼。

第三节 谅山会战

壹、作战时间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O五三O,共军对谅山边界据点攻击开始,迄三月五日攻占谅山市止,历时十七日。

贰、作战地区概述

一、地形:谅山省与我国广西省毗邻,地属越南东北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谅山市为谅山省之省会,市郊四面环山其北方约十公里之六O八高地,东北方约七公里之扣当山,东方约八公里之八二O高地,南方四公里之四八九高地,西郊五公里之六三九高地及西北六公里之马扣山等,均属控谅山市之制高点。其中马扣山(标高八OO公尺)为坚强核心阵地,其得失对谅山之攻防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於谅山地理形势险要,又为越北政、经、交通中心与越军第一军区司令部所在,如予攻占,即若打开越北门户,可直趋河内,故为攻必取,守必固之战略要点。

二、交通:

(一)公路:本作战地区主要公路有两条:一条是由河内通往我国边境之一号公路,另一条为连通高平、同登、禄平之四号公路。

(二)铁路:自我国广西省南宁至越南河内之「桂越铁路」。

(三)水系:奇穷河自西而东,将谅山市分隔为南北两区。

叁、兵力部署

一、共军:初期使用兵力五个步兵师(第四三军辖一二八、一二九师,第五五军辖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五师)及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团;尔後续投入两个步兵师(第五O军之一四八、第五四军之一六一师),共约十五万人。

二、越军:初期使用一个步兵师(第三师),两个公安团、两个独立团、两个炮兵团及一个战车营;尔後续投入一个步兵师(第三三七师),共约五万人。

肆、战略构想

一、共军:以包围歼灭谅山地区敌军之目的,先对当面之敌行多点突穿,主作战指向同登?谅山方面,开放隘口,并继续攻略谅山。另以一部兵力,由两翼迂回「穿插」,乘敌增援部队未到达前,夺取谅山外围据点及谅山市,击灭所在敌军,并准备向河内方面进出。

二、越军:以保护谅山逐次消耗敌军战力为目的,利用地形及坚固工事,编组据点式纵深阵地。以有力一部配置於同登地区,扼守隘口,主力固守谅山及其周边重要据点。依持久作战要领,配合政治作战,迟滞敌行动,俟增援部队到达後,相机转移攻势,歼灭入侵敌军。本作战在D+十日前,确保谅山及奇穷河南岸地区。

伍、作战指导

一、共军:本作战区分两个阶段,预定五至七天完成。

(一)第一阶段?攻略同登。1.以第五五军沿镇南关?三八六高地方向攻击,夺取同登及附近高地,开放道路,并准备继续向谅山方向攻击。2.以第四三军,分由把里、那同向邦凡、诗马「穿插」,并继续向禄平方向攻击,以截断敌之退路。

(二)第二阶段?夺取谅山市。1.夺取同登後,即对谅山包围攻击,以五五军及五十军之一四八师,在中央任主攻,重点指向扣马山,夺取谅山市周边要点,阻断敌之退路和增援。2.东翼以四三军,分别从邦凡、诗马向八二O高地及禄平攻击,完成对谅山市包围,并威胁其侧背。3.第五四军之第一六一师,向谅山西南侧之六三九高地「穿插」,截敌退路与增援。4.夺取谅山市外围据点後,以原态势逐次缩小包围圈,夺取谅山市,歼灭所在越军。

二、越军:

