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书笔记《世界哲学史》-1 (希腊哲学史部分补足) -- 沉静的悲哀

共:💬29 🌺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读书笔记《世界哲学史》-2 (中世纪哲学)

第一时期,教父哲学(Patristik), 到公元800年左右。

1,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有放荡不羁的青年时光,做过十年摩尼教徒,研究过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最后在基督教中找到真理。有多卷著作,包括<Confessiones> and <Civatas Dei>.

a, 注重自省和自我批判;

b, 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

c, 时间和世界共生共存;

d, 不喜欢他的关于个人意志自由的理论。他认为,人升入天堂或者进入地狱,完全是上帝的选择。人是有原罪的。

第二时期,经院哲学(Scholastik), 从公元800年至1500年。

1, 共相之争,实在论(Realismus)认为一般高于个体;唯名论(Nominalismus)认为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也许这种争论在整个哲学史上是了不起的问题,但是我实在没有看出其重要意义。

反而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僧侣的爱情故事挺好玩的。

Petrus Abalardus在巴黎做家庭教师的时候,勾引了比他小20岁的Heloise,而后生子并秘密结婚。Heloise的监护人叔叔知道之后,派人把Petrus给阉掉了。(啧啧,真干脆。)这么一来Heloise就去做修女了,而Petrus也就只能做僧侣了。据说这是欧洲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 BTW, Heloise还是一个才女,通晓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还一直鼓励Petrus完成他的宗教著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 中期经院哲学

两个好玩的现象:

1. 亚里士多德被教会认定为基督的先驱;

2. 在大学中哲学和神学分离,哲学的维护成为艺术系的任务。

两个主要修会:

1. 方济各会;

2. 多米尼克修会,有两位是中期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

a) 大阿尔伯特(Albert von Vollstadt),出生于贵族家庭,在帕多瓦大学学习过“自由艺术”(不得不说,这门课可真有意思,包括自然科学,医学和哲学。要是现在也有就好了。)他大半生致力于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b) 托马斯,伯爵的儿子,也学习过“自由艺术”。是大阿尔伯特的学生。有众多论著。

他的伦理学思想提到“要获得幸福,人必须知道三件事情 1要知道他信仰什么;2 要知道他渴望得到什么;3 要知道他应该做什么”。

托马斯的著作《神学大全》是中世纪迫害女巫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但丁(Dante Alighieri)用《神曲》最好地描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图景。

3, 后期经院哲学

3.1 培根,英格兰人,加入方济各会,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接受过多科目的教育,包括数学,医学,法学,神学和哲学(真幸福)。他的著作大多指责中期经院哲学。培根认为,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3.2 邓斯 (Duns Scotus)也是方济各会僧侣,曾经在牛津讲授神学。

他认为:

1. 神学和哲学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统一;

2. 人的幸福在于按照他的自由意志去行动,而不是沉思上帝。

3.3 威廉 (Wihelm von Occam), 也曾就学于牛津和巴黎大学,实施了唯名论革新。唯名论改革切断了神学和哲学已经其他科学之间的纽带,把科学解放了出来。

Ockham’s razor这种原则是:“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东西可以同样做好的事情”。

4, 德国神秘主义

Johannes Eckhart, 在科隆和巴黎接受过神学和哲学教育,多年历任修道院长和大牧师,但是在去世前被送上宗教法庭;并且在死后被教皇判为异端。

Eckhart的思想来自于心灵和直觉,考虑的永恒主题是上帝和灵魂。他的主要思想如下:

1. 上帝是绝对物,但对上帝我们一无所知;

2. 上帝和人的灵魂能够达成统一(很接近印度的梵思想);

3. 要抛弃自我和上帝合一。

小结:看经院哲学的历史很好玩。经院哲学体系的建造者和维护者,也同时是其毁灭者。还有,他们都学习过那么多东西,真好真羡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