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庖丁解字 之 故垒西边 上 -- 丁坎
(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写这篇东西,忍不住叹了口气,流泪的冲动再度涌起。故纸堆中的翻检,是为了打捞一些历史长河中湮灭不闻的东西,这些东西,与那场灾难中湮灭的生命相比,太轻了。然而灾难之后,我们仍然要活下去,并且传承我们的血脉,种族意义上的和文化意义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尽其所能,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希望我现在写的这些东西,至少对一些朋友,有一点价值。)
上篇谈了西方思维中 推动与 原因 的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我要讲的,是这个关系在中国文化,特别是,在造字中的体现。还是来看看说文的解释吧:
使爲之也。从攴古聲。古慕切
故字金文和小篆字形相同,造字意图也比较明显:右部是一手持小棍,不用说,我们可以理解
为持棍推动,当然,也不一定理解得这么狭窄,用许慎的话来说,叫 使爲之也,总之是以外力促使一件事情发生。当然,就此也可以明白,小学老师把故字当古文讲是错的,所谓的反文旁实际上是手持一棍,不但不文,几乎是武,看看攻字就明白了。
左部是个古字,当然是声旁,但也不仅仅提供声音,实际上,原因总应该发生在结果之前,从时间上来说,原因总属于过去,所以,这个古字,也提供了意义。
人生在世,总要面对种种现象,承担种种结果,这些现象和结果往往或利或害,参差不齐。
而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类就要去探究各种现象发生的缘故(促使特定现象发生的现象),通过对特定缘故的促成或消除,以到达对特定现象的促成或消除。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现象与缘故之间的联系,大概就是科学的起源吧。更进一步,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范围上可能很广泛---现象甲乙丙丁共同促成现象戊己庚申的发生,在层次上可能很繁复------因果链由甲而乙,由乙而丙,如此类推。大量各种现象之间联系的罗列,并不能天然地产生出特定现象间的联系---在观察之外,我们还需要推导,还需要掌握保证推导正确的法则。
这,大概就是逻辑学的起源吧。中国的古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比如说墨家学派。
在墨家学派的著作墨经里,有大量丰富的逻辑学思想
如对 故 的定义:故,所得而后成也。就是指促成一个现象的条件。
如对小故,大故的区分:
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当然我们可以看出,小故就是必要条件,而大故是充要条件。(没能区分出单独的充分条件,是一个缺憾)
更多的内容,这里就不介绍了,用著名历史学家
杨向奎先生的话作个总结:一部《墨经》等于整个希腊。
这话当然有出于民族自豪感的夸大之嫌,但作为逻辑学的萌芽,墨学中体现出的逻辑水平与同期的希腊逻辑学相比,可以说是不遑多让的。可是,西方的萌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中国的萌芽却半途夭亡。尽管墨学曾经盛极一时,以致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但秦以后墨学却神秘地迅速消亡了,其消亡的原因至今仍是学者探讨的题目,而其消亡的后果却很明显,至少我认为,这就是李约瑟难题的一个答案。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问道:
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
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
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其实,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的成就无论多么辉煌,在 推导 层面上始终是乏善可陈的。没有持续发展的逻辑学,就无法胜任复杂推导。这就是中国科技的先天缺陷,最终导致后劲不足。而为什么中国没有持续发展的逻辑学,或者,为什么墨学消亡,这个历史的遗憾的原因已经只是留给历史学家的任务,对于其他人,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只需要努力掌握好逻辑学,不让
历史的遗憾再度出现。
在故垒西边,看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在科技方面,西方文化复兴之后,中国能够数出的远远逊于西方,也与这个民族所拥有的庞大数量难以相称。这也是一种耻辱,是一种不待坚船利炮兵临城下就该感受到的深深耻辱。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日子,我们的后人在故垒西边数风流人物时,感受到的不是同样的耻辱,而是无上的光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庖丁解字 之 故垒西边 上 12 丁坎 字1887 2008-05-09 08:01:40
🙂庖丁解字之 故垒西边 下
🙂如此好文,怎能不花! 淡淡微风 字24 2008-06-08 17:48:43
🙂总觉得我们中国人平常说话逻辑性不够好。也许是偏见。 九霄环珮 字18 2008-06-02 21:29:22
🙂充分条件 王树 字241 2008-06-02 18:46:20
🙂追求太远 aokrayd 字190 2008-05-23 19:29:51
🤔【原创】【讨论】我的理解,对否? 1 不同的蚕 字1457 2008-05-11 09:42:58
🙂看得不太明白 2 丁坎 字1360 2008-05-23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