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千树万树夏蝉鸣 -- 梁子

共:💬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千树万树夏蝉鸣

千树万树夏蝉鸣 老红眼儿又来了!

----本文转自世界日报之世界周刊

今年 5、6 月间,美国东部的格鲁吉亚、田纳西、肯塔基、伊利诺、印地安纳、密西根、俄亥俄、北卡、维吉尼亚、西维吉尼亚、马里兰、德拉瓦、新泽西、宾州及纽约等15 州的居民,会见识到全世界最大的「虫口」爆发,到处将有成千上万的蝉出现,密度可达到每英亩 150 万只!

这种一寸半大的蝉,全身漆黑,头上有一对大而鲜红的眼睛,所以媒体向来以「老红眼儿又来了!」 (The Return of the Old Red Eyes!) 的标题来报导此种蝉。??的发育期间颇长,幼期在土中时期长达 17 年,故名「十七年蝉」。蝉类的幼期,通常在 1-5 年间。

除了「十七年蝉」之外,美国还有发育期也长达 13 年的「十三年蝉」,两者通常合称「周期蝉」 (Periodicalcicada ),属于同翅目蝉科里美洲独有的 Magicicada 属。

「十三年蝉」有四种,「十七年蝉」有三种。这些「周期蝉」,只见于洛矶山脉以东。「十七年蝉」分布较广,「十三年蝉」则以南方各州为主。这两种蝉又依照每次出现的次序,各分别为数种「子代」 (brood),而且以 1893年出现的那一批为第一子代 (Brood I)。此后根据出现的次序,每批依次以罗马数字编号。所以「十七年蝉」的编次是 Brood I 至 Brood XVII,「十三年蝉」的编次是Brood XVIII 至 Brood XXX。

不过「十七年蝉」有5个子代、「十三年蝉」有10个子代,早已相继绝迹了。各子代的分布范围差异很大,有的只限于数百平方英里内 (例如「十七年蝉」 Brood VII 只见于纽约州西部的 Finger Lakes 一带 ),「十七年蝉」Brood X 则遍布 15 州 ( 也就是今年光临的这一批蝉 )。有些地方 (如北卡、维吉尼亚、马里兰等州 )这两种「周期蝉」都有,不过要每隔 221 年 (亦既 13 乘 17 ),两者才会同时同地出现。可是从 1893 年至今,尚未有两者同时同地出现的记录,所以至少还要等 100 多年呢!

上一次「周期蝉」的出现是在 2002 年。特别的是,那年「十七年蝉」的 Brood VIII 和「十三年蝉」的 BroodXXIII 同时出现。不过 Brood VIII 只见于俄亥俄州、西维吉尼亚州和宾州,Brood XXIII 则遍及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密苏里、密西西比、肯塔基、田纳西、伊利诺和印地安纳等州。所以两者虽然同年出现,并没有同地出现。

下一次「周期蝉」的出现是 2007 年,是「十七年蝉」的Brood XIII,只有发生在爱阿华、伊利诺、印地安纳、密西根和威斯康辛等五州。

「周期蝉」的生活史

金龟子和蝴蝶的发育过程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期,属于「完全变态」。蝉经过的是卵、若虫和成虫的。若虫除了尚未有羽翅及生殖器官之外,与成虫的形体颇为接近。这些长久蛰伏地下的「十七年蝉」幼龄若虫,经过五个龄期,到第 17年的春天,业已发育成熟。

羽化的前几周,成熟若虫开始挖掘通往外界的隧道。此时但见树下遍布小洞,有些形如烟囱。羽化之夜,成千上万的若虫在日没沉西之后,不约而同离开地洞,蹒跚地爬到附近的植物上停歇。片刻之后,虫体从头、胸背方开始纵裂。一会儿,乳白色、柔软的成虫便从裂缝处出现,以脚紧抓若虫壳慢慢挣扎之后,才把身体挣脱出来。

