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注钓鱼岛】中国保钓人士首登钓鱼岛 -- OldBadBug

共:💬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这个方圆不过6.3平方公里、几乎无水无土无法生活的小岛为何成了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问题?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张碧清先生介绍说,钓鱼岛问题的出现是伴随着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重大结论出现的―――钓鱼岛附近储存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和发展前景不亚于中国的北海油田。至此,对钓鱼岛觊觎已久的日本便下决心将这个中国渔民出海时用于歇脚避风的小岛封闭起来,不再允许中国渔民靠近,自此形成“钓鱼岛问题”。

  1978年,中国几十艘渔船在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时,曾遭到来自日本海军巡逻警有组织的阻挡,于是首次出现“保钓”行动,近年来,中国内地及港台的一些爱国人士又多次发起保钓行动。其中1996年9月,香港一艘保钓船上的4人,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被迫跳海,导致1人死亡。1998年6月,保钓船“钓鱼岛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不幸被撞沉没。

  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的渔民就一直在钓鱼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自明初以来,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明永乐元年(1405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人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84年,登上了钓鱼岛的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发现岛上有大量美丽的小鸟,当他想采集这些鸟的羽毛来装饰帽子做生意,而特意向当时的日本冲绳县提出经营这个岛时,日本当地为此做了八九年的调查,最终发现该岛在中国有大量历史记载而没敢贸然审批。“通过这一处细节可见,日本人完全清楚当时的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张碧清说。

  1895年1月14日,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时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国会以“无人岛可以编入本国领土”的所谓国际惯例为借口,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把钓鱼岛纳入日本领土,并将其划归冲绳县管辖。

钓鱼岛历史

--------------------------------------------------------------------------------

明朝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属于中国版图。

1603年: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

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

1885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战败。

1895年1月21日,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

未建)。

1895年4月17日,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

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1900年,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为“尖阁群岛”。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

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

美军占领。由于琉球群岛(冲绳)

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1970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

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而冲绳议会亦在这一年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土防卫”问题,中

国声明,表示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迫于舆

论,美国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由

各有关方面谈判解决。日本政府拒绝谈判。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

熟时再解决。当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

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1979年,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飞机场,海峡两岸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抗议。

1990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保钓风潮。

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后,日本提出

了“抗议”,我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表示对这一事件

“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