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悲观的现在,乐观的未来――台海战争力量对比试估计(终于交功课了,没有变成太监) -- 黑岛人

共:💬37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美军一旦卷入台海冲突应该采取的战略

转自泡网, 看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不管中国是什么制度, 他们要的是一个服从的虚弱的中国。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就是要变要乱。 所以我们要稳定。 再稳定50年,再变再乱也不好使了。

肯尼斯.阿伦

  

美军一旦卷入台海冲突应该采取的战略(第二部份)部份附件摘录

  

  (一)

  

    AC-01 战争模式的选择:(摘录)

  

    与中国的战争可以分为四种情形:威摄,局部战争,全面战争与核战争。无论

采用何种战略,美军开始的行动都是一致的,即向台湾,日韩方向进行武力集结。威摄

是最低的,必然的要求。美国的国内政治,以及我们对台湾的承诺要求我们必须有所表

示。威摄的代价最小。但一旦中国决定进攻台湾,威摄的结果只能使我们自己丧失威

信。这是一个极不明智的选择,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建议军方积极考虑它,因为这也是我

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威摄战略在中国彻底军事控制台湾后结束。

  

    威摄有可能被中国误判,导致美军事集结遭到打击。这个结果将导致进入全面

战争(如果是常规打击)或核战争(如果是战术或战略核打击)。

  

    局部战争的战略目标是消灭中国用来袭击台湾的空海军以及渡海部队,保证

台湾的安全。局部战争建议采用海峡战略B方案(AC-07),在中国渡海登陆的过程中发

动突袭,以求彻底歼灭对方经过训练的登陆力量与海运能力。如果参战,局部战争与保

卫台湾是美国国会与美国民众的最可能选择。但对这种方式我们强烈地不建议。

  

    请注意:局部战争的利益在于台湾。我们认为台湾不值得我们投下如此的战

略资源。甚至冒核战的风险。

  

    如果战略目的是保卫台湾,那么最佳的策略是从目前开始逐渐大幅度增强对

台军售的数量与质量。(反之,如果我们的战略目的是利用台湾消耗中国的战力则在军

售问题上不宜打破两岸间的平衡) 只要台湾能有制空与制海的优势,中国就难以取胜或

延迟出击。纯从保卫台湾安全考虑,加强军售远胜于武装干涉。局部战争是根本不必要

的。 我们建议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战略只在威摄与全面战争这两个选择内考虑。

  

    全面战争是出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战略动机。在做出全面战争的选择时台湾不应

再是战略目标,而只是达成战略目标的一步。根据我们的建议,在全面战争中,台湾的

战略作用有三点:

  

    第一,消耗中国的实力,特别是中短程飞弹与空军实力。

  

    第二,形成对中国精锐部队与渡海能力的诱杀。

  

    第三,提供打击中国南方与沿海的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与海军基地。

  

    全面战争的最后选择基于对以下问题的考虑与衡量:

  

    第一,美军可能会被卷入台海战争,但局部战争易使美军陷入泥潭,我们基本

否定军事介入的必要。

  

    但仍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例如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决定台湾政治走向的

2000 年也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对外政策被迫强硬。其他因素还有中国攻台中可能出现

的特殊情况如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或因造成美国侨民的大量死伤,或封锁时击沉美国

船只等等。甚至有可能因中国误判对美军舰队或基地发动打击。这些不确定因素在特定

国内国际局势下可能会形成一种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必然性。但是依据目前战略,美军

没有必胜的准备。这也是从事本战略研究的目的。目前的局部战争计划都不能最终解除

中国对台湾的威胁,如果不压制中国的战争潜力,可以想象的结果之一是我们在台湾的

基地与附近的军事集结都难免会受到中国的打击与威胁。因此我们在设计一旦冲突的对

应战略时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被动的,以台湾海峡为依托的防御战略,以积极打击为主

调,强调始终把战争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掌握在手中,要让中国军队疲于应付我们的出击

而不是相反。对于一个强者,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必须与中国作战,则应该打击

中国的战争实力与战争意志。从一开始就大规模打击,避免越韩战错误战略(局部战争

或逐渐加温)导致相似的陷入泥潭的命运重现。 我们再次强调我们的看法:要么就只威

摄不介入,要么就进行主动的,全面的打击。我们认为,一场被动的,局部的卷入很可

能导致最终失败。

  

    第二,大规模空中打击的可行性。

  

