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权谋与制度 -- 花生豹

共:💬10 🌺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花同时求同存异

我感觉,制度化早是大势所趋,因而,海外对于诸如李长春离开常委会这种与制度或惯例相冲突的预测,往往会撞到现实的钉子。制定规则不如遵守规则更重要些。这是交接班能够稳定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之前不曾讲的。

权谋这点,豹兄举的曾庆红、王瑞林的例子都可以算。但也有几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三大应是实行中央委员直接差额选举,此后党代会都有预选,就是为防意外。从1992年当时背景看,此前中组部、中宣部等几个大头,现在一律会进政治局、书记处的,之前不过是一般部级干部而已。这与分工有关,与十三届强调党政分开偏重于政有关。曾庆红党代会后的任职确实避开了可能遭遇的反弹。张全景老而弥坚,可能考虑到了日后曾的接班,也与当时实际是由新任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主管组织工作有关,一位没有升任希望、熟悉工作、但又不在政治局和书记处有任何职务的老部长,对胡总来说意义同样重大。

王瑞林这里当然有让邓公放心的意思。王的总政治部副主任也不算一般,除邓秘书外,他还曾是中央军委纪委书记,主管军内纪检政法工作。

对李瑞环的退休,胡总应也是乐见的。毕竟李的资历较胡要深得多。对于一个新的核心人物,老辈人在二线要比一线所起的正面作用要大得多。

吴邦国排在温家宝之前,延续了之前高看人大的历史。其实在九届国务院里,吴的排名就在温之前。其实同进常委且担任国家主要领导正职,只要不是总书记,谁先谁后差别并不太大。

关于十六大常委记者见面会。印象里其实之前几届见面会也是一字排开按名次顺序。为了印证印象,google了些当时图片。看起来,记者见面会按人字顺序倒是十七大创举。其实大家对十六大见面会印象深刻,可能还是有先入为主的因素在内。

十三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十四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十五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象里十三届四中全会,即江泽民、宋平、李瑞环晋升政治局常委的见面会,应该也是一字顺序的。

至于说陈良宇可能将来任总书记,虽然现在说有马后炮之嫌,还是得说决无可能。陈比胡只小4岁,资历又是十六届政治局委员中最浅的,仅与刘云山相当,无论如何不可能接任核心职务。

说这许多,还是我喜欢抠字样的原因,呵呵,见谅见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