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一些个人感想】中国博士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 饭粥天下

共:💬37 🌺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一些个人感想】中国博士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把天涯上的一个帖子剁吧剁吧,再加上点私货,就包了这么个四不像的东西: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日前透露,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我国培养的博士已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

中国是怎么在博士教育上“赶英超美”的呢?

“法宝”—— 扩招

不少高校在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时,把争博士点数、扩大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作为重要的办学工作。有的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包括整体引进其他学校的学科团队、大量聘请校外兼职博导等等。一名导师同时带10多名博士生、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学生无法接受导师指点进行学术训练的情况,在高校中并不少见。

九十年代前期北大中文系规定每位老师只能带一个学生(不太清楚是不是把硕士博士分开算的),而且还必须隔一年带一个,现在是每位老师,只要能带的,硕士博士加一块得好几个,这已经比顾海兵说的“1个教授要带20个博士生,每人每天只能指导几分钟”要好很多了,但仍然足以让人感慨。俗话说的好,萝卜快了不洗泥。十几二十几个博士硕士一锅烩了,质量肯定是难以保证的,除非博士们个个都能像当年的毛泽东一样,自学成才。

扩招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求的刺激才是绝对性的因素。

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在于社会存在对博士学历的旺盛需求,除了高等学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按要求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纷纷提出学历门槛要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的学历为博士;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这导致一些人不是为了追求学术发展,仅仅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而攻读博士学位,包括一些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

拿我自己来说,硕士的专业实际需求缺口很大,而全国的博士点本来很少,每年出炉的博士也不多,且硕士已经对实际工作游刃有余了。可是我们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主要是高校)非博士不要,甚至愿意要一些不对口的博士,也不要我们这些对口专业的硕士。就业压倒一切。在这种形势驱使下,短短几年时间,这个专业的博士点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了。至于“这个专业需要那么多博士吗?”“这个专业有那么多合格的博导吗?”这些问题谁在乎呢?

而这种心态对正在读博的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博士”的外壳最重要,“博士”的里面怎么样没有人在乎,那为什么还要把学术苦苦做上好几年呢?(这一点最可怕,是从根本上摧毁“博士”赖以存在的价值基础)

不过这所谓的“最大影响”也许只是我一厢情愿,事实上很多高校已经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商界、政界人士进行“共享”了,相当一部分博士研究生是老板、是官员,对他们来说,“博士”头衔下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他们所在乎的。所以在感叹“半数以上博士生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是一种资源浪费的时候,考虑一下这些官商博士,感叹也许会轻一点。

(高校、研究机构要博士装点门面,也还可以理解,像那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个“烹饪博士”——论文题目为“试论菜肴味道和加热温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有点夸张了。)

结论:中国的博士教育不仅发展速度堪比当年的“大跃进”,结果也和“大跃进”差不离: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

都说物以稀为贵,当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大家说本科生不好找工作,至少得读个硕士;硕士毕业的时候,用人单位说我们现在只要博士;现在咬着牙在博士的漫漫征途中挣扎,却发现博士也开始贬值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