    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出乎中国预料的在中国北部发动牵制和大规模空中打击的

战略,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说明它可以如何实施。以及其战略上的具大收效。AC-06

将具体说明该战略的部署。对中国的反应,我们已不仅有理论上的评估,更重要的,通

过对科索沃战争中的中国对其大使馆被炸各方面反应的分析,我们已明确得知中国决策

部门对空中打击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对非军事目标被袭的忍受力。

  

    第三,纵深打击的必要性与作用

  

    如果实行本报告中建议的AC-07海峡战略,的确能一举催毁中国的登陆力量,

使中国短时间内无法攻台,得到局部战争的胜利。但我们认为这种胜利极其危险 。 中

国的自尊心非常脆弱。近百年的战争失败使这个国家一直渴望一种胜利以恢复其自信。

中国对日本的心理极不平衡,因为中国从未真正击败过日本。中国对美国的自信完全建

立在韩战和局的基础上,如果美国通过局部战争催毁其吞并台湾的企图,这种失败必将

使中国力求再次与美国对战,以恢复自信。因此我们建议:如果与中国开启战端,则一

定要催毁中国的战争潜力与工业基础使中国必须花费五十年或更多的时间进行恢复。由

于无人能给中国提供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恢复援助,中国的战后复兴将较艰难。另外根据

我们的研究(AC-20),不光是国内局势的不稳定,中国在遭受全面打击后仅其外债将是

一笔沉重的负担 。而无法还债失去商业信用后使其贷款和复兴更加吃力。中国将经历

漫长的恢复期。我们希望这段较长的时间内它能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除了使中国不得

不花长时间恢复外,全面空中打击削弱中国实力的结果将重塑亚洲力量与平衡(参见

AC-23),使各种力量相互牵制。更深地抑制住中国扩张。

  

    第四,美国未来与中国的冲突难以避免。

  

    即使我们在台湾问题上退让,也避免不了未来的中美冲突。中国以武力解决完

台湾后,下一步必然是与周边国家的冲突。中国与东盟国家有南海的争执,与日本有钓

鱼岛领土纠纷。而美国与东盟多数国家是友邦,与日本更是签订防卫条约,要负责日本

的安全。中国收回台湾后,又会视南海与钓鱼岛为“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的战略就

是倚仗军事一步步向海洋扩张,这种用武力夺得其“不可分割领土”的行为使中美难免

面对武装冲突,除非我们放弃在亚太地区的全部利益与影响。那时再战远不如今天作战

有利。那时台湾已成为中国而不是我们的基地。我们难以象今天这样运用对中国最有效

的南北夹攻,牵制打击的战略。今天的懦弱将使我们在明天付出更多的鲜血。

  

    第五,中国目前已成为对亚洲及世界安全最具有威胁性的力量。

  

    六十年前我们下决心阻止日本时,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阻止它,它将成为一

个与我们对抗和挑战的力量。今天的情况与六十年前很相似,中国以军事力量在崛起,

并力图打破现有的亚洲格局。中国的狂热民族主义在惊人地发展,如果以武力攻下台

湾,对这种非理性思潮又是一种莫大刺激。这种狂热的民族主义是以美国为假想敌的,

如果它发展壮大到左右和影响中国的政局,对亚洲和世界安全将产生重大威胁。我们支

持协助台湾,就象六十年前我们帮另一个弱者中国抵抗日本一样,这不仅是道义上的援

助,也是美国安全与利益的要求。美国政治领袖都认为中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不可

避免的,如果中国作为一种和平友好的 力量,我们非常愿意接纳中国进入国际社会。

但中国代表的却是一种破坏力量。 我们认为即使中国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强大力量不可

避免,但却可以推迟。一次在恰当时间安排的,有合适策略的全面打击将使中国的崛起

延期到下一个世纪。我们希望中国在此期间能有所改变,在中国下一次崛起时是以民主

理智和平的面貌出现的。

  

