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比宏观经济调控更重要的 -- 陈经

共:💬254 🌺39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周末经济观察】比宏观经济调控更重要的

搞经济的喜欢均衡。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几百年,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慢慢稳定下来,均衡分析的要素都具备了。几个核心概念,通胀、就业、经济增速、财政收入、贸易顺差等等,互相之关的关系慢慢清楚了。简单的说,现代宏观经济调控就是通过调节银行利率、汇率、政府开支等手段,实现低通胀、高就业、高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一套体系发展得非常精细,指标上百个,甚至已经成了搞经济的代名词。

全球国家都按这套体系报告一些数据,然后说好还是不好。与均衡相对的,就是崩溃。某些经济学家,其实也就这点本事。一些指标看上去不好了,就警告说不好了,要崩溃了。现在就说越南通胀高,越南盾要贬值,要崩溃。但越南人自己反而照常生活,无知无觉并不担心经济崩溃。我原先也以为问题多严重,后来发现上当了。中国以前没少被人说崩溃,都混过来了。我认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因为在西方国家稳定状态下的相对成功,在全世界获得了本不应该有的崇高地位。直说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更重要。宏观调控理论可以借鉴,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宏观经济调控,它的目标是“维持会”经济。不管是中美这样的大国,还是越南泰国这样的小国,都要维持日常经济正常运行。宏调的目标是把经济数据尽量维持在经验区间,这个目标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我强烈反对这种不经本原思考的直接引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维持下去,就算不崩溃,很光荣么?中国的低通胀状态,以低收入为代价,是一个值得当宝一样追求的目标么?

不幸的是,中国这些年,宏观经济调控越来越成为压倒性的政策目标。一些经济学家批评温总理没有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这个我感触很深。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不能用它们那一套指标来套。中国经济学家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知道要结合中国国情来思考,知道寻找中国适合的数据区间。但是,从方法论上看,内核还是一样的,就是货币经济学那些理论。我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政府近年来,从领导人开始,逐渐变得专业化,搞经济比从前更加依赖专业经济学家。政府体制内搞经济研究的机构好多个,经济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扎堆,和从前相比力量强大太多了。

近四五年,从宏观调控的那些指标来看,确实是非常好的发展时期。虽然一年以来高通胀了,但前面几年指标非常好。现在的高通胀,也不是中国宏调没搞好弄出来的,是全球大环境造成的。公平的说,宏观调控本身是成功的。在宏调数据体系下,经济发展很好。

但是,我对近年来的经济政策越来越不满,有这样感觉的人相当多。经济数据出现一些不正常,社会情绪、资本市场情绪就神经质地高度紧张。这不是境外观察人士的感觉,他们其实都一致看好中国经济了。辉煌的宏观数据,中国出口商品洪流,让崩溃论看起来象笑话。境外资金放心地冲进中国,规模十分巨大,而不是象90年代那样外逃。但中国社会内部的紧张情绪在上升,从事实业与投资的人感觉很差。境外的人看好中国,都想搭顺风车,想来投靠的很多,但中国人自己反而感觉不好。这并不是非理性的恐慌,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现在的问题,表面上好象是通胀数据高,紧缩弄得生意不好做。宏观调控的目标是试图把宏观经济数据回归正常,仿佛通胀下去了,就可以松口气了。我有两个感觉。第一,通胀数据不容易下去。第二,如果通胀真的下去了,那对经济环境的感觉一定是更差。例如全球经济严重萧条,那通胀是会下去甚至成了通缩,但做生意的人更痛苦。也可能中国政府用各种价格控制与紧缩手段强力弹压,通胀数据终于下去了,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会完蛋。一句话,指标的正常或者良好,并不先验地代表社会的真实情况。中国还没有到靠宏观经济调控稳定发展一路光辉的阶段,虽然顺了几年。因为有很多很麻烦的深层次的经济矛盾,还需要靠发展经济学来解决问题。

我坚定看好中国经济,而且有绝对的信心,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宏观数据好,以前数据不好我也看好。实际上宏观数据问题很大,挑毛病太容易了,我绝不为宏调唱赞歌。我看好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组织、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成就,是一个有独特优势的框架,我们能够靠此解决一些很麻烦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东西。如果用这个全球很牛的框架去搞宏观调控维持会,这太可惜了。通胀低,就假设老百姓安心过日子,能解决什么大问题么?实际没法安心。这只是不出大乱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矛盾会越积越深。宏调搞了四年,经济确实有很大发展,按说成果很大,人应该充满信心才对。但为啥社会情绪与资本市场都很不安定?

