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读】一封有意思的信 -- 陈郢客
应当客观公正地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是很大的,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尤其是在重工业方面。但同时,由于当时实行的“一边倒”政策,苏联的集权化管理方式也被同时引进到了中国。现在回过头来看,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坏的,而在当时,苏联的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圣经,是没有人敢于提出半点怀疑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是不会不意识到这些的。
非常难得的是,当时二初轧厂的孟厂长对初轧机超压下实验非常支持,这是一位解放前经常领着工友到鞍钢大白楼闹罢工的老工人,虽说没有什么文化,却对工厂十分了解,是一个十分正直的老人,对这个年轻人十分重用和信任。“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吧,出了事我来担着。”正是有了这样的干部参与,才使得初轧机超压下实验有了前提和成功的可能。
那一年,宋必达34岁。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不仅说了“七分人祸”,还说了“错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党内不纯,地富反坏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利用我们的错误,添油加醋,兴风作浪,又进一步加重了错误的恶果。’”他说防止党内有人搞修正主义,说过“高级干部中有,青年干部中也有。”
他和毛四清运动的分歧亦是:毛指向官僚机器当权派;他指向地富反右坏,指向基层干部,还搞了20%的名额啊。——最后是毛收摊的。
连贯看下来,——我们或许会有新的反思。
刘邓当政——谁也不会搞“鞍钢宪法”的,——它真是昙花一现。
毛知道“两参一改三结合”意味着什么,——可是文革,各地争权夺利,大家都冲政治上,——宁可拉起一派斗另一派(这个容易)——利益集团们对“两参一改三结合”,哪里会有动力呢。
我们今天,重温昙花一现的“鞍钢宪法”——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的问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鞍钢宪法怕没有那么理想 5 胡一刀 字288 2008-09-18 07:08:01
🙂鞍钢宪法昙花一现。邓72年给毛写信,经济后来还是他抓 1 陈郢客 字159 2008-09-18 23:04:13
🙂鞍钢宪法出身不好,出在大跃进时期;后来再无机会推行实践了 3 陈郢客 字294 2008-09-18 08:47:34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创始人宋必达的儿子写了篇文章。
🙂鞍钢宪法是中国首创的,是与“马钢宪法”较劲的。 6 陈郢客 字1306 2008-09-18 07:39:06
😉这个,唱点反调。。 钱二 字322 2008-09-18 09:09:25
🙂“人民不总是正确”这句话要看适应范围的。 枫之华舞 字382 2010-01-05 06:14:30
🙂鞍钢宪法的“精髓”有没有用?我们今日能不能化用? 8 陈郢客 字1759 2008-09-18 09: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