    第六,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沿用的是对前苏联的政策 ,及通过围堵或交流两种手

段促使中国内部变化,以达到和平演变。 虽然这个政策在冷战中获得巨大成功,但我

们现在置疑这个政策的根本:这个政策适合中国吗?这个政策对共产国家是很成功的,

但中国已不是纯粹意义上共产国家。中国的经济基本上已是市场经济,在思想上也发生

巨大变化。和平演变的最后结果是使人民对共产制度绝望和拒绝,但中国现在还有很多

人信仰共产制度吗?和平演变能对抗中国日益高涨的狂热民族主义吗?我们的中国政策

还是合适的吗? 纳粹德国是无法和平演变的,日本帝国也是无法和平演变的。美国的

政治领袖总有一天会发现,比起前苏联,现在的中国更象日本帝国一些。显然,我们知

道对纳粹德国或日本帝国应该采取何种战略。第七,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威胁

  

    与以前所有潜在的敌人不同,中国从它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用

经济手段控制美国。根据中国媒体的公开报道,中国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等不光是为了

投资,还有左右美国经济发展的企图。对这种策略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抑制。一旦中国

在未来胡作非为,美国政府与人民将蒙受巨大损失。但如果中国发生一大规模场战争,

中国的国库将逐渐空虚,失去其用来控制美国的经济实力。

  

  

  第八,中国危险的核战略倾向。这部份作为最后一点,但我们认为它很重要,因此

特别在AC-02中说明。

  

    AC-02 核威摄的基础与中国核战略的改变 (全文)

  

    我们特别提醒战略决策人物注意本篇的研究。达成核威摄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是核打击力量,第二是对方相信我们使用核武器的意志。如果空有力量, 对方不

相信我们有同归于尽的决心,无法形成对敌手的核威摄。我们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危险

都出在第二点。由于美国是民主国家,身为专制国家的对手总是不相信我们的确会使用

核武。前苏联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古巴飞弹危机前,苏联对美国的核武决心一直是

误判,直到最后我们用启动核战程序,才使他们真正明白美国的意志。如果不走上那一

刻他们始终以为我们害怕核战。现在我们面临了同样可怕的事情。中国对我们的核政策

与核战争意志发生误判。中国原来的核技术落后,因而提出了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

政策。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弹道飞弹与核弹头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核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国防部的决策人物多次公开用核武威胁美国,令人吃惊的是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核武

达到战略目的,也就是是说他们不把核武作为终极毁灭力量。除此之外,近年来中国通

过各种渠道向我们表达了类似的威胁,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这不是偶然。这些威胁的

背后是一个另人极其不安的概念:第一,中国开始考虑使用核武达到某种战略目的,而

不是把它看作是不可使用的终极武器。 第二,中国不相信我们会使用核武器。他们与

古巴危机前的苏联领导人一样,认为美国民众贪图安逸,决不会冒核武的危险。如果这

种误判持续下去,将最终引发全面核战。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并没建立起来。中国

现在正走向核子大国,核打击力量发展很快。但危险的是他们与我们并没有建立证实对

方意志的互相威摄的基础。对中国来说,使用核武的 诱惑极大。我们必须彻底解决这

个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语言的威胁是没有用的。

  

    在古巴导弹危机前我们的言语和威胁已到了极限,但苏联还是不相信。只有真

正走到一种临界边缘,以不退缩的行动才能让对方真正明白我们的确会使用核武。只有

他们真正相信,才能进入双方相互核威摄阶段,才能使双方都力争避免使用核子武器。

同样,我们也需要一种中国式的危机事件,需要一种临界状态告诉中国我们的决心。告

诉中国我们的确会核战。告诉对方我们不会因对方的威胁退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

不做出不可挽回的蠢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免除核战阴影。 这个临界状态就可在台海

战争中达到。也可能在未来我们介入中国与日本的冲突中达到;甚至在未来我们与中国

在太平洋的冲突中达到。这种摊牌是无可避免的,否则当中国具有强大核实力时,却不

了解我们的意志,是极其危险的。这是我们弃台海局部战争选择大规模战争模式的重要

原因之一。 纵深打击不光出于战术上的利益考虑。也是出于为了显示美国决心的考

虑,出于美国未来国家安全的考虑。我们迟早必然要与中国走向极限一次,以告诉他们

我 们的决心, 从而使中国知道我们会冒什么险,以免除以后中美间更大的危险。 这正

如萨达母当初如肯相信我们的意志,他就不会把我们最后拖入全面的波斯湾战争。 至

于大规模空中打击的可行性已不仅在战略研究上得到证实,另外通过贝尔格莱德中国使

馆遇袭事件,我们已经从实际中肯定了中国对空袭的心理承受力。在此时展示决心不仅

有众多的利益,也完全树立起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决定地位与影响,同时还减少了一个军