我认为,老百姓需要解决的几个大问题,没有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指标能说明的。就拿最好的指标状况来说,就算是低通胀、高就业、高增长,老百姓高兴么?这些指标再好,居民的收入还是不高,很可能还是以低收入为代价实现的。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增收计划?我认为除了极低收入人群,其实是没有的。对农民好些了,低保加了,最低工资加了,这是最起码的事,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比不做要好。但是,有没有全民增收的一个长远目标,让人觉得生活有奔头?我感觉不到,普通大众仍然很不安心。

再比如房地产问题。按照宏调的原则,它的目标一定是稳定房价,而不是整死开发商。房价过高当然不好,但是想让普通市民都买得起房,这在宏调框架内是不可能的。它的后果,从数据上看可能是经济崩溃,因为地方经济极其依赖房地产。某种程度上,这能说明宏观调控理论的荒唐。房价过高不好,过低也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不“均衡”,会引发整个经济系统的乱子。但是,就算调得不错,房价“均衡”了,这边政府批地建出房子,那边开发商顺利卖出去,老百姓很满意这种经济学上的“均衡”状态么?很可能“均衡”的结果,还是一个让社会情绪极度紧张的高房价。但经济学家可能很满意,数字上完美了,地方政府搞GDP也很满意。前些年房价很低,不“均衡”,后来果然大涨了。发达地区出来的干部,到中部地区去搞经济,可能头一句话就是“房价太低”,然后拉发达地区的人脉来炒房。从搞经济角度来说确实是正确的观察,也成功了。这种经济学,能用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么?新加坡就很好,不许人从房产中获利,房地产只是一个正常消费,社会在正确的方向努力。

再如投资问题。中国这些年投资非常高,占GDP比例年年全球第一。按照经济学宏调理论,它是不正常的,要压下去。压不下去,坏账就高,就过热,就通胀,是经济“失衡”的万恶之源。前些年的崩溃论,经常拿这个说事。但是,这是货币经济学的观点。按照发展经济学,这是中国的独门绝招,是中国相对于其它国家的极大优势,也是我的看好中国的根本原因之一。投资高,出一些坏账,so what?不怕慢,就怕站。以后挣来钱,坏账根本没人计较了。虽然说是科学发展观,可到底还是得有发展的能力,才能讲科学。老温搞宏调压投资,年年把8%的目标端出来,怕各地弄得太火了。但这个事情,我支持地方,还好顶住了上了各种项目。猛搞房地产是地方上不对,但压投资,是中央不对。很多地方发展好,不是因为中央支持或者规划好,而是大胆开拓进取,往往超出了中央的预期。很多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是中央扶持出来的,反而是在竞争中打败了政府扶持的企业,做大以后才得到中央支持。这次压投资,又是这一套,政府扶持的企业日子没问题,民营就难过。

所以我比较喜欢老朱搞经济的思路。不搞维持会,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很多大事,解决了很多大问题。也做坏了不少事,但是代价值得。老朱如果不搞那些离经判道的改革,不知道现在中国怎么混。老温前些年日子不错,是老朱搞改革打下的基础。现在这种改革精神少了,虽然中央开大会说要转型,知道还有好多大问题要解决。但我看现在还是宏调派货币派经济学家在起主导作用。说句通俗的话,现在中央高层需要“下一盘很大的棋”的构想能力,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要是靠央行收收放放投资,就能搞好经济,那中国经济还有啥研究价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