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抛砖引玉,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学生跳楼事件想到的... -- 国大人

共:💬39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国大人的一点看法

亨利是上世际九十年代的国大研究生,这些年陆续读到大陆人在新的遭遇,想说几点。

一是背景,可能对整体上认识有帮助

首先要申明,下面的是在大陆中国人内部自己说的话,另外,也不评论新加坡人对大陆人的态度(不评论并不是没立场)。

新加坡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大陆招研,因为国大、南洋想跻身国际一流大学,但新人不大愿读研,另外,新政府耽心华人比例下降,因而决定引进大陆人才。国大最早去的西安交大,所以那几年(九十年代)西安交大研究生很多,还有就是北大清华,华中理工等比较集中。

开始,新人对大陆人还算友好,新加坡人实际上是很老实濡弱的(不管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华人对大陆人有一种认同感,尤其是老人。他们没经过共产党的统治,完全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跟他们交流很亲切。

离新后读到一些大陆人在新的情况的贴子,很吃惊。想想我们大陆人也要付一部分责任,或者说,后来人要承受先去的人所造成的后果。

想我们那时,路上有事找新加坡人帮忙(当然都找华人),他们还会说,啊,中国来的,自己人。。。但是大陆人与新加坡人有很多不同:大陆生存环境差,因而我们习惯于插队,抢座,不守秩序,让新加坡人侧目,你想人家当面不说,背后怎么说你们?记得刚去时,学生活动中心(忘了那楼名,尤素福?)报栏上有联合早报,新加坡人都是排队等前面那个看完轮流看,大陆人去了后,一个在看,他同学朋友来了就凑上去一起看,根本不排队,结果后来联合早报前再也没人排队了。

国大学生多在餐厅吃饭,大陆学生往往五六七人踞案大嚼,又好臧丕人物政治,高腔大嗓,旁若无人,这都是与新加坡大学生的公共场合的礼仪完全相反的,让人觉得我们没教养,更要命的是还偏偏爱谈新加坡的人事,说一通批评的话,犯了大忌。新加坡法律是三人以上集会犯法(当然政府对这条不太认真执行),加上新政府的一惯高压,使新人绝不在公开场合谈政治,平常谈话也都小声,记得亨利申请时,面试在上海文华酒店,那位国大教授讲话,隔了一张桌子亨利都得勾着脑袋才免强听见。

社会上也是,记得一位北京的女导游嫁了一新加坡人,后闹离婚,索要几十万,加上每月几千生活费,媒体追踪报导,这在女人地位还是很传统的新加坡轰动一时,人人谈小龙女色变,亨利一夜回家,路上见一群妇女扎堆说话,走近了隐约听到:大路的。。千万娶不得。。。

亨利也曾追过一国大女生,开始还不错,后来就避而不见了,估计也是家里不让。

还有一个,还像是福建的女子来新后在卡拉OK干活,认识一便衣警察,同居后多次催其结婚好有身份,男的使一拖字诀,一早,女的拿起男的警用手枪,吓他说,结不结婚,不就打死你,男的尚未全醒,含糊应之,女的走火,打死了男的,也上了报。

总之,大陆人似乎总是一到某地,就会打破那个地方的游戏规则,久之引起本地人的不满乃至歧视,前面去的大陆人拍拍屁股走了(国大读研的很多联系好美国后不辞而别),但坏印像留下了,人家不管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只说是大陆中国人,所以后面去的受害,受歧视,现在新加坡的大陆人越来越多了,新加坡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严峻,自然气也越来越大。

美国的情况也一样,记得八十年代初中国人刚去,很多大学申请费是可以免的,中国人常说,没有美元,去了再补什么的,美国人一般很宽松,好吧,结果去了也不补,所以后来很多美国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上明确写明:申请费不可免,如不交,申请材料不予受理。美国移民政策一改再改(一紧再紧),其中是否有针对中国移民的?比如关于结婚拿绿卡的条款?

亨利觉得这些是中国大陆人在海外的大环境,早去了几年,写出来希望能对现在新加坡的学弟妹们有个认识上的帮助,当然,亨利也很惭愧,当年在新时也并不比别的大陆人好到哪里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