事强大的中国引起未来亚太的军事冲突的可能。 但我们也要注意:决不能越过底线,

如果中国宣布放弃武力攻击台湾或提出停战 ,我们应该立刻停止打击。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坚决反对登陆的原因之一。中国不是伊拉克,中国是核国家,我们必须注意中国的

尊严。在打击上我们必须保持双方的对等,只用空海军交战。而且,这种对等对我们更

有利。中国进攻台湾的时刻,已经作好了我们空海军干涉的心理准备,甚至会提前发动

对我们舰队的打击。空海是我们可以使用的力量,但陆军的使用一定要慎重,特别是登

上对方法定领 土(大陆)。一般美国民众可能不理解,虽然中国宣称台湾是他们的领土,

但美国士兵登上台湾与美国士兵登上大陆的意义是决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在大陆使用了

陆军,会影起严重的后果。中国能接受一驾被击落的U2,但中国很难接受一双美军的

皮靴。我们希望每一个核大国都是理智的,苏联是理智的,但我们不知中国是否理智。

如果中国是理智的,在未来,在台海战争后,中国很可能走入苏联的老路,追求对我们

的打击能力。这是一场已经上演过的剧目,不过这次的角色对我们来说更加容易。与苏

联相比,中国的实力与技术相差了一个层次,中国缺乏苏联那样的军事研究实力与重工

业基础,追赶起我们来更加吃力。而为了突破弹道飞弹防御系统的拦截,中国还要作出

更大的投入。我们下一步完全可以通过核实力特别是防御系统上的竞争把中国拖向与苏

联同样的命运。如果中国是一个没有理智的国家。那么我们不免作出与古巴导弹危机时

同样的选择:进入核战。对付一个不理智的国家,这一天总会来的,我们退缩也不能避

免最后面对的命运。我们在台湾能躲过去,但我们未必能在未来的美日协防甚至争夺太

平洋利益中躲过去。在魔鬼还未长成时就消灭它是唯一的选择。古巴危机时我们作出核

战的决定,是因为我们了解我们对苏联还有一点微弱优势。如果它是一个魔鬼,那么就

应该彻底铲除它。古巴导弹危机奠定了美苏核威摄的基础。它终于确定了美苏间核武不

可使用的原则。后来的导弹销减条约也是得益与此。美国享受的安全不光是建立在我们

的核技术上,也是建立在我们通过危机表现出的决心上。目前最大的危险是中美间还没

确定核武不可使用的原则,中国的军事决策首脑沉醉于对核武的借助心理。我们非常忧

虑他们会使用局部核武打击,从而引发灾难。问题不在我们的技术 与军事力量上,而

是在他们对我们意志的误判上。这只有一种出路:用实际证明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建议

是早日证明,就在这次证明。此外,如果我们此时与中国的摊牌,也是对世界其他核势

力的警告。让他们看到核武是不可借助的终极毁灭手段,明白地宣示:针对美国的核武

发展计划是图劳无益的,除非他们打算走向最后的毁灭。

  

    AC-03 (略)AC-04 威摄与打击的结合与模糊战略 (摘录)

  

    这个战略的核心与设计思想是把威摄与打击结合在一起。有意进行模糊。 使

对方在最后一刻前并不知道我们的实际战略。如果对方相信我们会发动打击,侵台的举

动就会被吓止,我们不需动用武力就可达到基本战略目的,保证台湾政府的生存。如果

对方不相信我们会打击,这种误判就提供了我们可打击的弱点。例如使我们可以有机会

击沉对方的渡海部队,有机会打击对方相对空虚的北方等。 既使对方估计到我们一切

战略,包括这个战略本身,他们的决策判断仍然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无法肯定我们是否

真正采用了本报告提供的战略。仰或我们派赴台海的航母只是威吓?他们只有赌博与冒

险。但我们确可以根据我们的利益在行动前做出最佳选择。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造出这一

场不平等的牌局。战略模糊是我们对付中国的有利武器。

  

    AC-05 中国对台湾的飞弹袭击与海上封锁 (摘录)

  

    我们目前并没有有效手段对付中国对台湾的导弹袭击。在中国的第一批中程飞

弹发射后,我们只能向台湾提供预警而无法拦截。中国还可能采用飞弹干扰战略,即不

定期向台湾发射飞弹。对应这种策略我们主要是提供台湾反飞弹系统,而不是直接介入

飞弹拦截。如果中国在2000年度发动打击,其中程飞弹的数量尚不足对台湾造成很大

打击。飞弹攻击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影响台湾民众心理,间接催毁台湾经济。台湾在受打

