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斯皮尔伯格辞去中国奥运会艺术顾问 -- 燕人

共:💬263 🌺1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认为你对我的说法的理解有偏差

国际政治关系的要义,就在于制造矛盾,这是公众人物(政客、政党以及公众舆论的把持者)生存发展的必要。

[赝造的孔方兄],其实你的说法里有一个隐含的假设,你认为就国际关系而言,在这些问题上是能够有最佳方案、或者甚好的方案的。我认为这种方案目前根本就不存在,以后等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由于其实力的增长有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存在这样的选择,但今时今日是不存在的。

就具体一个地区危机的解决而言,比如说达富尔,在理论上是存在解决的、令各方满意的方案的——尽管它很复杂,而且在操作上基本非常不可能。

但就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大势而言,这种能令各方满意的解决之道是没有的。要知道,就发展问题而言,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但就“舆论”就政客政治而言,不和谐,“make difference”是第一要义。就正如一些善良的中国人总认为外国(例如最近的德国)和我们是在信念上有差别一样,其实信念对于政客来说非常不必要;而不断的制造不和谐是使政客具有意义的不二法则。

而现今,正是一个旧帝国旧的经济秩序正在衰退,(新帝国)新势力有可能崛起的时候,旧体系中面临种种自己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必然要在国际关系中制造矛盾来维持自身存在的意义;甚至,我很认为在民众的意义上来说,他们也具有与之相关的精神层面的需要。

而中国,就是这个旧体系的异端。因此,西方世界在舆论上与中国为敌,是掌握他们本国舆论公器的力量自身存在的需要。这一点,跟中国人具体是什么意识形态、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跟我们午饭是吃一碗饭还是两碗饭都不重要;跟达富尔地区问题的本质更是没有深刻的因果关联。

这就好比所谓的绿色组织,他们其实大多数在科学上都是科盲、或者选择性失明,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高举绿色大旗在整个社会中获取地位的需要。又比如陈水扁,“爱不爱台湾”从本质上对于他们自身不重要(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弊案?),但是因为要跟马英九打架,要make difference,因此“爱不爱台湾?”这个口号便重要了起来。

所以,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寻找一个让自己可以不断的制造矛盾的敌人、或者甚至只是“假想敌”,是非常必要的。而自从国际性政治在这个社会出生之日开始,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的。

中国在这一阶段是充当西方社会这个假想敌(之一)的绝佳选择,这个家伙原本也就不是我们一伙儿的,它挂着“社会主义”的标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崛起对旧体系、旧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冲击。中国的行为(尤其是在非洲)就是要重构相关的价值链条。那么,这个坏人,你中国不当,谁来当?中国不邪恶,谁来邪恶?中国人不吃婴儿,谁来吃婴儿?

兄台制造了一个不存在的事实,即“我们有了一点本事就老子天下第一了,又把自己圈到了水泼不进 ,风吹不入的中国长城里,竖起意识形态的高墙”。事实上,舆论的高墙,并不是我们树立的,更也不是我们说要树立就树立不树立就不树立的;而是按照各自的需要,西方舆论公器在现阶段选择了以中国为阴暗面作为自身生存的技巧。

你说我们的人民应当对政府说“我要你做得更好”,根据各种新闻报道,中国政府的确是在努力作为,让事情变得更好啊。但这根本不是这些国际舆论的关键所在;舆论的产生发展根本就不是因为达富尔人的苦痛而关联,更也不会因为到底是西方人合作还是中国人合作而有公道判断。国际舆论的产生,不是因为达富尔问题而起,同样也不会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而亡;它只是在遵循自身的生存轨迹。

你把国际政治关系以及相附的舆论当作成一个面向问题的、有是非本质的社会现象了。但就我看来,它绝非如此,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角力与利益交换,永远只是胡萝卜和大棒的舞台。你看到的,是“合作还是不合作”“作为还是不作为”,而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合算还是不合算”“符不符合本国在非洲的长期利益”。

作为对国际问题的思考,谁都会期望能够有把问题都解决的好境地;但现阶段作为大背景的国际利益冲突就已经注定了,这种冲突是绝无解决之可能的。在国际舆论中,达富尔问题是中国永远不能解决得好的;退一万步,达富尔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津巴布韦;过了津巴布韦,还会有另一个非洲国家。除非中国从非洲消失,否则舆论就非洲这块地界的问题对中国的责难就不会结束;除非中国发展强大得足够扭转国际舆论,否则以中国为敌的主导思想也用不会停止。

开句玩笑说,与其削减了脑袋想怎样能让各方更满意,让中国看起来“更合作”,还不如自己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来得轻松。

当然,对于任何本国政府和人员致力于从舆论上逐步扭转国际大势的行为和贡献,本ID打心里万分感激与景仰,只是我不会因为一时被别人骂了些句就在心里跟自个或自己的国家过不去罢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