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Windows Live试用体验 -- Gzai

共:💬10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Windows Live试用体验

也许有点晚,也许有点早。说晚,我上周就知道并且注册了Windows Live,拖到现在才开始写这篇东西,绝对不是第一时间。说早,Windows Live有很多功能都还没做好,就像地雷一样,下面会一一碰到。可是谁知道会什么时候做好,说不定过几周,有网友看到我这篇东西就会觉得我这纯属故意抹黑微软呢。不管了,先写再说吧,再拖,很多东西就忘了。

先声明一点,我基本上是对照着google的东西来写的,因为我之前接触过的,与Windows Live类似的东西,也就是google了。另外个人感情上比较偏向于google,所以可能字里行间避免不了这种倾向。

注册、登录

我之前已经有了hotmail的邮箱帐号,所以访问下面这个网址以后,点击“注册帐户”,一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https://login.live.com/

登录进去之后,就是Windows Live ID的帐户管理界面,相当于google account的My Account。这里虽然内容差不多,但很鲜明地显示出微软和google的不同风格了。google延续了“留白”的做法,左边是帐户信息摘要,右边是一长串激活的服务,头顶脚底是常见的“帮助”、“服务条款”、“隐私政策”之类的链接,占地方都很小,整个页面留出了大量的空白,给人一种简洁的感觉,但实际上google的页面要比微软的长。微软的做法是把整个页面所有地方都用到,到处都是链接和文字,空白相对较少。相比google,“服务列表”并没有在微软的这个页面出现,反而是多了“常见问题”和“安全”这两项,后者倒是很有微软特色。微软给我的整体感觉更像是传统门户网站的风格。

在Windows Live ID的帐户管理界面左侧,有一些链接,“账户摘要”、“设置”和“个人资料”……等等。其中“个人资料”这个东西,给我感觉很多余,感觉“账户摘要”、“设置”已经可以完全替代这个“个人资料”了——要显示有前者,要修改有后者。

在Windows Live ID的帐户管理界面顶上,有一个链接,叫做“主页”;而在页面左侧又有一个链接,叫做“服务”。这两个东西实际上是差不多的,都是Windows Live ID所集成的服务的列表,相当于google account的My Account页面右侧的那一长串服务列表。个人感觉,帐户管理界面顶上就不应该再设“主页”这个链接,因为其旁边的“Hotmail”、“Spaces”和“OneCare”都是具体的服务,这个“主页”放在那里根本就不伦不类。而页面左侧的“服务”,点进去,会发现风格有点模仿google,就是把各种服务自上而下的罗列,不作任何组织排列,只不过是google的一长串,在这里变成了两长串罢了。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学了google的短处。我反而更喜欢顶上“主页”点击进去以后,对各种服务的排列和组织形式——三行三列。第一行的标题是“Hotmail”,包括“收件箱”、“日历”和“Messenger”;第二行的标题是“Spaces”,包括“朋友的更新信息”、“您的共享空间”和“活动”;第三行的标题是“更多服务”,包括电脑安全、网络安全、个性化主页等其他的服务。逻辑非常清晰。不过有很多服务并没有在“主页”这里出现,而是出现在“服务”那边。下边我就以“服务”的排列顺序依次来点评。

第一个“反馈”,又是多余,既然在左侧链接列表里已经有了,这里还放在第一位,真是毛病。

第二个“帐户”,点进去以后又回到了“账户摘要”界面,多余兼欺骗感情。

第三个“管理中心”。看不懂,貌似是为团体客户或者是建立网络群组论坛而设的,类似于google groups?

第四个“Alert”,类似google的“Alert”,但是内容就只有MSN的几个频道外加招商银行。和google基于搜索的“Alert”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第五个“Beta”,和google的“labs”也不是一回事,点进去以后,根本就没有什么新东西,所有的都能在外面“服务”这个页面找到。

第六个“Expo”,好像是C2C型的网上交易,我对这个没兴趣,就没进去看。

第七个“Favorites”,是网络书签,有导入收藏夹和使用文件夹归类的功能,感觉比“难加、难改”的igoogle的google bookmark好用很多。

第八个“Gallery”就是“主页”中的“百宝箱”,类似于google gadget,但与后者只能加在igoogle页面上不同。“百宝箱”中的小工具,有专门加在windows vista的活动桌面上的,有专门加在Messenger上面的,有专门加在Toolbar上面的,有可加在个性化主页或者是个人博客上的,还有可附加在移动数码设备上的。在这里微软又一次显示了混乱和不友好性。在“Gallery”网页的左侧的链接,是按上述小工具所加载的主体来分类的,而网页中间又有一系列的“tab”,将小工具分为“边栏小工具”、“图释”、“工具栏按钮”、“网页小工具”、“显示图片”、“传情动漫”、“sideshow小工具”。但是其中“边栏小工具”只能附加在windows vista的活动桌面上,“图释”、“显示图片”和“传情动漫”只能附加在Messenger上,“工具栏按钮”只能附加在Toolbar上,网页小工具专门附加在个性化主页或者是个人博客上,sideshow小工具”只能附加在移动数码设备上。也就是说除了换了个名字以外,中间的“tab”分类和左侧的链接分类,没有任何区别,这样搞法,我觉得只会让用户犯糊涂和更难上手

提到网页小工具,就不得不提一下“个性化主页”。“个性化主页”的链接并没有出现在“服务”页面,而是出现在之前的“主页”页面(同样情况的还有“日历”,真是搞不懂微软的逻辑。)。所以要进去,得先点击网页顶上的“主页”链接,进入“主页”页面以后,再点击右下角的“个性化主页”链接。总体而言,微软的“个性化主页”和igoogle在形式上非常接近,都是顶上一个搜索框,下面空白的页面随用户附加网页小工具。也都可以“添加页面”(但是微软的页面添加了以后似乎就不能删除!)。