击后可能走上独立道路并利用宣传,展示飞弹袭击下平民的死伤换取国际同情。我们认

为台湾的较佳战略是在开始的几个月不要实施报复性反击,暗中积蓄力量。等到国际舆

论站在台湾一侧后,台湾准备充足后再开始反击。中国飞弹干扰的战略目的不过是打击

台湾经济,台湾如果理智的话,完全可以得到各民主国家的援助并导致对中国的经济制

裁与禁运。这同样严重打击了中国的经济。在纯飞弹袭击下,我们建议美军不要军事介

入。在台湾北部或东北部保留一艘航母和加强冲绳空军进行军事戒备。我们可以进一步

提供台湾需要的武器,如重型飞机,大型水面舰只和潜艇等。我们需要帮助台湾戒备一

段时间,阻止住中国的登陆,直到台湾的扩具有制空权的实力和不可忽视的海军力量,

以克制住中国的登陆可能。在此期间,台湾独立如果成为既成事实,我们还可以源引二

战飞虎队 的先例提供空军志愿人员与装备,帮助台湾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空中力量。如

果中国采取潜艇战,水雷战及全面海上封锁,我们的对应措施基于我们的战略选择。如

果是最终选择的是威吓战略,我们应尽可能的阻止中国的行动,尽量提供台湾充足的武

器与物资。如果国际局势可能,鼓励组织保障南中国海的航运安全,同时继续集结兵

力,加大威摄力度。如果我们选择战争,在这段时间里同样应该保持低调不与中国直接

冲突。让中国不了解我们的真实目的。中国的封锁正提供了我 北方集结兵力的宝贵时

间。在南方我们的战略目的只是阻止中国登陆,中国的封锁无碍于我们战略目的的实

现,反而易使他们产生封锁战略有效的假象。一旦我们北方打击力量与增援陆军集结接

近完成,我们应转变战略,以积极态度援助台湾。此时南方编队已应该针对封锁的形式

(潜艇或水雷)完成相应的扫雷反潜增援,视情况需要我们将在南方增派航母或其他兵

力。另一方面台湾也已完成事实独立。我们可以比较高的姿态进行扫雷开辟国际航道,

以宣示中国的封锁失败并刻意使中国丧失脸面以刺激中国。如果中国不承认失败放弃封

锁,我们可以在美国货轮被击沉等情况下对中国潜艇发动大规模打击,肃清台湾周围水

域的中国潜艇。一旦战争扩大,立刻发动北方打击。相对基本战略,如果中国采用封锁

战略,我们可能会失去击沉中国渡海舰队的机会,但可以扩大对中国海军的打击。中国

的封锁战略还可能击沉其他国家船只,造成对我们更有利的国际环境,甚至一些对中国

有潜在敌意的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印度等) 会因受打击而对我们提供一定支持,虽然

这种支持可能对我们的战略无很大益处。 但这种势态与恩怨对未来东亚联手对抗中国

的格局会有较大推动.

  AC-15 北方打击的绞索战略 (摘录)

  

    在AC-14中所提出的北方打击战略是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对敌方的通信指挥,

机场,军事集结等发动打击。本篇主要考虑这样一个战略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比较大

的国家怎样才能实行有效地,致命地打击。在AC-14 中我们阐述了,必须要准备1500

架飞机以上的空中力量才能形成对中国的有效压制,以及先集中全力打击北方,等北方

被打垮后,再转场700架飞机到台湾打击南方,形成南北夹攻的思想。但是即使我们能

投入两千架飞机,我们也难以取得在伊拉克和科索沃那样的战果。请注意:我们建议象

那两次战争那样花巨大精力对中国陆军进行跟踪与打击,因为我们的战略不同了:在中

国我们不准备地面战争。我们的空军就象我们手中的一根绳索,如果我们套在对方的手

上,脚上或肚子上。

  

    虽然对方的行动受到限制,但难免在挣脱后给我们一击。我们必须以最大的智

慧使用这根绳索,使它成为绞索,套在对方的咽喉之上,使之失去反击能力。 绞索战

略的核心就在此。通过对中国的全面研究我们提出四套核心战略与十一种软打击方式。

这些打击可同时或先后实施。在实行这些战略时,打击的目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通过

