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缅怀李仲轩先生】三、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3) -- 龙城飞将

共:💬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缅怀李仲轩先生】三、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3)

首先感谢天寒水兄帮我贴了一部分资料,我敲字敲得手都软了。总算完成了这一部分,作为天寒水兄的补充。今后几天我继续把天寒水兄没有贴的内容补充上来。只是速度很比较慢,输入真是太累人了。

同时希望对武术没有兴趣的朋友也进来看看,相信同样会有所收益的。

以尚式形意解“拳禅合一”(3)

李仲轩讲述,徐皓峰撰文

开武馆,这是民国出现的形式。在这之前,中国民间要么是禁武,要么是拳团,就是操练一点实战格斗,目的也只是为了对付土匪,离武术的精深处较远。凡是武师真传的,人数一定不会很多,三五个人,才能忙得过来,教得透。

广收门徒,往往就会出现“教拳的多,传功的少;讲招的多,传理的少”的情况。其实,这不是武师们不实在,而是因为功、理是很“身体化”的东西,得身教方能体会得出,讲则讲不明白,靠着在练武场上喊几句口诀,即便是古代秘传真而不虚,做学生的也很难体会。

禅宗宣扬“以心传心”,就是这个道理。要达到学生心里去,一下子激发他,“以口传口”是不行的。我们年轻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术书,你们看了后,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总用“口令”来标示动作,或者是标榜“可用于军营练兵”。

那时民族危机,国外侵略,武术界的口号叫做“强国强种”,希望能为国出力,训练部队上阵杀敌,所以许多拳种在教授时一切趋于简化,向往能一教七八百人,一蹴而就,速成。

我的老师尚云祥(尚升,字云祥),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处世精明,不受人骗,可同时又很理想主义。我认识他时,他已经八十出头,仍然时常象青年一样爆发很大热情。他很爱国,盼望国家打胜仗,教形意拳的时候,企图一说,听的人转身上战场就能用上。

形意拳传说起源于岳飞,本就是南宋时代用来训练士兵的。一定要让形意拳在现代发挥军事作用---当时老一辈拳师都在动这份脑筋。练武术的都爱国,当时管武术叫“国术”。李存义说:“形意拳叫国术,就要保家卫国。”

李存义本身就亲自上战场,当国术馆馆长的时候一直琢磨形意拳的军体化和速成法。尚云祥延续李存义的道路,接着向这方面尝试,晚期教的拳有了简化的倾向。他这个“简化”不是简化拳招,而是想要实现说一句话片刻间便让功夫上身的效果。

后来发现不行,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智商悟性良莠不齐,内家拳的要点不在拳招,在于“神气”这种非常灵性的东西,不是动作,无法按照“口令”操习。而且简化之后发现对人的悟性要求更高,学起来更难。训练战士,还不如按部就班,繁一点好。

虽然此路不通,尚式形意拳没有成为“军体拳”,却从此形成了一种教学风格,拳理一语道破,发挥身教的刺激性。言教总是用众多的比喻,搞修辞,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身教则干脆利落,一个眼神,比划一下便令徒弟悟进去。学武还是要重身教,也正因为重身教,所以有些行为与禅相似。

禅宗有“话头”,就是突然一句话把人整个思维都打乱,就开悟了。这个“话头”从书上看,没有用,得真人和真人地冲突。尚式形意也有这种“给句话”,这句话本身可能有意义,可能没有意义,就是为了刺激。

先举一个有意义的。有一个跟日本人打过仗的军官(忘记叫什么了,很有名的一个人),是个彪形大汉,会使双刀,听说尚云祥研究一种能够速成的拳术,就来拜访。

他是真正上过战场,肉搏过的人,虽然只是粗通拳脚,但这种人反应极其敏捷,一般练武的人对付不了他的,这就是“上一次战场,抵十年功夫”的道理。他一副生龙活虎的劲头,周围有什么动静,他脖子本能的一激灵,视线就对了上去,真跟野兽一般。

他为自己的反应能力很得意,说:“我这怎么样?”尚云祥说:“很不一般。但你这反应是反应,反击是反击,没有用呀!”他很不服气,尚云祥说:“我教给你一个反应和反击在一块的法子,好不好?”

