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造拳之“我的门” -- 佛光普照

共:💬30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么我再说明一下

重心/手支撑面/脚支撑面的关系:重心始终在从头顶到会阴穴的连线上(不管身体前移后移),手支撑面或者说手与桌面的施加力量的方向也是要平行与重心线的。也就是说你的力量也是从整个手掌均匀用力的,不是局部的,例如。你大拇指附近用力大,小拇指附近用力小,这个对桌面的力量就不与重心线平行了。是一个对桌面成锐角的力量线。脚支撑面的同手,你也需要让整个脚面脚底放松,均匀对地面施力。该力也是与你的重心线平行。手和脚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这条重心线始终垂直地面。例如,如果你两手用力不均匀,势必会导致身体重心变化,这时候,你就需要调整你的身体,来让重心线再次垂直于地面。

总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始终保持重心线垂直地面。所以你需要检测只有你的重心线是否从头顶链接会阴垂直于地面。因为身体上各个部分细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你的重心的调整,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到这个根本重心线,就可以始终保持自己的重心。手和脚的调整都是为了这个线而服务的。如果你觉得你的重心线倾斜了,那么你就注意一下是否自己的手或者脚与地面的接触部分是否倾斜了。

你后面的理解很对。“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手部支持力/脚部支持力的比例变化只跟重心的位置有关。(手脚用力的改变移动了重心的位置)。”这是正确的。引起重心变化的还可能是肩部比例变化以及头部等全身各部的变化,如果要注意这些地方,这拳就没有办法练习了,因为需要关注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只要你关注中间那条重心线,然后如果倾斜了,就去检查相应的地方,然后调整过来,直到你练习久了,习惯了。假如你就是想要给桌面加上一个不是垂直的力的时候,你应该是先调整你的身体,以配合你发这个力,而又不让重心线倾斜。因为你的重心线一倾斜,你发出来就是局部的力量,不是整体的力量了。这样对对手的伤害就小了,而且也容易被对方找到这个破绽,实施反攻了。

听劲的法门,如果让我讲,我还怕自己不能够说好,因为我对听劲也只是刚学习。我能说的就是,听劲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听自己的劲;

就是在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我上面说的那条重心线。最好是能在练习拳法套路过程中先体会,然后延伸到生活中的运动中都能自由掌握。这样就算能听懂自己的劲了。

第二阶段,听别人的劲。

就是要多推手,和不同的人推手,来听别人的劲。就好比我上面说的,如果你的脚底不能松,那么你手上用的力量越大,你的重心就被拉的越高,你的下盘就越不稳。你的重心就越容易被人破坏。

因为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一个去掉本能用力方式(我们遇到外力,或者要抬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条件反射的用手臂或手掌的力量)改为太极用力(手或者身体只是接触着外力(听),别人加力量了,我调整自将对手的力量给化解掉,或者将其方向改变掉,局部并不需要用力量)的过程。这个本能习惯的改变也是太极入门最大的障碍。

听劲,用“听”这个字,前辈们用的很好。别人的力量来了,接触到你的手臂,你立即去本能用了去抵抗,那里就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你就无法去听了。所以,你需要处理的方式,是不要抵抗,让对手的力量透过你的衣服皮肤进入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候你肯定已经知道对手力量与你身体的夹角,或者说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的方向了,是向下打还是向左右打在你的身体上。例如是向下打,如果抵抗那么就是一个看谁力气大,对方向下按你,你向上顶着。假如你用听劲配合重心调整来处理。那么应该是这样的,对方向下按你,你接触着用小小力,然后身体平行与对手向后或者向左右将你的重心线换个位置重新垂直于地面。简单来说这个变化的操作,就是你保持你与对手接触点的力量不变化(如果你变化了,对手就能察觉你要变化,而将力量收回去,或者加大用力了),然后保持眉心,左右肩膀,左右胯这几点的相对位置不变转个方向或者向后移动一下。这样对手的来力就被你化解掉了。

听劲的功夫,是需要花很长时间训练的。所以学习太极拳很多年的人,有时候上去和别人过招,也无可避免的要用本力来抵抗。因为这个毕竟是本能的东西。你听劲和你身体的调整不够快,那么势必以上手就被别人打倒了。所以,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有其道理的。光是这个听劲,不抵抗,然后身体迅速调整的反射就需要很多年才能练习纯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