(一)以步三师之十二团及公安团?,担任同登附近地区守备。

(二)以步三师(欠)、公安团?、独立团?,据守谅山市及其周边据点,置重点於马扣山。

(三)步三师之一三九团及战车营为预备队,控制於谅山地区。

(四)步三三七师到达後,增援谅山地区守备。

陆、作战经过

二月十七日O五三O,共军四三军在东,五五军在西为主攻,发起攻击,重点指向同登,於攻击准备射击後,共军五五军之一六三师及坦克第二团,迅即对同登及两侧高地攻击,一六五师向同登西南之巴别「穿插」。当日下午,共军一六三师之四八八团「穿插」至同登外围之三O三高地,截断四号及一B公路,阻断敌之退路。步一六三师辖步四八六、四八七、四八八团及坦克第二团,除步四八八团外,该师主力直至十九日晚,仍被阻於同登以北一B公路西侧。二月二十日共军全面猛攻,逐步推进,越军化整为零,利用地形设伏与游击战,袭击共军。战斗非常激烈,直至廿三日上午,越之第十二团为共军击溃,同登战斗结束,东翼之共军四三军,亦於是日分别攻占邦凡、诗马两地。二月廿三日午後,共军即对谅山实施包围攻击,以五五军之一六三、一六五师为主攻,重点指向扣马山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五十军之一四八师立即投入战斗,指向扣马山。东翼之四三军及西翼之一六一师,分别向禄平、八二O高地和六三九高地「穿插」。战斗中,共军虽以强大火力支援攻击,但越军却凭持坚固阵地顽强抵抗,且全部进入地下坑道,逐堡对抗,战斗进展极为换缓慢。二月廿五日,共军一六一师「穿插」至六三九高地附近,策应扣马山之作战。二月廿七日一六四O时,扣马山及六三九高地先後为共军攻占,谅山市乃受瞰制,东翼之共军一二九师亦已攻占禄平,并向谅山挺进。三月一日晨,共军对谅山发动总攻击,以战车为前导,越军亦以战车迎击,且运用有利地形实施顽抗,共军伤亡甚大,进展迟缓,尔後共军改以步兵为前导,战车随後支援,另以「小分队」利用喷火器,消灭洞内越军,逐步推进。三月二日O九OO时,共军始控制谅山北区,扣当山亦於是日一五OO时为共军攻克。共军继续渡奇穷河,突入南区,双方展开拉钜战。三月四日下午,越军退守郊区,共军亦停止攻击,实施清扫谅山残余越军,持续至三月八日始告结束。

柒、双方战损

一、共军:越方宣称:重创共军三个团和四个营,歼敌约一万九千人,摧毁车辆一二八辆(包括战车、装甲车九六辆)、火炮九五门,迫击炮和飞弹发射器、轻武器数百件,以及大量军事装备。

二、越军:中共宣称:击溃越军第三师之十二团及一四一团、炮兵六八团;重创三三七师之四二团,毙敌六四一二人,俘虏三五九人。

第四节共、越作战综合检讨

壹、老街会战经过概要

二月十七日O五三O,共军以十个步兵师(第十一军之卅一、卅二、卅三师,第十三军之卅七、卅八、卅九师,第十四军之四十、四一、四二师及第五十军之一四九师)对曼念贡、老街、猛康发起攻击。其作战指导系以第十三军在中央任主攻,利用夜暗自河口-巴撤间渡河,力求出敌意表,主力指向老街-柑糖,并以有力之一部夺取黄连山?口,分割敌军。同时,另以十四军在东,沿红河东岸前进,以协力十三军之攻击和掩护其东侧翼安全,而以十一军自西翼夺取封寿,并向莱州进出,掩护主力两侧翼之安全。共军开始即以优势兵力对越全境施以压力,展开凌厉攻势,而越军占领沿岸重要地形,边组四周防御据点,欲乘共军半渡而击灭之。战斗进行异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二月十九日中央方面,共军十四军之四十师於一四OO攻占老街市及附近要点,共军十三军续向保胜、谷柳推进,越军则以伏击及局部逆袭阻止共军,致使共军侧翼暴露,伤亡惨重,而前进受阻;在猛龙、花龙方面,共军进展顺利,迫使越军进入山区。二月廿二日一四OO,共军十三军及十四军之预备队,分沿红河东西两岸向柑糖推进,但於沿途遭越伏击,损施惨重。二月廿八日共军总预备队一四九师投入战斗,沿保沙公路(保胜至沙巴)南进,企图夺取黄连山?口,切断沙巴至封寿之交通,经四日战斗始完成;共军十三军主力於三月三日一四四五时攻占沙巴,一七一五时攻占谷珊,而西翼之共军於三月四日攻占封寿,并向巴丹前进,至三月五日,於柑糖、沙巴、巴丹之线以北,与越军保持接触。

贰、中共自越南撤军

中共於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对越南发动军事攻击之同时,亦对越南发动和平攻击;二月十七日中共新华社即声明,此次行动是因越南於边境多次挑衅及骚扰行动而迫於还击,并表示愿与越南谈判,二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面强调中共不要越南一寸土地,只希望严守中越边界,一面扬言,继续为维护中越两国人民之友谊和恢复边界的和平与安宁而努力。同时,一再要求谈判,中共原想运用战和兼施的策略,迫使越南签订城下之盟,接受所谓「双撤军」的原则(即越南自高棉撤军,中共自越南撤军),并企图促使越南在中共、俄共党斗争中保持中立态度,惟因越南获得苏俄全力支持,不仅拒绝与中共谈判,并强调要与中共战斗到底。苏俄此时,不但加强越南水域船舰活动,并警告中共「要在不太迟前撤出越南」和重申忠实履行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至於美国、日本及东协国家,虽均表示支持「双撤军」,但则声明它们无意卷入共越争执的漩涡,并要求中共军队撤出越南。中共在国际舆论压力之下,邓小平於二月廿六日对美国记者表