尚云祥就对他说了一句话。听完这句话,军官就服了,说这个法子太好了,用到战场上,孬种就成了好汉了,非要每个月发尚云祥一份军饷,尚云祥没要。但那个军官还真给尚云祥发了三、四个月的军饷,退回去又送来,最后一个月是从南方寄过来的,那军官后来也许战死了也许落魄了。至于那三四个月的军饷是军官个人付的还是国家部队上给尚云祥设了个编制,就不清楚了。

尚云祥对军官说的这句话,是有确切含义的,是个窍门。形意拳有练法、打法、演法(表演)三种变化,尚云祥说的这句话属于打法。一个军人上几次战场,对于实战肯定比常人领悟得多,但形意拳的打法,是经过了近两百年,几代人,上万次比武积累出来的经验,比一个人几次实战的经验肯定要高超,确实有道理,所以能让那个军官一下子就折服了。

也正是因为那军官自身有体会,所以一点就透,说给练了十年形意拳的人,可能都没有这效果。不过形意拳的打法,属于用,其中窍门说上十分钟,就都说清楚了,不是功夫,只能说是技巧。有功夫上身,才是武术。光把形意拳的打法用到战场上,拼一会儿刺刀还管用,因为比敌人巧,但上战场时间一长,就不是拼招了,而是拼体能,就必得有功夫。

就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如何让功夫迅速上身,一下子教会许多人?前辈拳师忧国忧民,是在很费心地想这个问题,不是造个“速成”的幌子骗钱。我可以肯定地说,功夫是不能速成的,能速成的是打法,但没有功夫,只有打法,也就只能欺负欺负普通人,上不了台面。

尚式形意追求“功夫速成”,但也要慢慢地练。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练太极拳,要象煮中药似的,让药性慢慢发挥,功夫最终才能有大的成就。形意拳犹如炼钢似的,一开始要猛火急烧,把铁矿杂质都去掉,所以得猛练。

可是有没有想过,猛练,练的是什么?

形意拳姿势简单,五行十二形,一个下午就能学会,为什么开始时,一个劈拳要练上一年(天资绝好又正好处于16-24岁青春旺盛期的人,也要练上4个月)?肯定不是练姿势,不是练打法,不是练发力。

形意五行拳的顺序,是金木水火土,对应上劈崩钻炮横,为什么首先要练劈拳?不会因为他正好处于五行的第一位,为什么刚练劈拳的时候,最好能三四百米一路打下去,要这么开阔的空间?练好了劈拳,为什么自发性的就会打虎形了?

练成劈拳后,按照五行的顺序应该练崩拳了,但为什么要接着练钻拳?钻拳的步法为什么是螺旋前进?不从技击,从健身的方面想想?崩拳的“崩”字怎么解释,就是一个崩劲吗?其实崩拳的妙处在于张弛。

炮拳总是双臂一磕,只有出手没有收手,练出两条硬胳膊,胡乱一碰,别人就痛,的确可以“硬打硬进”,但炮拳就是练胳膊吗?其实炮拳有隐蔽的收手,这才是炮拳所要练的精要。

横拳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到什么时候方能体会到?

-----上面这些问题,尚式形意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这句话是有实在含义的。如果一个人练了很长时间的形意拳,但是不得法,一听这句话,真是非常舒畅。的确感到好像在瞬间就长了功夫,但这只是在身上通了,身体感觉对了,以后就能自行进修了,但功夫还是得练才能出来。

其实何止“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也要十年不出门。猛练,往往还没一拳打死人,就先把自己打死了,因为强盛很容易,但要小心“盛极而衰”。强盛了之后,不知调养,精气神会江河奔流般地消耗,练武是强身,但往往练武之人会短寿,一过壮年衰老得厉害。

以前练武之人四处寻访,就是要找名师解决这个“盛极而衰”的问题,所以练出功夫后,不知道还有这一档子大事,光四处比武争名声,是自己毁自己。武术这东西是很系统的,就算你是一下悟进去的,还是要一点点练出来。否则只知有一,不知有二,只抬脚不迈步,是不行的。

当然,一个人不用功,一辈子练不上档次,就没有这个危险,当个业余爱好,是很快乐的。

形意拳是“炼拳”,修炼,要与精气神发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变化人的气质,将威武变文雅,将文雅变威武。拜老师,就是找个人能帮助自己由“练拳”过渡到“炼拳”,就不会“盛极而衰”了,永远的生机勃勃,学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为什么重要?因为一个人有谦逊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练得很好。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往往头脑都比较简单,越来越缺乏灵气,是练不出功夫的。这种人,老师也不会教的,说一句:“脑子什么也别想啊。”就什么也不管了,你也没法责问,因为有“内家拳的要领是放松与自然”作幌子。---- 这都是老师不愿意教的回避法,说些貌似有理的话,哄得你乐呵呵的走了。

