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找不到的重要新闻 – 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战后首次访华 -- 萨苏

共:💬34 🌺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找不到的重要新闻 – 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战后首次访华

[平面媒体用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海上自卫队访华的“涟”号驱逐舰 (日方自称为护卫舰)

2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级导弹护卫舰“涟”号驶入中国南海舰队基地湛江港,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友好访问。根据《产经新闻》的报道,该舰24日下午抵达湛江海港,我国南海舰队司令员苏士亮和日本驻中国大使宫本雄二到码头迎接。这次访问,日方由海上自卫队第四护卫队司令官德丸伸一将补(相当于少将)带队,参访人员包括“涟”号护卫舰舰长沟江和彦二佐(相当于中校)以下二百四十名官兵,舰上还携带有部分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救灾物资。

根据对日方相关人员的采访得知,“涟”号访华,还有一段趣话。5月,在选择访华舰艇的时候,日本方面确定派出一艘“高波”级护卫舰前往中国访问。这是因为这次访华是对中国派出深圳号导弹驱逐舰访日的回访,日方试图派出一艘地位相似的舰艇,以达到对等的目的。深圳号虽然是中国海军较为先进的舰艇,但并非最先进的“中华神盾”舰,所以日方认为也不宜派出水平最高的金刚级“宙斯盾舰”。同时,深圳舰造型华美,日方派出舰艇也不能相差太多。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是九十年代后期服役的新舰,该舰虽然脱胎于时雨级驱逐舰,外观却更加接近美国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一扫日本战后舰艇习惯于在一艘船上堆砌各种武器的毛病,造型简练干净,作为访问舰艇较为合适。

还有一个未确定的说法是这次中日两军有一个技术交流活动。中方对日方舰艇的武备兴趣不大,却很在意日本舰艇的高度自动化控制水平。高波级驱逐舰,虽然是满载排水量六千余吨的大舰,却只有150名常规舰员(访问中加上学员和外事人员共计240人),其自动化水平堪称日本军舰中的佼佼者,故此参加这一访问有接待中方同行参观的任务。

不过最初选定的访华舰艇并非“涟”号,而是它的姊妹舰,高波级的第一艘舰 – 高波号。这是因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名沿用了二战时期的军舰名称。高波号在二战中是一艘夕云级高速驱逐舰,该舰1942年8月下水,存在时间很短,11月就被美军击沉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尽管如此,该舰却战绩赫赫,曾先后参加了炮击瓜岛机场,击沉美国航空母舰“大黄蜂号”的海空战。在最后一战中,高波号与僚舰一起用鱼雷击沉了美国重巡洋舰北安普敦号,重伤另外三艘美军巡洋舰。激战中高波号也被美军击沉(高波号的沉没与战术失误有关,此战编队司令官田中赖三少将严令各舰只用鱼雷进行偷袭,不许开炮。高波号在队形最外侧,遭美军攻击后中弹,舰长小仓随即下令还击,结果炮口火光暴露目标,还击得越多,被击中的越多,最终被击沉。)

上一代“高波”号从未与中国军队进行过任何交战,所以日方认为这个舰名不会刺激中方(想象一下假如日方派一艘叫做“吉野”或者“西京丸”的舰船访华会有怎样效果)。

然而,运气不佳的是,“高波”号2004年发生了一次事故,至今一些设备还有影响,始终未能完全修复(高波号作为首舰,一些设备带有试验性质,修复比较复杂)。在6月初进行最后检查的时候,结论是依然不具备100%参加访华活动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日方最终决定更换访华舰艇,由舰况更好的“涟”号前往湛江。上一代“涟”号曾参加过对中国上海的登陆作战,所以相对来说不如高波号更合适,但是目前看来也没有引发问题,日方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舰首次访问中国。允许对方军事力量的访问,在两个平等国家之间意味着相互信任关系的重要发展,以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的影响而言,这次访问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海上自卫队幕僚长赤星在“涟”号出发前,曾发表讲话,称“中国是对于我国安全保障来说重要的国家。两国首脑的相互访问,以及这次护卫舰的访问派遣,都是基于这一观点。去年,中国舰艇对日访问,促进了两国对安全保障方面的相互理解,对地区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这一访问,也是寄望深厚的。

然而,日本的新闻界,却对此表现得极为平静。无论是各大报刊还是电视里的新闻节目,都很难找到这一新闻的蛛丝马迹。即便是网络上,也鲜见报道。今天日本的新闻话题,主要围绕着发生在千叶县的“木村芳雄灭门杀人案”和东北地区地震的重建进行,政治话题也局限于福田政府的“政策攻防”。“涟”号对中国的访问,仿佛被遗忘了一般。在日本最先刊出“涟”号到达湛江的,竟然是法新社的日文报道!而日本各大新闻社,到发稿为止,除了时事通信社和《产经新闻》作了简短报道以外,各大报刊还没有更加详细的报道。(今天早上看了看,依然是没有)。

