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欣赏】唱片封面上的名画 -- 雪个

共:💬50 🌺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唱片封面上的名画 (3)

2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所作的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

  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约瑟夫·诺埃尔·佩顿:《奥伯伦与蒂塔尼亚的和解》

The Reconciliation of Oberon and Titania

1847

Oil on canvas

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 Edinburgh

2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者 : 安格尔

国家 : 〔法国〕

年代 :

大小 : 327×260厘米

收藏地点 : 法国普罗旺斯埃尔市博物馆

  安格尔的油画常常被人谴责为缺乏色彩,当时人们用一种俏皮称呼来念他的名字,即把他的“安格尔”拼成en gris(即“灰色”之意),好象安格尔只会用灰色画画,或者说他的画面上色彩单调。这种讽刺的主要原因是他过分注意素描的严格调子,而缺乏色彩的热情。其实,安格尔对于色彩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比如他认为“组成色彩的基本要素不在于一幅画的明暗色块各部间配合得当,它多半是显示在每一个被描绘对象的特殊的色调差别上面。例如,有闪光的白色织物就会影响到黝黑的、带有橄榄色调的人的肤色,特别要善于鉴别柔和的金黄色与冷色调之间、人体身上意外的色调与局部性的色调之间的关系。”他又说:“在许多人的眼里,拉斐尔不是个色彩家。当然,他不会象鲁本斯或者凡·代克那样描绘。见鬼去吧!可不是,……拉斐尔还真防备这一手呢!”这些见解表明他不喜欢夸张浮滑的色彩,而牢牢使色彩依附于物体在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就这一观点看,他是个地道的写实主义者。

  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把色彩仅仅看作是一种装饰,他说:“打个比方,它不过象个宫廷小姐,仅仅对艺术的真正完美起些促进作用,所以她往往显得格外迷人一些。”无怪同时代的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叶说他“在对待古代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与热情,因此他也比达维特更是浪漫主义者。”我们就这一幅《朱庇特与忒提斯》上可以看出他这些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构思。

  这幅画作于1811年,他那时尚在罗马。受学院式的正统观念的影响,安格尔总是把神话故事和圣经题材视作自己的历史画的重要源泉。这幅画如果拿开左边那个变了形的忒提斯海神形象,就成了一幅极其枯燥的、然而细节刻画上又十分完备的学院派作品。可是在朱庇特身旁的海中神女忒提斯的形象是明显地夸张的,色彩也用得很不理想,正如他自己说的,仅仅是一种使形象显得更迷人一些的装饰而已。忒提斯的两只手被夸张了,既长又柔软,整个身体为了突出这个女性对朱庇特的温存而扭曲了。这时,画家的美学观似乎在听命于他的浪漫主义想象力。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在展览会评论文上逐条地指出它的缺点,“肚脐已滑近肋骨,……然后是女人的乳房,乳头不知怎地都靠近了腋窝,……”。

  尽管如此,后代的美术史论家仍然十分肯定这幅画的浪漫主义手法。安格尔确实在变换着古典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他并没有拘谨于形的问题,恰恰相反,有时他也不依靠色彩的组合,仅凭线条使他也有可能对各种感情因素作随心所欲的表达。

  据神话传说,古代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忒提斯曾被天神朱庇特(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热恋过,但已有预言说:忒提斯将会有一个比父亲更强的儿子,于是朱庇特不顾忒提斯的意愿,把她许配给凡人珀琉斯。忒提斯为了逃避这门亲事,曾再三向朱庇特求爱,后又把自己变成火、水、狮、蛇等形状,都被珀琉斯所克服。这幅画是安格尔早期在艺术风格上兼容并蓄的极好例证,但他决非在寻求折衷道路,以后的创作也将证明他所走的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

  此画有327×260厘米大,现藏法国普罗旺斯埃尔市博物馆。

2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者 : 安·让·格罗

国家 : [法国]

年代 :

大小 : 73×59厘米

收藏地点 : 巴黎卢浮宫

  在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达维特的画室里,格罗是最突出的一个学生。其实,格罗于1785年进入达维特的画室是慕其大名,格罗的父母都是善作传统的细密肖像画的画家。