示,将结束战争,并指出中共从越南撤军与越南从高棉撤军绝无关连。

事实上,中共於三月五日,攻陷谅山、老街之後,的确已打开进入红河三角洲的通路,及直取河内将迫越决战,惟因顾虑苏俄军事干预的危险和迫使越南全力反击,故於三月五日,新华社奉命声明,宣布自即日起,中共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同时向越南建议,双方迅速举行谈判,讨论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问题,於是共越为期十六天的边界战争,乃告结束,三月十六日中共宣布其在越南军队已全部撤回,双方遂由热战转变为冷战。

叁、共越作战得失检讨

一、共军:

(一)战略方面:1.有效实施谋略欺敌。2.秘匿完成战略集中。3.战略判断错误。4.缺乏全般战略构想。5.有限度战略速决,难期迫敌决战。6.同时追逐两个(含)以上战略目标。7.战略部署与兵力运用不当。8.未能保持持续战力。

(二)战术方面:1.「穿插」作战之运用颇为灵活。2.情报?集不确实。3.指挥掌握不良。4.未能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5.兵种未能发挥协同作战。6.缺乏反游击作战指导。7.炮兵火力运用欠当。8.通信连络不良。

二、越军:

(一)战略方面:1.同时追逐两个战略目标。2.战略判断错误。3.未著眼全局,缺乏全程构想。4.战略指导过於消极。

(二)战术方面:1.阵地防御:过於依赖工事,未能相机逆袭。2.能有效利用地形实施伏击。3.全民作战:发挥总体力量。4.善於使用游击作战。5.依阻、离、打、炸要领,实施反装甲作战。

肆、共越作战共军使用战法之研究

一、穿插作战战法:穿插为共军对突穿、迂回、渗透等战术原则综合运用之一种攻击手段。无论部队大小均能著意运用。运用时常与正面攻击相互配合,使敌「前後」、「左右」、「各方面」同时承受压力,导致全面崩溃。其目标之选定通常为敌阵地後方地形要点,或敌指挥所、炮兵阵地、通信中心、後勤设施等,然其基本作法并未脱离「一点两面」、「阻援打点」、「尖刀突进」、「分割战术」之窠臼。在共越作战中,无论是高平会战、谅山会战、老街会战,其各军(师)均有一师(团)任「穿插」,插入敌後方阵地,遮断敌退路与阻止敌增援,再配合主攻围歼敌人。

二、山地攻击战法:共军山地攻击之战术,旨在减少伤亡获致奇袭之效。因此,其战法通常以一部兵力对敌正面或侧翼助攻,主力利用地形之隐密,接敌与迂回至敌之侧翼和後方,突然发起攻击,各个歼灭敌人。唯在攻击前,须编组精干分遣队,携带特种工具,秘密渗入敌人後方,夺取要点,限制敌人机动,使主力作战有利。在高平会战中,东翼四二军之一二四师,为了「穿插」至敌侧背,自龙津那花之陡峻山路通过断崖,由於共军行动秘密且克服地障,故大出越军意料,进展顺利;而在嫩金山口作战时,共军亦两侧迂回,促使越军慌乱,由此可知,中共山地作战战法,主在利用地形迂回至敌侧背,发起攻击,歼灭敌人。

三、坚固阵地攻击战法:中共对坚固阵地攻击,通常选定敌阵地薄弱或间隙部,彻底集中兵力,形成重点,实施连续攻击,并自各点突破,分别「穿插」割裂与包围迂回,予以各个击灭。共军对谅山外围扣马山坚固阵地之攻击,乃并用攻坚与部队渗透破坏战法,以重叠交替攻击之人海战术,确保正面之持续压力,以「小群多路,多点突破,穿插包围」等相互配合,致使越军困死在据点堡垒、坑道内。

