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细雨寒风忆楚囚,相煎何必数恩仇。- 小述潘汉年 -- 潘一刀

共:💬88 🌺36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就事论事,就用你的资料来说,完全用公开的资料来说吧

1942年4月,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又有扫荡淮南根据地的企图。但具体情况不清楚。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要求潘汉年领导的情报部门加紧对敌情的搜集。于是潘去上海拜访李士群,李不在,据说是回苏州家里了。到了苏州,李士群又不在,说到南京去了。待潘赶到南京见到李士群,李却不同潘汉年谈扫荡的事,话题一转大谈当前形势,不由分说地对潘汉年说:“汪(精卫)先生目前心情不好,他打算搞议会政治,听说你来了,很高兴。他想和你谈一谈。”没有上级的批准去见汪精卫这样级别的敌伪首脑无疑是违反纪律的,但是不见又怕惹恼了对方,探不到消息,经过短暂考虑之后,潘还是决定去见汪精卫,见机而动。会谈的内容无从分晓,有的说法称会谈时间很短且未涉及任何重要事宜;也有的观点认为谈到了共产党和汪伪的合作;更有玄的甚至称毛公有亲笔信交给汪精卫。真相恐怕只有等到当年潘的材料公开才能知晓了。

不要忘记,这个谈判的时间是在国际上德、日法西斯全面获胜的情况下和国内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的背景下进行的。今天,我们知道,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那个时候,确实很多人犹豫、彷徨、畏惧,甚至叛变的绝望期。

潘在这个时间段违背中央意图,私自和汪伪政权接触,而且隐瞒不报,直到1955年才在

(也可能是因为54年秋,当年的知情人之一胡均鹤被逮捕,潘考虑到其招供的可能不得不说)
这个情况下坦白。

长达13年,潘竟然工作繁忙到连写一封信或者作一次汇报的时间都没有?不能不让人怀疑,它是瞒不过去了不得不坦白自首。

至于说

如果潘汉年将这个秘密隐瞒一生呢,他的结局会不会好点?毕竟另两个主要当事人汪精卫和李士群已经死去多时,死无对证了;另一知情人胡均鹤其时已经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潘再脸厚心黑一些也许就能挨过来。

你可能不熟悉当时的政治环境,那时候党的控制能力和侦察能力远远比现在强大,隐瞒过去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样的大事,汪伪内部的文件和记录绝对不会空白,蛛丝马迹不会没有。

潘是搞特工出身,警惕性和敏感性极高,没有深刻的触动和危机感,隐瞒了13年的秘密会主动坦白吗?

13年里,有多少机会可以坦白交待,数不胜数。

不要忘记,即使在战争年代,共产党也是有组织生活和学习的,怎么就没有机会呢。

潘对党有贡献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就这一条处理他就足够了!

至于说什么作风问题、经济问题都是小节,在那个环境下,为了伪装生存,不得不为之。

我们不好说潘内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可是换作任何一个国家、政党、组织,能不能允许这样的擅自行动和隐瞒欺骗?

所以,潘既然选择了隐瞒,那么,后来的处理就是必然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