  1793年他转赴意大利深造。最初他的绘画谨守师训,不敢越雷池一步。自从在意大利接受了鲁本斯和威尼斯画派那种气势磅礴的大笔触与色彩处理后,他对老师所强调的理性风格有点不满了,认为这种原则不符合他个人的艺术气质。不久,他随同拿破仑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在这时期,他确立了自己的表现方式,成了反映一代热血青年的各种激情的有灵感的画家,我们称他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行者,其道理也就在此。

  安托万·让·格罗(1771.3~1835.6)出身一个富裕家庭,当年他在展览会上见到达维特那幅《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之后竟激动不已,决心以达维特为楷模,立志从事历史题材。法国大革命中格罗家道中落,濒于破产。他对巴黎的恐怖时代十分畏惧,老师达维特为他弄到在意大利的护照,于1796年先后来到热那亚和米兰。后来他受到皇后约瑟芬的垂青,通过给这位贵妇人画肖像的机会,受皇上的“隆恩”,得以为拿破仑画肖像。为了让格罗把拿破仑的肖像画好,约瑟芬亲自坐到拿破仑的膝前,以镇定这个性情暴躁的军事首领的情绪。从此,格罗的艺术命运也与法国这位才智过人的政治野心家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了。

  1796年,格罗画的这一幅《拿破仑在阿尔柯桥上》是他成名之作的第一炮。是年,法国军队已接连击败奥地利和撒丁的军队,进军都灵,拿破仑于3月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格罗在这幅画上描绘了法国军队到达阿尔柯。当拿破仑把胜利的旗帜插在桥头时,此情此景都在画家的眼里。这一幅画也成了表彰拿破仑战绩的重要历史名作。格罗把拿破仑将军画成英勇威武的状貌,人物性格鲜明,一张瘦削而清癯的青年男子的特写脸庞;构图集中,感情强烈,不以全景取胜,只突出了拿破仑个人,色彩的典雅与浪漫主义成分占有优势。此画对于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两位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1801年,格罗回巴黎后,又参加了大奖赛,画了一幅草稿《纳扎列特的战役》,以精到的写实能力和饱满的色彩取胜。不久,随着拿破仑一世的事业成功,他也被擢升为御用画家,继续为这位威胁整个欧洲的元首歌功颂德。

  这里是全画的局部,画面割去两边,取其中间,突出形象,只展现拿破仑在举旗回眸时刹那间的英姿。但以后格罗再也没有形影不离地跟随拿破仑辗转沙场,他没有跟随去埃及,也未到过东方。在一次马塞纳指挥的极其艰苦的热那亚战役获胜之后,他回到了巴黎。作为法国一位浪漫主义的历史画家,他的一生创作是当之无愧的。

  此画作于1796年,73×59厘米大,现藏巴黎卢浮宫。

24、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者 : 凡·代克

国家 : 【佛兰德斯】

年代 :

大小 : 272x212厘米

收藏地点 : 巴黎卢浮宫

安东尼·凡·代克(1599·3-1641·12)原是鲁本斯画室里的助手和弟子,人称“凡·代克爵士”。作为安特卫普卓有成就的肖像画家,他在1618年始获得圣路加公会画师的称号。而那爵士封衔,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特殊历史地位的标志。

凡·代克离开鲁本斯画室后,就去意大利,在热那亚住了约5个年头。回到佛兰德斯后改变了自己的画风,他的绘画以严谨著称,不同于他的老师鲁本斯的色彩。他擅长肖像画,并终生以此为业。形象朴实自然,尤其是贵族的肖像,富丽而不夸饰,有较深的观察力,在艺术上善于思考。一句话:他要比鲁本斯冷静得多。

1627年,他给自己出版了一本铜版画集——《名人肖像画》,这是他回安特卫普后的肖像画总结。1632年,他接受英王的邀请,赴英被聘为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此后,他与祖国的关系就不密切了。凡·代克在英国宫廷的艺术活动,对于还很保守的英国绘画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凡·代克爵士”,就是英王给予的封衔。

《查理一世行猎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国王肖像画(他还有一些很出色的查理一世子女的肖像画,现藏英国温莎皇宫)。按照国王的要求,画家把他画成穿猎装在郊外的生活情景。查理一世装腔作势地侧身站着。画家没有作过多的夸饰,认真而严肃地表现了他的精神状态,画上那个侍候马的大臣,面貌显得愚钝,还带着一种阿谀姿态。