四、城镇攻击战法:中共於城镇攻击时,通常集中兵力、火力,突破市区前沿阵地,再迅速向市区扩张,并大胆向敌纵深阵地「插」入,将其分割,各个击灭之。对据守坚固建筑物、交通枢纽及地下道之敌,即以一部兵力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将其包围并切断其退路,继以「小群动作」突入建筑物内,歼灭敌人,共军在攻击谅山市时,即先以炮兵轰击,继以步兵突击部队打开突破口,而炮兵再以「抵近射击」摧毁越军工事,扩大突破口,当突破口扩大时时,步兵部队立即向阵地纵深插入,将敌分割,再以巷战方式各个击灭越守军。

五、渡河攻击战法:共军渡河攻击分为奇袭与强渡,通常以奇袭方式实施。在奇袭渡河时,先编组有利之一部为先遣部队,多利用夜暗迅速向河岸前进,夺取敌岸要点,建立桥头堡,掩护主力渡河,如奇袭渡河被发觉,则立即改为强渡。共军强调无论是奇袭或强渡,均需完成周密计画与准备,并在炮兵与空军支援与掩护下,集中兵力於一处,实施渡河。中共在老街会战中,即以十三军、十四军之一部利用夜暗,以武装泅渡和漕渡,偷渡红河、南溪河,建立远岸阵地,掩护主力於O五三O时渡河,故达到奇袭效果,进展顺利。

伍、总结论

一、中共攻越前夕,一面叫嚣「惩罚」越南,一面呼吁以谈判解决争端,实际上中共大军早於两个月前就在滇桂边境开始战略集中。由此可知,中共惯於运用各种方法隐匿企图与行动,猝然发动攻势,使敌不惶应付。因此,我们应随时提高警觉,加强战备整备,防敌突袭,贯彻总统经国先生「毋恃敌之不来,恃吾之有备」之训示,以确保国家安全。

二、越军劣势,采战略持久,应属正确。惟仅固守坚强工事与有利地形,始终被动挨打,遭共军各个击灭。若能适当集中兵力,乘敌进出山隘,前後左右分离之际,适时出击或反击,当可予共军重创,以改变优劣形势。故国军各阶层教育训练,均应培养主动积极之习性,讲求各种攻势作为,战时始能主宰战场,以达以少胜多,以寡击众。

三、外线作战,如欲获得决定性战果,必须迅速形成战略、战术包围。共军虽利用凹形边境线采外线作战,但未能利用有利之外线态势迅速向会师目标形成战略包围,进而完成战术包围。因此,浪费可利用宝贵时间和增大伤亡,最後不得不草草撤退。

四、现代化战争特别重视统合战力之发挥。共军因缺乏现代化作战指挥素养及通信,无法管制与协同各部队之行动,亦不能有效运用各部队发挥统合战力,以加速攻势之进展,以致进展迟缓。故指挥官应巧为应用各军种、兵种之特性,相互支援,发挥统合战力。

五、共军对各主要隘口要点之作战,均采「顶牛式」正面攻击,逐点攻略,或采「人海战术」,以密集队形前进,故伤亡惨重,使越军从容脱离战场,遁入山区从事游击作战。因此,作战应采迂回包围,或渗透攻击,始能获得澈底胜利。

六、大军作战特应重视後勤,後勤不足,则任何优异之战术、战略皆无法实现。共军因後勤体系不能适应大规模国外战争之支援需要,故後勤支援能力不足,亦使其战略与战术无法作持久作战。

七、指挥、通信、管制及情报是统合战力发挥之基石,共军非但通信装备与技术不良,不适於山地、森林作战,且情报亦不灵,对作战地区之敌情、地形均了解不够,故无法指挥掌握部队。因此,指、管、通、情之适切与否,与尔後建军备战必须重视之主要问题。

八、本作战研究之精神,旨在「以敌为师」前提下,探讨共、越作战之起因、双方作战构想及作战经过,期能明了其战略与战术思想,进而研拟制敌胜敌对策,以作为未来作战之借镜。

评点1979年中国对越作战

杰?唐纳得?格特

1979年2月17日,PLA动用20-3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顽强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

同越南的这次冲突,给中国评价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自韩战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从未同一个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敌人发生过大的冲突……

虽然中国宣布对越作战已达到战略目的,但其领导层承认中国军队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并就怎样进行现代战争取得了一些深刻教训。

