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铁路警察逸事之蜕皮 -- 忘情

共:💬33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铁路警察逸事之蜕皮

在这一集里,咱们来聊聊乘警的事儿。

大家坐火车时可能都见过乘警。但每趟车上乘警的数量可没准儿,长途车上有两名乘警,短途车上只有一名,甚至有些车上根本不配乘警。

乘警人数太少,面对全车上千名旅客,他们其实主要也就是维持维持秩序,排解个人民内部矛盾什么的。如果车没到站前有人报失财物,那还可以在车厢里查一查。要是到站后才发现,那查稽的难度可就太大了。

要说乘警工作没什么危险,那也不尽然。

本局的铁路职工们兴许还能记得有一位XXQ烈士吧?他就是一位乘警。

那一回,XXQ同志在车厢里巡查,发现一人可疑,就将其带到车厢的乘务室进行盘查。没料到一言不合,对方掏出三角刮刀就捅。两人就在狭窄的乘务室展开了肉搏。

XXQ身高体壮,高出对方一头。可非常遗憾的是,身上连中三十余刀,刀刀都是由下至上的“撩刀”,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血葫芦,最终没能支撑下去。

搏斗刚开始,就惊动了车厢里的旅客,但呼喊的多,没人上前帮忙。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旅客,这么玩命的场面谁瞧着不害怕呀?况且要帮也帮不上忙。

为啥?

因为乘务室内空间非常狭窄,两个人呆在里面基本就转不过身来了。这乘务室的门是朝里开的,两个人在里面搏斗起来,你想推门进去?根本办不到。

好在那回,嫌犯也没能逃掉。干倒XXQ,嫌犯夺门而出,正遇上闻讯赶来的列车长和列检,大伙儿一涌而上,把那人给制服了。

这边赶紧向调度汇报,要求在最近的车站临时停车,同时请求当地的120做好抢救准备。

哎,也就是尽尽人事而已。三角刮刀在身上捅了三十几刀,血都快流干了,就是兰搏那体格儿也挺不过来呀。

事后,XXQ同志被追授革命烈士,因为嫌犯被擒,所以被追记二等功。

人没了,再高的荣誉又有多大用?可怜的是家属。XXQ同志的孩子还未满月,爱人还在坐月子。听到如此噩耗,对家属的打击可想而知。

XXQ烈士的事,铁路警察私下却有许多人颇不以为然。

为啥?

铁警们私下说了三条。

一是XXQ严重违反规定,你要盘查得叫来同伴把人带到餐车去盘查呀,你却一个人将人带到乘务室,有什么情况是说不清楚的。以至于外面有流言说XXQ企图敲诈旅客,所以将人带到乘务室,最终召致杀身之祸。

二是觉得XXQ给铁路警察丢人。丢人?这话从何说起?原来XXQ时年二十八岁,人马大,身强体壮。最早是武警特警出身,后来又经过了铁路警校三年培训,按说擒拿格斗功夫应该不错。对方矮他一个头,又非常瘦弱。可就是这样的实力对比,居然让人家连捅三十多刀,对方在最终被擒之前居然毫发无损。这么多年练的功夫上哪儿去了?

这第三嘛,就是事后在宣传时,为了突出XXQ烈士,公安局的宣教科把乘警大队别人的功劳都算在XXQ平时工作业绩上了,乘警们对此私下有议论。

哎,不管怎么说,死者为大。

。。。。。。

XXQ烈士牺牲的时候,正是全国治安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候。赶上出这档子事,铁路公安局也就加强了乘警力量。可是这种加强却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为啥?原来长途车上就两名乘警,组成一个小警组。每个小警组配备一把手枪,出乘前领枪,退乘后还枪。可那阵子加强乘警力量是如何加的呢?有什么具体加强措施?

措施?当然有。具体来说就是给警组配备一支79式微型冲锋枪,用一个枪盒装着。结果那阵子乘警一上车,头一件事就是找车长。车长,给我们一个单独的包房,存枪专用,这微冲要是有个闪失,那后果不堪设想。

乘警这么一说,车长还敢不给你包房?可给是给,你总不能老在包房里呆着吧?也总不能背着微冲在车厢里晃来晃去吧?得,你要到车厢巡视,就得用手铐把枪盒铐在牢固的地方,出门后还得把这包房门反锁了。

真要是有啥事,你当真敢使用微冲吗?这79微冲射速这么高,连发极难控制,你要是打单发那还不如手枪轻便好使。况且微冲穿透力远强于手枪,在人员密集的车厢里使用微冲?那简直是拿无辜旅客的性命开玩笑。