打击实现某一种战略目的。这正象绞索的收紧并不是为了损伤脖子处的肌肉,而是彻底

使人窒息。只有这样才能扼杀巨人。

  

   核心战略:

  

    这个战略的设计是从中国的原油基地位置以及中国的原油储备的研究。 与其

他大国不同,中国的主要几个原油基地并不是在纵深,而是分布在我们的北方打击半径

内。由于近年中国南方沿海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过高估计了台湾的战略价值, 而忽略了

中国真正的战略地理弱点,我们将用利用这种失误以实际给他们上一课。证明真正的致

命打击是从北方发动的。我们之所以要在北方集结打击兵力的部份原因也在此。由于中

国的忽视,中国的几个主要原油基地都缺乏防空。相比之下北京等城市有一定防空能

力。因此我们建议在完成第一轮空中打击并取得初步空优后,集中力量突袭中国大庆,

胜利等主要原油基地,彻底催毁中国的原油生产。由于中国原油储备极少,通向西亚的

石油管道尚未铺成,海上交通又控制在我们手中,中国将陷入能源危机。随着时间延

伸,中国的各种油料越用越少,即使勉强保住军需,其他经济活动也不得不停止,社会

陷入困境。中国是很大,人口众多。这是他们用来对付我们打击的优势。但我们的战略

就是要让地大人多反变为他们的缺点。利用巨大的原油需求将他们逼入困境。

  

    软杀伤战略1:中国的分离势力

  

    中国的新疆与西藏有很强的分离势力。在取得初步制空权后我们认为有必要派

B2进入中国的西部,袭击飞机/导弹及特殊零件生产工厂。同时花少量精力打击中国在

重要边疆城市如拉萨的驻军。这种打击是少量和象征性的,但它将摧毁中国政府的威

信,导致分离运动的蓬勃发展,牵引住中国的军事力量。

  

    软杀伤战略2:中国的流民

  

    桥梁隧道是我们打击的重点目标。但这种打击出于与伊拉克与科索沃战争不同

的战略目的。 中国的沿海城市有几千万流民。这些人被称为民工,外来人口等。一旦

进入全面战争,外资会撤离,南方沿海本地的生产也会急剧萎缩,这些流民将失去工作

无以为生,只能返回家乡。我们的战略就是要阻止他们返回家乡。因为一旦他们返回,

将被中国的县乡等政府组织控制,成为一种有序力量。我们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摧毁中国

的交通,特别是铁路交通。让他们留在原地,成为几千万内乱力量,而且是一种失去谋

生手段的无序力量。中国历史上的内乱基本都诞生于流民。由于没有具体模型,我们无

法会预言发生什么,但也许就是这些少量的对准特定梁隧道的制导炸弹,会带来一个我

们难以估算出的战略格局。

  

  AC-22 俄国和北韩的态度分析(摘录)

  

  俄国对中国是一种奇怪的心态。俄国从没有希望过看到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中国。即

使在中国与前苏联关系最密切的时刻,俄国也不愿武装中国。俄国对中国的军事支援与

军火买卖一直是慎重和保留的态度。在第一批苏凯战机卖给中国时,俄中间还有一个协

议即这批战机只能布置在中国南方对付台湾。俄国对中国的军售审查最为严格,因为俄

国始终把中国作为一个潜在威胁。即使这两个国家在具有相同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时,

双方也陈兵百万互相威胁,甚至发生局部小规模战争。目前,俄国对华的军售主要是从

经济上的考虑。对此俄国国内有强烈的批评声音,特别在军界。但俄国出于经济,不得

已为止。核心问题是,虽然中俄间有时很亲密,但俄国希望与中国的联盟只是一种政治

上的联盟,而不是军事上的联盟。因为中国与俄国相临,却与美国远隔万里。对中国的

先进武器感到威胁的不是美国,而恰恰是俄国。一句话:俄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政治上

强大,与美国对抗的中国。而不愿看到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中国。我们能体会俄国看到中

美冲突时的高兴。俄国卖给中国的武器被毁于一旦,这样俄国既得到了钱,也免除了未

来的威胁,也许中国因消耗又有需要了,又给俄国带来发财的机会。从某种角度来说,

俄国和日本是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占领台湾的国家,这种情绪甚至比美国更甚,只是不象

我们那样表达出来。目前中国是以台湾为假想敌的,中国军队的训练也是针对台湾的。

当中国军队占领台湾后,中国军队特别是庞大的中国陆军的训练假想对象又会是谁呢?