不同点在于,微软是两列,google是三列,这样一来微软的网页小工具比google的要大很多,看起来方便一些;微软的网页小工具的边框比较淡,小工具之间空隙比较少,google的则边框比较明显,小工具之间留白比较多;共享小工具时,微软是利用“添加页面”旁边的“共享”将整个页面上的小工具一次性共享出去的,而google则是在每个小工具的选项中设置的。

在形式之外,还有一个功能上的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将RSS源引入个性化主页的方式。微软在“添加项目”的“高级选项”中提供三种方式,搜索,即通过live search搜索RSS源再选择加入,直接输入RSS源地址订阅(但貌似功能并没有真正开通,即使是微软自己的博客RSS源都不认),导入OPML文件。导入OPML文件的方式效率很高,但是之后的复杂的操作方式暴露出微软又在犯傻。通过OPML文件导入的RSS源并不会直接出现在下面的个性化主页上,而是进入“高级选项”旁边的“我的项目”。我一开始不知道,把同一个OPML文件重复导入了三次,结果每个RSS源在“我的项目”中都变成了三个,我不得不一个一个去手工删除,这是第一个犯傻的地方;要将“我的项目”中的RSS源添加到下面的个性化主页,则要先点击,出现大窗口,再选择添加(添加以后网页会变成白色,得刷新一下才出来);可是如果从个性化主页上删除了一个RSS源,这个RSS源并不会回到“我的项目”中去,而是就此消失,我觉得这是第;二个犯傻的地方。

比较igoogle,要在页面上添加RSS源,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法是把RSS源做成小工具添加到页面上;间接法,则是把RSS源添加到google reader上,再将google reader的小工具添加到页面上去。

如果比较拿微软“个性化主页”和igoogle的直接法比较,则在阅读RSS源的时候,微软则要高出一筹,因为微软提供弹出“气球式阅读窗口”,比起igoogle狭长的下拉式阅读窗口,阅读起来要舒服很多,并且允许显示的最近更新篇数可以达到20个,也比igoogle的9个要多很多。但是使用google reader的间接法,则打了个平手,因为google reader的小工具也同样提供弹出“气球式阅读窗口”,虽然google reader小工具只能显示未阅读的更新内容(注意不是google reader本身),而不能像微软那样不管是否阅读过都显示出来,而但是google reader小工具是把不同RSS源的更新内容一次在同一个窗口中罗列,而不像微软那样有多少个RSS源就得占多少地方,总之各有千秋。

最后可以添加在微软“个性化主页”上的网页小工具,种类还很少。微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九个“Hotmail”毋庸多说。

第十个“Live Search”,就是一个搜索引擎,页面风格类似google,其中专门对RSS订阅源的搜索貌似比google reader好用。

第十一个“Live Search Maps”,貌似应该是个类似google maps搜索的东西,但是点进去什么也没有,只有个空白页面。

第十二个“Messenger”毋庸多说。

第十三个“OneCare Family Safety”,没兴趣,没看。

第十四个“Spaces”,也就是微软版的博客。博客本身我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我现在没怎么写博客,也许未来在微软开博以后我会另外写写使用体验。我想说的是“Spaces”下面附属的SkyDrive网络硬盘。感觉这是一个好东西,自从gbaopan对搜索和下载其他用户文件的行为收费以后,我就再也没用过类似的可交换共享文件的网络硬盘了。SkyDrive目前还没有搜索的功能,但至少开放了共享的功能。不明白为什么google不搞网络硬盘。

第十五个“Toolbar”毋庸多说,也没兴趣。

总体而言,微软这次推出windows live id,可以说是集成自己以往的网络服务,并模仿性地增加了一些“新的”网络服务,是对google的一次“紧逼盯人”。上一次这么搞,貌似是对付Netscape。对于增加的“新”服务来说,我个人觉得还只是解决了“有无”,还没能真正超过google。不过,微软的持续“更新”和“升级”也是很可怕的,反观google,似乎对后续保养不怎么上心,我原来在igoogle上加载的好几个小工具都因为提供者推出的原因而坏掉了,而google照样把这些小工具摆在“联合供稿页面”上。google这只兔子是不是开始打瞌睡了?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微软和google的一些网络服务的使用情况。

电子邮件,我有hotmail、msn、gmail的邮件帐户,但使用得最多的还是Yahoo。hotmail和msn网页转换速度慢,经常访问不了;gmail的界面用的不习惯。

即时通讯软件,Messenger和Gtalk我都没有用,我压根就不用即时通讯软件。

博客,space和blogger我都没有用,未来可能会用用space,无他,blogger国内根本访问不了。其实space的界面我很讨厌,太过多媒体化而对文字部分喧宾夺主。

RSS阅读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只用google reader。

个性化主页与网页小工具,目前只用igoogle。微软先增加他几十个网页小工具再说吧,虽然你看着舒服。

搜索,live search与google,当然是google了。不过搜索RSS源的时候可能会两者都用。

地图,当然是google map加go2map了。微软什么时候把空页面补上再说吧。

网络书签,考虑使用微软的Facorities。google的实在太简陋。

新闻,msn与google news,还是看google news,msn的花里胡哨的而且没重点。

网络硬盘,只有skydrive一个,没什么可选的。

网络相册,既然暂时不用space,就更谈不上里面的相册了,picasa用起来也挺爽的。

日历,没有使用的习惯。

alerts,没有使用的习惯。

网络论坛groups,没有使用的习惯。

元宝推荐:请尽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