所以这微冲配上来,反而是个累赘。

好在下面的反对意见太强烈了,公安局也明白这决策挺草率的,于是不久以后就悄悄收回了成命。

微冲是不配备了,可这车上的治安可得抓一抓。要说这火车上人员密集,龙蛇混杂,那一小撮坏人里,除了小偷,骗子,当然还有网逃。

乘警抓网逃?那从前可比现在难得多。为啥现在相对容易一些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乘警装备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乘警都配备了“警务宝典”,可以随时调阅资料,进行网上比对,加上通讯工具的发达,那办案条件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过去那条件,乘警们要在车上抓到什么大鱼那是相当困难的。就是抓到了,如何处理也颇为麻烦。

为啥麻烦呢?因为车上可没有能拘留人的地方,真要抓到了犯人,在车上如何妥善处理是个麻烦事。按规定,是可以交站的,但有时理论和实际是两码事儿。站警们压根就不乐意接收。

啥叫交站?就是说你抓到了嫌犯,可以在到达最近的一个车站后,把嫌犯交给站警,事后那嫌犯是就地处理也好,还是乘警队再派专人来押走也好,那还两说,得看这嫌犯的具体情况而定。

站警们为啥不乐意接收车上交下来的嫌犯?因为自己接下来有一大堆擦屁股的事要做,得押人,得审口供,得供嫌犯吃喝,得准备材料交检查院,或者等乘警队来提人。这嫌犯吃、喝、拉、撒的费用可都得派出所出。如果站警、乘警同属一个局那还好说点,要是跨局的,就更麻烦了。累死累活儿,但最后功劳可全是乘警的,自己劳累无功。

可不想接那也得有不接的理由呀。不过这难不倒站警们,理由好找得很,就四个字――“材料不全”。说起来也对,警务条令上是这么规定的,交接要清楚,手续得齐全。可你让乘警在车上能把材料准备得非常齐全,确实也难为人家了。

于是,有段时间,乘警在车上抓获了嫌犯,带回来的居多,及时交站的极少。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

那一回,某趟长途车上抓获了一名嫌犯。乘警联系乘警队、公安局相关部门,经反复比对,确认对方是一名潜逃多年的杀人犯,属于公安部A级通辑犯。

乘警抓网逃的战果极少,这一回居然网到了这么一条大鱼,铁路公安局自然兴奋异常。这一兴奋,自然也就把规定抛到脑后了,领导发话了,带回来!

抓到这名嫌犯已经是深夜了,该趟列车第二天早上抵达咱们这个终点站。

第二天一大早,公安局相关领导,乘警队领导,车站派出所的领导们早早地来到站台上迎候。咋这么积极呢?这也是领导们的成绩呀,这种时候不露个脸那还打算啥时露脸呀?

列车缓缓进站了,停稳后,车门一开,两个乘警下来了。

众领导走上前去,同志们辛苦了,嫌犯呢?

嫌犯?只见那二位乘警一脸的尴尬,半晌才支支吾吾地说,跑了。

什么?嫌犯居然跑了?煮熟的鸭子都能飞了?你们干什么吃的?人是怎么跑的?快说!

怎么跑的?您自己看看吧。

两位乘警满面通红地把领导请上餐车,一指某个车窗,您自己看看吧。

领导们上前仔细一瞧,只见车窗的窗帘杆上挂着两副手铐。每副手铐都是一个铐环铐在窗帘杆上,另一个铐环就这么吊在空中。手铐本身倒是完好无损,但是吊在空中的两个铐环上净是血乎乎的东西,仔细一辨认,那血乎乎的东西除了血污,还有一些似乎是人体的表皮的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昨晚抓到了嫌犯后,乘警们少不得逼问口供,也就少不得折腾那人。一直折腾到凌晨两、三点钟,大家都人困马乏了,于是就想去睡会儿觉。

可你去睡觉了,这嫌犯怎么处置?