美国画家肯特对此画作过一段讽喻性的评语,他说:“这两个人物显出一派懦弱无能的样子,使人觉得他们最终会激起人民的革命,并且败死在克伦威尔手下,是并不奇怪的。”现实主义的肖像画在于深刻地揭示所绘人物的精神与性格。查理一世右手支着手杖,虽摆出得意的姿势,但他的内心表现却显示出虚弱感。足见现实主义绘画在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方面的不可掩饰性。此画作于1635年。

2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磨坊是巴黎蒙马特尔一个露天酒馆兼舞场,年轻人在周末喜欢聚集在这里饮酒跳舞。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非常喜欢这个场景,多次以此为题材作画。这幅作品的画面描绘了一群青年男女欢快地聊天、喝酒、跳舞的情景。但这幅画的真正主题并不是酒馆与青年,而是表现透过树叶间隙纷纷洒落的光线。画家巧妙地抓住了照射在人们衣裙、面孔、桌椅上的柔和光线和反光,以轻快的笔触、丰富的色彩构成了生动的画面。这幅画在印象派作品中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杰作。

  彼埃·奥古斯特·雷诺阿是法国印象派人物画家。他的画大多是妇女与儿童的形象,描写跳舞、散步、滑冰、公园场景中的青年男女。他的人物画色调柔和、透明、形象生动活泼、悠然自得,洋溢着欢快与青春的活力。他擅长以明快响亮的暖色调描绘女人体。青年女性那柔润而富有弹性的皮肤和丰满的身躯在他笔下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雷诺阿的一生充满磨难,晚年饱受关节炎病痛的折磨,几乎离不开轮椅。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中从没流露过一丝个人痛苦的痕迹,他的艺术总是在表现着生活的美好与欢乐。

  雷诺阿的主要代表作还有:《包厢》、《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浴后的女子》等。

  《红磨坊的舞会》于1990年拍出了7810万美元的天价,名列十幅最昂油画之列。

26、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者 : 提香

国家 : [意大利]

年代 :

大小 : 118×279厘米

收藏地点 : 罗马波尔葛塞美术馆

  从15世纪上半叶起,威尼斯共和国已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是意大利境内拥有世界市场的最大的经济基地,它很快就成为欧洲商业的中心。到16世纪, 威尼斯的文化也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财富的大量积累,使威尼斯的贵族能够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即使一般的市民,也较其他地区的人民富裕。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很快影响了那里的文学艺术,从15世纪中叶起,许多宗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出现了浓郁的世俗化色彩,画面上追求欢快、激情和狂热的调子。威尼斯画家笔下的圣母和天使,往往是一些穿着华丽、肌肤圆润的上层妇女形象。这种追求享乐的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绘画风格,称之为“威尼斯画派”,这一画派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大画家提香(1488/1490~1576)。

  提香生于阿尔卑斯高原的托卡勒城一个退职的将军家庭。他从小不大爱读书,上学的时候,常跑到野外森林里去游逛,摘花,将花揉烂,取它的汁液画画,连家庭教师也对他没有办法。于是,父亲因势利导,送他到威尼斯去学画。

  提香对于欧洲后来的绘画有很大影响,他象米开朗基罗那样长寿,又象拉斐尔那样幸运和受宠。在上层社会里,他的作品是最有威望的,同时他与威尼斯进步的人文主义学者,又有广泛的交谊。他反对教会专权,在最反动的年代,他坚决维护民族尊严,他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都通过对人的活动与性格的表现,来实现现实主义艺术的意义。威尼斯画派崇尚色彩,而提香的色彩表现力已达这一画派的顶峰。在威尼斯人看来,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并没有被线条分割着,一切都是雾一般地溶合在一起的,这正是水城风光的特色。

  名作《人间的爱与天上的爱》,是前期的作品,作于1515年左右,用它说明提香的画风颇有典型意义,画上两个象征着天上与人间的妇女似乎在谈心,她们的区别是:穿衣的代表人间的妇女,裸体的代表天上的女神。这种表现手法,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而威尼斯的绘画,似乎更喜欢用裸女来表现。在这幅狭长宁静的画面上,充满着一种古代牧歌式的情调,中间那个象征爱神的小天使,竟是一个淘气的孩童,他在专注地嬉弄着池子里的水,传达了人间的生活气息。在威尼斯绘画上,风景是备受注意的,画家们往往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描绘威尼斯的美丽风光来作为画面的背景。有的美术史家把这幅画上的情节解释成是美狄娅与维纳斯(均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的会见,这种猜测根据不足,因为在神话里她俩间没有更多的联系。实际上画家是在这里肯定生活的美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画家自己对人间幸福与天上乐园的和谐。他通过人物在恬静地休憩的状态,与略有沉思的精神气质,赞颂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里有许多用色方法和构图形式都是从他的师兄兼老师画家乔尔乔奈那里学来的。当时的画家仍然离不开神话或宗教题材,但提香力图摆脱它们,尽量不作神话的图解。可见,这里的维纳斯形象,仅仅是生活美 的一种象征。此画约118×279厘米,现藏罗马波尔葛塞美术馆。