根据对日本新闻界的了解,这种情况,大体反映了两种背景。

第一,日本的新闻巨头都与政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针对一些敏感新闻,如果政界有着较多顾虑,可能与媒体通气,减少甚至“默杀”有关报道,以为政府保持较好的舆论环境。

以中日关系而言,双方一反多年来徘徊对立的状态,通过首脑互访和在中国大地震发生后的相互合作,实现了稳中有升的目标。双方在东海问题等领域的合作问题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然而,多年来双方民间对立的影响并未消失。以中国民间舆论而言,一方面对于日本在中国大地震期间的援助活动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另一方面也对日方在救援活动中炒作自卫队军用飞机来华话题深表戒惧,认为日本方面有利用中国方面好意的嫌疑。以日本国民方面而言,一方面感到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和有利一面,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中国发展带来的压力感。这种矛盾心理的发酵,造成东海问题双方达成共同开发的双赢式协议后,日本政府遭到民间舆论强烈攻击的意外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降温,日本政府会遭到“外交失败”的指责,中日关系升温,日本政府会遭到“媚中卖国”的攻击。对于中日关系问题,日本政界有一种“不知道国民会怎样想”的无力感,冷处理双方关系中的进展和问题,或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与中日东海问题上双方在新闻报道上都持谨慎态度不同,这一次中国方面对此的报道看不出低调。新浪网开了一个专题来讨论这一话题,图文并茂。显然,这一次日方的低调报道,主要是为了在日本国内避免问题。

曾担任日本自卫队中部训练总监部报道对应室主任的掘田圣道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无力感,反映的是日本国民目前对于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在中国步步发展的新亚洲政治环境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只能是对于双方关系中任何新的进展都报以过分的警惕。

在这种情况下,理应是新闻大热点的东海石油问题和自卫队舰艇访华问题,都悄然淡出新闻版面,不能不让人猜测其背后有日本政界对新闻媒体进行控制的因素。

第二,则是日本民间对于中日关系问题关心热度的自然降温。

目前,日本社会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内政之上。由于推进医疗改革,压缩老人福利,以及高油价情况下依然推行燃油附加税。福田内阁的支持率持续下降,并有人指责福田首相“冷たい(生性冷酷)”。在小泽一郎等反对派的攻击下,自民党政府岌岌可危。在小泉时代积累下来的日本高国债,高赤字等政策问题,逐渐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对于“改革”失望的日本民众更多关心与内政有关的问题。

事实上,在就这一问题和日本相关采访对象联系时,相关的日本友人就曾提醒记者对此事的反应不要报太高期望。

这是因为,中日关系出现了多年不曾有过的新变化,普通日本民众尚未把握好对于它的定位。所以,出于保护心理,民间舆论此时通常都会把一些问题放大。例如东海石油的合作开发,很少有人注意双方合作给日本带来的收益,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看协议内容就直接认定日本政府肯定是做了“卖国行为”,反映了一种浮躁和过于感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自卫队访问问题成为新的焦点,恐怕只意味着它导致更加激烈的争论。

而对中日关系如果关心度下降,则意味着日本舆论逐渐远离“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标志着双方可以展开更为实际的合作。

目前来看,这种分析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日方在护卫舰访华问题上的反应。

实际上,如果看有限的相关新闻后面日本网友的评价,这种对中日关系定位混乱的情况表现得十分清晰。最受支持的几条评价有着明显不同的立场。有的并不了解访问与运送救灾物资的主次关系,担心“既然中国反对日本自卫队飞机空运物资,这次派自卫队的军舰运物资会不会遭到扣留?”担心落入中国人的某种阴谋;有的公开指责这是福田政府“媒中外交”的又一体现,表示坚决反对,目前这种指责在日本十分流行。日前自民党推出了福田身着清凉装和北极熊合影的广告,标题是“大家的地球需要大家守护”,也有日本人讽刺“干吗不用福田首相和胡的合影呢?”;有的对油价如此高涨的时代自卫队派军舰消耗大量宝贵的燃油出访表示不理解,讽刺道“回来的时候不要忘了给福田首相捎土产阿。”;还有的声称要“制造核武器,废除和平宪法,废除日美条约,与中国建立新的军事同盟保卫世界和平”,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质疑“会不会发展下去出现中美两军同时驻扎日本的事情?”,云云。

看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的确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哪怕反应在一次简单的访问上,也是如此。

[完]

元宝推荐:landlor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