中国承认,在历时两个星期战斗中伤亡20000人--这对于美国军队来说简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显然,中国的军政领导认真地接受了在对越作战中取得的教训,并尽其所能下令行动起来弥补军队的缺陷。福州军区政委江渭清在谈到这次战争时说,它“比我们过去打过的任何一次战争都要更接近于现代战争,就次而论,这是一次值得大力广泛研究的宝贵经历”。

下面我们根据中国军队在对越作战中的五个主要方面,既理论、战术、组织结构、装备和训练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79年以前遵循的基本理论是打一场消耗的“人民战争”,这在实质上是一套旨在诱敌深入,用游击战术摧毁敌方战斗力的防御理论。这一理论强调防御和游击战,致使中国无以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与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敌人抗衡。

影响中国军队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支援快速运动长距离进攻作战的后勤供应计划或结构。……在充满敌意的越南,中国军队不可能靠生产来维持,民兵的后勤物资保障也跟不上需要。当作战部队远离非机动的老百姓“支前”组织时,后勤供应能力便迅速恶化。

观察家断言,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胜利的势头保持下去,其原因与其说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后勤供应不足所致。

落后的后勤供应也是造成中国军队没有发挥传统的战术优势的原因--“没能够把轻装步兵偷袭战术与已证明有缺陷的后勤供应大队结合起来。”

越南军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中国军队战术上的弱点。中国军队的战术不但受到缺乏物资供应的限制,而且受到传统理论的束缚。这一点在其杰出的步兵战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步兵的主要问题是阻碍了要求把步兵、装甲兵、炮兵结合起来的现代化联合兵种作战的发展。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指出,中国人曾尝试发动一些联合兵种进攻,但由于训练、协调、后勤跟不上,终于没能成功。这种失败给中国军队在多兵种协同作战方面上了宝贵一课。

中国人民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即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巨大代价:“在对越作战的头两天里,中国军队伤亡约20000--3000人。”造成这样损失的原因是越军占用炮火上的优势。中国军队在越南学到“这条传统军事准则的真谛:缺乏机动性的密集队形不可能轻易或迅速地到达战争的目标。”

这场战争还暴露了中国军队在组织上的弱点:缺乏联合兵种部队;高级参谋人员年纪较老化;指挥官没有军衔识别符号。……上年纪的参谋军官们不情愿放弃他们信赖的防御战,正因为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未建立起进攻的理论。

军官没有军衔识别符号给中国军队在指挥和控制方面造成严重问题。他们认为,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容易辨认,根本没有必要佩带军衔识别符号。然而,当指挥官在战场阵亡后,来自其他单位的干部代替了他们,作战单位随之在后来的战斗中开始解体,因为士兵根本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中国军队难以实施领导,但一些观察家还是坚持认为,妨碍他们在越南取得更大成功的因素是缺乏现代化的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作战中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术和已被实践证明不适用的苏式装备。中国同越南的这场战争表明了中国人在军事技术上的落后程度。中国武装部队虽然能够实现有限的目标,但“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军队的指挥和控制方面的问题,如果不是由于靠不住的战术通讯所引起的话,装备的缺乏肯定更趋严重。同样,中国军队后勤供应不足,机动性能差,可能与缺少运送军需品和人员的卡车有关。假如中国人装备有进行反击所必需的现代化自行火炮或远程大炮,越军火炮造成的威胁无疑会大大减小。再者,缺乏同进攻部队一起行动的机动防空系统,可能也曾使中国的战略选择受到限制。中国军队似乎不愿走出固定防空系统提供的保护伞之外---CSA-1(防空导弹)的斜线射程大约为50公里,因此,中国军队奉命进入越南不得超过这个限度恐怕并非偶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的重点是拼刺刀和投弹等士兵的基本军事技能。他们的训练同其他各项活动一样,都是为适应步兵战术和游击战开展的。中国军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战士而不是指挥员,现行的对指挥官的训练侧重于政治而非军事。虽然中国在1979年以前就有军事院校,但它们作为训练机构的作用却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受到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缺乏训练是在这次战争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之一。

尽管作为个人他们英勇善战,但指挥官们却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大量报道中国军队不善于运用步兵,装甲兵和炮兵协同进攻的文章进一步证实,中国军队缺乏教育和艰苦的军事训练。中国领导人发现,要战胜现代化的敌人,不能再依赖"革命化战胜现代化"的公式。

本文刊载于1989 第三期《世界军事》,原文作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得.格特少校,由赵之援、赵琦翻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