若虫的壳称「蝉蜕」或「枯蝉」。脱壳羽化后,要过四至六天翅变硬了,体色也变了,才成为一只能飞能叫的「周期蝉」。

成虫只活几个星期。雄蝉第一腹节的两侧有发音器,故昔称「蝉以胁鸣」。雌蝉在同一位置只有听器,谓之「哑蝉」。雄蝉叫声,喧噪贯耳,且可远传一哩外。雄蝉被捉时,便作出「吱─吱─」惊骇叫声。??们常聚集在一块「高歌合唱」,来招引雌蝉。当雌蝉闻声而至时,博得青睐的雄蝉就一边接近雌蝉、一边发出「求爱声」。雌蝉则以颤动翅膀来示意,接受雄蝉的「求婚」。交配之后,雄蝉相继死亡,数周来高吭急促的蝉声,这才逐渐平息。

不会鸣叫的雌蝉,开始用产卵器在嫩枝条上,切一连串 Y形的缝,产下 20 多粒卵。每只雌蝉产 400 到 600 粒卵,产卵既毕,也随即「香消玉殒」。6至10周后卵孵化,第一龄若虫钻入土中,在地下以口器刺吸植物根部的汁液为生,17 年后再以成熟若虫现身地表。

「周期蝉」的生活史这么长,每次又数以万计地同时出现,这是动物界独一无二的现象,也是??们得天独厚的种族繁衍的条件。虽然美国有一种专门捕蝉的胡蜂 (俗称Cicada Killer ),但是雌蜂每次也只能螫一只蝉,使??麻醉,还得「抱」??回地下洞,在蝉的身上产个卵,把洞室封闭之后才继续捉,所以「治蝉效率」很低。

真正大肆捕杀「周期蝉」的猎人,倒是蛇、鼠、鸟、蛤蟆,甚至于猫、狗等动物。不过「周期蝉」这种「不出则已,一出上万」的策略,让捕食者一下子怎么吃也吃不完,造成「过饱现象」,而对「周期蝉」倒足了胃口。再者,因为这种「食物」只有每隔 13 或 17 年才出现一次,而且不久就又隐匿地表,所有捕食者本身的数量,也无法配合地相对增多,来掠取如此众多的「周期蝉」。试想那一种动物,能依靠隔那么久才出现的食物果腹,而能生存?

所以自然界里,一向没有专门捕食「周期蝉」的天敌。不过倒是有一种团孢霉属 (Massospora) 的虫生真菌Massospora… … cicadina,专门寄生「周期蝉」的若虫,而且代代传染。这可能是导致有些「周期蝉」的子代,早已相继绝迹的主因。

在中国,蝉的若虫为菌类寄生,长出角状子座体(stroma),不能羽化而死亡者,称为「蝉花」或「冠蝉」。蝉花可入药,据说有治小儿惊痫症的功效,蝉蜕亦有同效,且能止疟疾。

这个初夏虽然会到处都是「十七年蝉」,但是??们既不咬也不螫人。蝉的那种由四根长针所构成的刺吸式口器,只适于穿刺植物组织吸取汁液。雌蝉的产卵器,也只用在嫩枝条上切缝产卵。??们也没有毒,更不会传染疾病。不过太多蝉集中在树上刺吸汁液或切缝产卵,小树还是无法承受这种创伤,会导致枝条折断过多而死。

雌蝉似乎对橡树、枫树、山茱萸 (dogwood)、果树及果核树(如胡桃)有偏好,不喜欢常绿树。所以「十七年蝉」一开始出现,就要用网罩来保护贵重的小树。树干部分要绑??完备,以防雌蝉趁虚而入,沿著树干爬上去产卵。至于大树以及不满三年的果树,也最好等蝉期过后才修剪,以便清除严重受害枝条。接著施肥,来促进生长及伤口的愈合,避免导致疾病。至于在地下的若虫,虽然为数相当可观,因为生长极其缓慢,每次刺吸植物根部汁液时「胃口很小」,对树的伤害,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蝉的种类