没关系,乘警们有经验。恰好那种餐车的餐桌是可以向上折叠的,这么一折叠,餐桌就紧贴窗户竖立起来了,两张餐椅之间就空出一块空地了。乘警不敢怠慢,使用了两幅手铐,给那人每只手铐上了一副。每副手铐都是两只铐环呀,多出来的两只铐环铐在哪儿?乘警有办法,让那人双手举起,“咔嚓”、“咔嚓”两声,另两只铐环就铐在了窗帘杆上。

那窗帘杆结实着呢,不用工具根本没法子憾得动。为了保险起见,乘警还用专用钥匙将两幅手铐的四个铐环全部锁闭在固定位置。一切安排停当,乘警把餐车两端车门锁死,然后放心地睡觉去了。

这已经是后半夜了,旅客们都休息了,乘务员也已经换了班,整趟列车上没什么人走动,尤其是不可能有人穿越餐车,按说已经是万无一失了。

可是,万无一失,万无一失,这一回就偏偏碰上了万一。

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锁闭手铐这个画蛇添足的环节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手铐?其实手铐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两个半圆形的固定铐环上铆接了两个半圆形的活动铐环,固定铐环之间用铁环联接,活动铐环外侧是锯齿,和固定铐环座内的锯齿相啮和,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棘轮,活动铐环可以单向转动。警察铐人时将手铐向你的手腕上一搭,活动铐环回转过来,锯齿相互啮和,这就把你给铐上了。棘轮有个特点,只能单向运动,所以你越挣扎,这活动铐环就收得越紧,严重的甚至可以嵌入皮肉之中。

那天乘警如果就这么一铐,那啥意外也不会再出了,就等着回去庆功吧。可那天,乘警为了万无一失,就自作聪明地把两幅手铐的四个铐环全部用钥匙固定了。

事后分析,这名嫌犯自知落网后等待着他的不是枪毙就是无期徒刑,强烈的求生欲望使得他不顾疼痛,真着夜深人静,四下无人的时候,凭着坚韧的毅力,手部放松,硬生生地将手一点、一点地缩过铐环,就这么给退了出来。

要知道,那乘警在固定铐环的时候,已经将铐环收得相当紧了,因此该嫌犯这么做,简直就是在拿血肉之躯和钢铁对决。好在血肉毕竟有弹性,有塑性。饶是如此,为了将手退出铐环,那嫌犯的代价就是手上那一层表皮被钢铁铐环硬生生地给剥了下来。那层表皮和血混在一起,就这么粘在了铐环上,整个过程有点类似于蛇蜕皮。

凭心而论,这人是一个狠角色,如此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他居然都没发出声音,要换了我,早就惨叫连连了。

双手既已脱困,那这趟列车就根本困不住他了。

虽然餐车两端车门都反锁了,但别忘了,厨房边上还有两个侧门。这两个侧门是为了餐车上货用的,平时没人注意。那人的逃生欲望这么强,这门哪里难得住人家?列车上的门绝大部分都是三角锁芯,用一把通用的三角钥匙就能打开。没有三角钥匙也没关系,厨房里工具多,刀,铲,通条,筷子,尽有应有,要弄开门并不难。

乘警回去睡觉的时候,这趟列车已经行驶在最后一个区间里了,一站到底,停下来就是终点站了。所以,乘警才敢放心地去睡觉。否则的话,车到站乘警也是要下车和站警碰个面的。

这列车不停站,那你即使弄开了车门也只能冒着生命危险从车上跳下去。

从飞驰的列车上跳下去?那可得有胆量。而且光有胆量还不够,你还得掌握跳车的技巧,那些成天在列车上跳上跳下的调车员们可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要是一个掌握不好,非死即伤。

那嫌犯有无跳车经验咱不知道,但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冒险一搏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于是乘警早上醒来,到餐车一看就傻眼了。只见那窗帘杆上挂着两幅空荡荡,血乎乎的手铐,随着列车的晃动而在空中摇曳,时不时的铐环相撞,发出金属清脆的声响,好似那风铃一般。

人呢?没了。仔细检查,餐车两头的端门锁闭良好。可人就是没了。问附近几节车厢的旅客和列车员:昨天后半夜有没有人从餐车出来?当然没有。

真见鬼,难道人飞走了?再仔细检查,厨房侧门应手而开,看来真的是见鬼了。

。。。。。。

公安局的领导们分析完原委,立即下令沿线派出所立即动员力量上线巡道,仔细搜,特别要注意一个双手血肉糊涂的人,发现后立即拘捕。

这时候再去拉网搜捕?黄花菜都凉了,结果自然是活没见人,死没见尸。

事后公安局开内部分析会,针对此事出台了一项硬性规定:今后乘警在车上抓着嫌犯,立即在最近的车站交站处理。如遇特殊重犯,立即汇报,由公安局出面和调度联系在附近车站要一个临时停车点。车站派出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接车上交下来的嫌犯,违者严厉处分。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