武术的传承是不讲情面的,不是关系越好教得越多,许多拳师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传的,你的人品,连老师都赞成你,当然会教你了。练武是“孝”字为先,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没有人会教他,每日要以“忠义理智信”来衡量自己,忠诚,义气,礼节,智慧,信用。

一个人有了这种内在的修养,心思就会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师选徒弟,主要看他的气质是不是清爽,浑浑沌沌,就说明他心理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可能患上了隐疾,眼光没有一点慈祥,只会凶巴巴地瞪人,可能现在打架厉害,但看他将来,无不是患病而亡----徒弟找师傅也是这个标准。

想着用武术去欺负人干坏事 ---- 太可笑了,折腾不了几年,就把自己作死了。

还有一种回避法,就是打出“穷文富武”的幌子。以前科举,就是几本书,哪里都能借到,不用费钱,而练武得吃好喝好,把自己养好了,而且要提供老师的食宿,把老师供养好了,因为练武必须得身教,师徒最好一块生活一段时间,所以费钱。

现在的体育运动员拿金牌,没有物质基础是不行的,围着一个人,有教练、医护多少人?每月的营养品有多少?居住条件有多好?严格来说,武术也要这样,所以尽可以说,你的财力不够,从而拒绝你。

古人的生活很清苦,功夫一样练出来,不是不要营养,而是有个方法(形意拳的一些内功),不用花钱一样得来,养不好身体是练不好拳的。练武的人得会吃,不是说当美食家,吃根黄瓜都像吃了根人参似的,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但男人一过四十,就不要强求自己的消化能力了,还是得食品精良。

不过“穷文富武”是个幌子,老师真正看上你,没有财力是不够的,只有人品不行,旧时代的拳术名家都是自己贴钱养徒弟,什么叫“入室弟子”?吃、穿、住、用,老师都包了。

所以求学,求是求不来的,不如好好的养身体,基本功上了档次,做好自己这块材料。尚式形意的特点是“给句话”,多少人找尚云祥,不奢望能拜师,就是求给看看,给句话。这句话,你程度不到,给了也没用,引不起效果呀。徒弟处于紧要关头,老师的话不管用,这是老师有问题。

尚式形意的速成法,就算是解释清楚了,一听“速成”,就以为不用费心费力,不要资质、基础,真能短期速成,这是错误的。

再说一个军体拳的故事。中国的军官知道尚云祥在研究训练军队的拳法,日本人也知道,日军占领北京后,就找上了尚云祥。日本人知道尚云祥绰号叫“铁脚佛”,日本人信佛,但跟中国不大一样,好像是被砍了头就不能去极乐世界,那时的日本人不怕死就怕砍头,所以拜佛就是求这个,隔着种族,他们的心理很让我们费解。

那时武术界称呼“仙”“佛”的很多,就是个江湖名号,没什么特别意思,而且尚云祥对自己的这个名号,是很不喜欢的,但日本人一听绰号有个“佛”字,就不一样了,所以他们来是毕恭毕敬的。

他们要尚云祥教拳,当时尚云祥刚写了本拳论,准备发表,他们就说要印刷成小册子,在日军中派发。尚云祥一口拒绝,那本拳论也就不去发表了,藏了起来,几十年过去,可能丢失了,没有传下来。

日本人总来劝说,每次都很有礼貌,后来突然翻脸了,抓了尚云祥的几个徒弟(好像是四个),他们都没能回来。

当时有一种说法,日本人抓他们,不是为了威胁尚云祥,而是退而求其次,师父不教让徒弟教,这四个人到了日本人的榻榻米上,脚下一用力,榻榻米都碎了。日本人都觉得真是“铁脚”,应该是尚云祥的看家本领,就让教这个,他们一教,伤筋震骨的,学的日本人,腿都出了毛病,严重的下肢瘫痪,一怒之下就把这四个人给害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那四个人给抓到日本本土去了,至于他们在日本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是尚云祥研究军体拳的典故,尚式形意风格的形成,除了拳术本身的自然发展,还有时代背景的激发,这一点是可供人深思玩味的。对于“拳禅合一”的口号,尚云祥以自己的方式去实践,有着“给句话”、“炼拳”的具体路数。尚式形意的观点、风格,还要尚门的后来者去印证发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