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古巴,古巴! -- 大象

共:💬19 🌺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古巴,古巴!(2)开始有相片的第二天

(2) 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就早早醒来。信步走到外面,居然在刮大风,后来知道是台风过境。虽然不是从Varadero上陆,但台风也影响了这些天的天气。正在黑暗中抽烟,后面突然传来英语,“早上好。”吓了我一大跳。

回头一看,不远处阳台里,一白人老妇也在抽烟。聊了会儿天,她是与儿子丈夫圣诞节前来的,这天是最后一天了。一会儿,她丈夫也出来一起聊天,她儿子冒了个头,小伙子刚在我们村上了半年大学。我担心地问了下他们天气,他们安慰我说,这季节下雨也下不久。这和我后来从当地人听到的说法一致,不过他们都没说对。

吃完丰盛的早饭,到大堂里和旅行社的人安排好几天内的安排,包括一天出海和海豚游泳,一天去哈瓦那观光和看歌舞表演。我原计划中还有出海深潜,但想了想,还是看看这几天天气决定哪天去。

天阴沉沉的,刮着大风,夹杂着雨丝,颇有些凉意。海滩上也挂了红旗,看来不能晒太阳和游泳了。

点看全图

但我们总不能闲呆着吧,吃了,喝了,总得去消消食吧。

饭店有免费巴士去Varadero downtown,也可以出去坐当地巴士去各处,但我们不愿意受时间表的限制,也不愿意去坐出租车,就去打听租车自驾的事宜。

饭店里有汽车摩托车出租,打听了一下,我觉得汽车出租太贵了,(一百多美金一天吧,隔了几年,具体数字记不清了),车也是几年新的韩国小车,不值这价钱。友情提示,当年能租到的汽车一般都是手档,这对我虽然不是问题,但您若想租,一定要事先问清。

摩托车相对物美价廉,我们虽然没有摩托驾照,以前也没开过,居然也租到了。这些出租的摩托都是自动档的小摩托,scooter,国内叫小绵羊吧。向租车的人请教了下如何打火,刹车油门灯光的位置, 在院子里来回开了两趟,就载上老婆,奔向大路。

路过加油站,加满了油。油价贵贱没印象了,小摩托油箱小,花不了几个钱。

风很大,雨愈急,虽然小摩托油门拧到底时速也就是七十公里左右(顺风八十,逆风六十),但雨借风势,再加车速,打在脸上并不好受。老婆把脸尽量缩到我背后,我尽量挺直腰板,行进在风雨中,“睥睨”着偶尔从身边超过的小车,大声向路边行走等车的古巴人民打招呼“Hola!”,我们穷人也有穷人的浪漫。

路上车很少,一上一下的大路空旷无比。路上偶尔遇到路边的警察,也是以微笑回应我们的招呼。有古巴人向我大喊“Japan?!”,我骄傲地高声回答“No, China! ”

当时在古巴,车的牌照分几种颜色,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是旅游者的车,还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还是政府车。前两个不提了,私家车很多都是革命前买的,现在看都是中古老爷车了,估计坚持到现在,也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当时,古巴已经允许这些私家车拉些私活了,估计饭店游泳教练动员我们去深潜,要坐的就是这种车。古巴规定政府车走在路上,如果遇到古巴人民在路边要求搭乘,必须停车搭上。窃以为这一点很和谐。

去城里的路边不是农田就是树林,后面不远就是海滩边的一个个旅店。偶尔路边也有些破败的工厂,看样子停产很久了。

开下大路,进入一个小镇,这里的人们的穿着,言行,建筑的杂乱,破旧,和大陆七八十年代很近似。人们的热情,好客,对陌生的外国人的好奇,也与那时的大陆人差不多,让我觉得是那么的亲切,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那段淳朴时光。这种感觉,那些天一直伴随着我。

向路人打听去大路怎么走好,两个人指出了不同的方向,并用西班牙语大声争论着,我在一边一点儿也听不懂,尴尬不已,匆忙道声谢,沿着记忆中的原路返回大路。

继续往前开,到了市中心。市中心一条纵贯的大路,就是我们来的路,应该叫一号大街吧,是最繁华的街道。还有几条平行的街,三十几条垂直的街,不算很大的市中心,我们那些天还来过几次,步行走下来很轻松。

那天大概因为下雨,或是圣诞节假期,印象中商店没怎么开门,露天市场好象也没开市,我们想赶去另一个更远的景点,也没停留拍照,匆匆穿城而过。

又开了很远,迎面是一检查站(收费站?)。我向工作人员打听,经过一番我的不熟练的英语和她的流利的西班牙语的交锋,连蒙带猜,加上地图上的比比划划,我终于明白,走过头了。

掉头向回开,终于看到一个小牌子,看到了那个不过如此的景点。

短暂的游览,休整后,我们开回酒店。胡吃海塞一顿,看了看酒店的表演,那晚的表演好象是针对小小孩子的,我们不甚感兴趣,于是老婆开车,我们在几乎空无一车的大路上酒后狂飙小摩托。

这天天公不做美,几乎没拍照片。以后几天的照片拍了好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