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陶渊明诗文之四:《挽歌诗三首》 -- 九霄环珮

共:💬15 🌺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九兄宽厚啊

嗯,那是出自庄子的大宗师

这能不能用来作证据,有点见仁见智的味道。

需要稍微展开来说:

人有求生的本能,对死有天然的恐惧和厌恶,针对这种情况,庄子在不同地方分别开出了三种药方:

1 大宗师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以生为劳,以死为息,以死亡为安息,反而胜于劳碌。

2 至乐篇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这是其妻死后庄子鼓盆而歌的理由--死与生一样属于自然规律,不必哀伤。

3 齐物论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利用死后状况的不可知暗示死可能远远比生更美好。

这些在陶公那个时代都为人熟知并欣赏,不过,是否真能这样想是个大问题,

比如旷大不羁的王右军在兰亭序中,刚刚说完户外集会的美好: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马上就感慨起一切都会逝去,而悲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可见,庄子提供的三个方子有多大功效,名士们还是心中有数的。

回到托体同山阿,我们注意到,同与归同为平声,陶公不用归而用同是不太好解释的---他是会用归字的,自祭文即为一例。而且在文中也可以看出,归的理由是视人世为逆旅,而自然为本宅。

这本来是个支持九兄的证据,但是,这里反而引出点问题:

1 归于某处与同于某物是有距离的,既不影响声韵,意思又更贴切,为什么不用归字?

关键还不是在归与同两个字之间进行选择,而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归字是理所当然的,根本就不会想到别的字。

2 归是有理由可讲的,而诗中却没有提及这样的理由,相反,全诗前面所讲都是另外的理由----悲凉的理由。

如果采用我提出的解释,就没有这些问题,只是不大符合人们对陶公的期望罢了

说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剩下的只是各自选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