27、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彪西,大海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 这才是大海啊! "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 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 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

作 者 葛饰北斋

(1760-1849)

年 代 1831年前後

素 材

技 法 锦绘

尺 寸 26×38.5公分

「富岳三十六景」不仅是北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众多描绘富士山作品中之翘楚,享有浮世绘版画最高杰作的美誉。此画自古以来即与同一组版画中的「凯风快晴」、「山下白雨」并称为三大传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为世界最着名的浮世绘。画面上被梵高喻为“鹫爪”的惊涛骇浪激起飞沫,即将吞噬小舟。北斋把视点降低,彷佛自己在小舟中随波翻腾,仰望浪头及富士山,身历其境地捕捉住整个场面。将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气势,抒发得淋漓尽致,其绝妙之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然而这幅珍品,并非一朝一夕写成,北斋於享和至文化年间(1800年左右)所发表的西洋风格版画中,有过类似的作品,换言之,前後共历经了三十年漫长岁月,才将这意象逼真的画面完成。波涛中载浮载沈的小舟,是房总地区(现在的千叶县)用来运送新鲜鱼货的运输船。

28、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冰海》)

弗里德里希(1774——1840年)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之一。1774年生于格顿夫斯瓦尔德,1840年卒于德雷斯顿。他的创作多出自冥想,带有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

29、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压抑与理想》

卡洛斯·施瓦伯(1866~1926)是德国著名的象征主义插图画家。他的作品使人想起左拉的小说和法国的现代派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尤其是后者。他那些充满欲望的幻想诗,如果联系施瓦伯的插图,则更觉艺术的趣味无穷。施瓦伯出生于瑞士。早年是德国文艺复兴画家丢勒的崇拜者。1892年去法国巴黎,并为 “玫瑰 -十字架”首届沙龙作了招帖画,在加入象征主义诗人营垒以前,施瓦伯正在积极倡导“ 新艺术运动”,但后来他不再抛头露面,作为法国“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先锋人物,他的那幅为“玫瑰-十字架”沙龙画的招贴画,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他是一位技法独到的大型水彩画能手。这幅《压抑与理想》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3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上的情侣》

康定斯基 (1866-1944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逝于塞纳河畔纳伊。20岁时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在从事民俗史学研究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的民间艺术和装饰艺术。 30岁时作为法学博士和大学教师决心投身于绘画而入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进修绘画,34岁毕业后成为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康定斯基,广游了艺术之邦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一度对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自己对俄罗斯民间艺术的爱好与研究,这时的作品,显示出色彩强烈、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很少有古典主义传统。既有写实的,如《蓝骑士》,也有点彩法的如《马上的情侣》,并未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在1910年以后画风突变,转向抽象表现主义。

 19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幅倒置的写生画中发现抽象的意义,这使他认识到:外界自然的具体事物常常会干扰人们去欣赏艺术本身的美,因而他逐渐转向抽象画面的探索。第一次大战爆发,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担任莫斯科绘画博物馆馆长,参与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担任莫斯科大学教授, 1921年创立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由于苏维埃提倡现实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无法存在,因此重返德国,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成为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从此他以几何抽象的形式彻底取代了他前期的风格。1933年迁到柏林的包豪斯学院遭到纳粹的封闭,康定斯基的作品被宣布为颓废艺术,画家被迫迁居巴黎直到去世。

  如何理解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 

  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可以来源于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至于想像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在康定斯基的心目中,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大相撞,在相互的斗争中,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世界。每一幅作品的起源如同宇宙的起源一样,是大灾难之后的产物,其结果如同在各种乐器的杂乱无章的噪声之中,提炼出一部交响曲。创作出一幅作品,如同创造一个世界。在康定斯基的画中,从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