我们可以预料到俄国对我们的行动只是口头上的政治反应。因为我们的战略目的是打击

与压制中国,使之不可能成为一支具有威胁性的挑战力量。这是符合俄国人的利益的。

我们的战略目的并不是在中国大陆获取新的基地,只要我们不占领中国,俄国人会乐得

我们打击。所以占领是个关键,这是我们反对登陆的原因之一。俄国的中心在欧洲,它

的亚洲广阔地带是未经开发的冻土。如果我们从欧洲,地中海,中东向东亚调集飞机和

陆军,俄国感到的不是压力,而是轻松。目前俄国人无暇东顾。在重新插手太平洋事务

前,俄对远东的最大希望是几支势力对抗,而不愿意看到一支新崛起的势力打破平衡。

在这个远东战略上,俄国人与我们的追求是相同的。而我们能调集兵力也是因为伊拉克

和南斯拉夫等潜在威胁力量被彻底铲平。目前伊拉克的军力极弱,南斯拉夫由我们的部

分盟友控制也绰绰有余。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打击潜在的威胁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放任

中国扩张,也许我们在将来就没有能力去应付两个战场。五十年前,斯大林宁可让他的

中国盟友只占领长江以北的中国,宁可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占领另一半,也不愿看到

他的中国盟友肃清美国势力,统一中国。斯大林懂得只要中国不统一,中国的主要战略

敌人永远就是另一半中国人而不会对周围产生威胁。今天,我们帮助俄国人实现他们的

这个愿望,只不过不是划江而治,而是划海而治了。但只要是不同属的中国人,他们就

会相互敌视,直到消灭掉其中的一个为止。对此,中国有一句谚语来说明这个原则,叫

作:“攘外必先安内”。

  北韩的态度

  

    北韩是一个疯狂的国家,但并不是一个愚蠢的国家。北韩之所以在韩战中攻击

南韩,是因为那时南韩兵力极弱,国内除了一些顾问团外无其他强作战力的美军。北韩

自认为其经过苏联武装过的大军能轻易攻下南韩。北韩清楚其目前与我们的实力差别。

北韩有可能再次进攻南韩,但必然在其国内形势剧变,或驻韩美军空虚之时。让北韩选

在我们大幅度加强驻韩和驻日兵力的时候进攻南韩,只是一厢情愿的中国人才能作出的

梦想。虽然如此,但我们的军力主要集中在北方,因为我们考虑到另一个可能:北韩的

独裁统治者虽然不愿为中国火中取栗,但他却不一定会反对中国为他火中取栗。北韩有

可能让中国的军队通过其境内来打击南韩和驻韩美军。因此我们在对中国发动进攻前,

要集结足够的陆军与武装直升机在南韩。在发动第一次对中国的空中打击时,可以用巡

航导弹和制导炸弹摧毁鸭绿江上的桥梁,以阻止中国军队向北韩运动。如果有再一次的

韩战,将与五十年前截然不同。

  

    

  

    中国军队的弱点还在,他们仍然缺乏制空权。他们的运输与补给还是难以保

证。但这次是现代化战争了,缺乏弹药与油料的装甲力量将变为一堆废铁。在中国之外

的领土作战对当代问题 重重的中国军队将是一个灾难。中国与越南的冲突中已经充分

暴露出这一点,但他们仍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上一次韩战后期当时优秀的中国军队对我

们已相对乏力,这次退化了的中国军队面对吸取了韩战越战经验的美国军队将更加困

窘。在强有力侦察,引导和多层次空中打击下,他们甚至很难冲到我们陆军的面前。上

一次他们多靠黑夜运动,这一次他们将发现黑夜也变成了我们的朋友,黑夜给他们带去

的不再是安全,而是流血和死亡。

  

    AC-23 战后的亚太格局(摘录)

  

    中国被严重削弱后,亚太格局将发生积极改变 。北方的日本将有更大的发言

权。南方台湾和东盟的关系将加强,可以共同抵制住中国在南方的扩张。亚太将是这三

大力量互相牵制平衡。 相对于目前的格局,这将是一个使各方包括俄国都更满意的改

变。当然,这里面必然还会有一个很不满意的国家,那就是中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