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学佛的思考 -- 没有人
《坛经》付嘱品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你见其中的帽子,我见其中的纲宗。
另外,在佛教内,特别是禅宗内,祖师临终,都有所付嘱——对弟子们有一定的交待,里面有一些要抉择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应好好地研究一下。
心的作用,首先是感受,也就是因为外缘的刺激而引起心内的感受,也才有所谓的心理活动。感受之后就要想,就要对所感受的东西加以整理、归纳。行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行就是行动。外来的刺激引起了思想的活动,有了认识,接下来就行动。识又是什么呢?识具有了别的功能,就是对外境、对受想行都有再认识,再归纳,再整理的作用对内对外起到领导的作用。
五蕴就会成了这么几个方面。你看,这个还是“因缘所生法”,所以我们说:“五蕴皆空”。若从另一角度来分,就成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又叫六根,也叫六门。与这六个相对应的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又叫六尘,也叫六入。六根与六入相互对应发生作用。加在一起就是十二处。六根、六尘相互作用产生六识。从简单的眼界、法界、到意思界,再从耳界、声界到耳识界,乃至意界、法界、到意思界,总共十八界。认识宇宙、万事万物都不出这十八界。为什么叫界呢?界就是领域,就是界线,它们各处于自己的领域界线之内而不产生混乱。如颜色和眼睛是一对,它不可能了和耳朵连在一起,眼睛是听不到声音、嗅不到气味、摸不到软硬冷暖的,这些功能不能乱。因为有其他相应的根和识。所以宇宙万物尽管复杂,但它并不混乱,因而才有因果,才能建立稳定的认识世界。
六祖为什么要在这里大谈这些内容呢?我想六祖有其用意的。因为禅宗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看来很简单,又不立文字,书也不必看。这对自己,你有那个因缘,你开悟了,这个路子当然对。但如果要给众生说法呢?太简单了不行。如同现代有的人学祖师,任何人来请教,他都不开腔,什么都不说,那怎么行。要度众生,总得有相应的手段,自己对佛教的法相也不能是外行,不然怎么能算是佛教呢?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六度万行这一类基本知识是应该知道的。而作为一个法师或禅师,更应对此有深入的研究,你才能给众生说法,也才能度人。现在讲法相的人“谛、缘、度、蕴、处、界”,这是法相的总纲,谛、缘、度是佛教修行的总纲,而蕴、处、界则是对宇宙现象总的分类。把这六个字的原理弄通了,那么,整个佛教的纲领也就抓住了。以后不论你学禅宗、天台、华严、唯识、净土,哪怕密宗,才有基础,也才能深入,不懂这些,那么你对佛教内的任何宗派都没有入场券。
对那些学习禅宗的人而言,仅仅知道什么“心外无佛”、“即心即佛”、“直指人心”是绝对谈不上了事的,而且是危险的。你必须学习佛教的基础理论,了解佛教的思想体系后,才能选择某一宗派进行专修。你若对禅宗感兴趣,还得屈尊就驾,先学习基础知识,再拜一位老师指导才行。而对于禅宗内的师家而言,就必须精熟这一切,而且要具备使用六祖这“三十六对法”的功底,不然盲棒瞎喝一气,成何体统。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说得好。 2 加楠 字611 2008-10-10 10:52:21
🙂哈,又赚一个通宝:) 没有人 字124 2008-10-10 06:19:50
🙂兄台若以为我在诘难禅宗恐怕是误解, 3 没有人 字1269 2008-10-10 06:16:04
🙂不为争论
🙂精彩!花。呵呵,可是明显"没有人"兄看不懂你写的。*_^ 2 加楠 字508 2008-10-10 10:07:52
🙂兄台说的也有道理。 没有人 字140 2008-10-10 10:32:08
🙂不可说,并不是不能说 3 不同的蚕 字1876 2008-10-11 00:18:33
🙂蚕兄对这个“不可说”阐述清晰,很有功力。 没有人 字296 2008-10-11 0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