中国古人对蝉早有研究,殷墟甲骨上已经有蝉字,铜器也有蝉形的饰纹。蝉可能也是殷代富贵人家所喜爱的珍贵食品,并且是用来祭拜祖先的东西。所以不但餐具上刻有蝉纹,还把玉雕刻成蝉?H,让先人含在口里。周代及汉代古墓中出土的玉、石蝉?H,都具有蝉的眼睛、口器和听器的形象。

东汉王充撰《论衡?无形》篇云:「蛴螬化为复育,复育转而为蝉。」所以蝉的地下若虫,古称「蛴螬」,出地羽化前的若虫,称「复育」,不过现代昆虫学家,将金龟子的幼虫总称为「蛴螬」。古人夜以火取蝉,称为「耀蝉」。《荀子?致士》篇云:「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清王先谦《集解》曰:「火必明而后蝉投焉,蝉以阳明为趋也。」可见古人早就利用蝉的趋光性来捕蝉。

据宋代陶焚撰的《清异录》记载,唐代长安人有赛蝉的风俗。他们聚蝉较鸣,以久暂为高低,称为「仙虫社」。蝉,俗称「蜘祥」或「知了」,古称「蜩」。《诗经》里〈豳风?七月〉便说:「四月秀衫,五月鸣蜩。」;又〈小雅?小弁〉有:「菀彼柳斯,鸣蜩?G?G。」;而〈大雅?荡〉亦载:「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好用寓言的庄子也在《逍遥游》提及「蜩与学鸠笑之。」,这些古文中的「蜩」,就是指「蝉」,可见「蜩」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名词。

汉代的扬雄《方言》,依照蝉在各地的方言,将??们归纳为九类。可惜形态记载简单,无法逐一考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将「蜩」分为:马蜩、螗蜩、??蜩、茅蜩、寒蜩数种。

蝉大约有1500种,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依据周尧、雷仲仁等人 1997 年整理的《中国蝉科志》,中国已知种类达 227 种,最大的是「蚱蝉」(体长 40-48 毫米)。此蝉大多数栖息在杨柳上,夏月鸣声甚大而单调。明末的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植柳可以邀蝉」,所邀的谅必就是蚱蝉吧?入药用的蝉蜕,一般用此蝉之壳。

此外,喜昼间集体合唱,鸣声作长吱的是「赭祥」;喜欢傍晚或清晨合唱,鸣声雄壮的是「夏至祥」;秋季昼间,鸣声如鸟的是「黑婉祥」,也叫做「寒蝉」。还有那 5、6 月间从早到晚,作「吱─吱─」鸣叫声的「蟪蛄」,以及 7、8 月,昼鸣夕刻不鸣,音如「鸣鸣鸣─」的「鸣鸣蝉」。「春蝉」栖松林,只发生于早春。「红娘子」又名「红蝉」,清晨栖草间,动作迟钝,容易捕获。至于那分布全中国,深秋鸣声凄急的,就是历代诗人笔下的「寒涎」。台湾大约有70余种蝉,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台湾熊蝉、蟪蛄、茅蜩、黑翅蝉、薄翅蝉及体长只有两公分,常见于草丛之间的草蝉。

「蝉」的台湾闽南话叫做「暗晡蛴」。台湾各地有不同版本的「暗晡蛴」儿歌,我们南部乡下流行的是:「暗晡蛴,哮咧咧,哮要嫁;嫁何位?嫁竹顶,竹顶无搓圆。嫁海??,海??无绿豆。嫁海鲎,海鲎处处飞。嫁西瓜,西瓜人爱台 (杀 )。嫁秀才,秀才秀连理。嫁老鼠,老鼠钻入孔。嫁渔翁,渔翁爱钓鱼。嫁蟾蜍,蟾蜍爱吃蚊。嫁水桶,水桶要贮水。嫁著一个癞哥鬼!」

蝉姑娘到头来还是没嫁到好丈夫。一到夏天芒果快要成熟的时候,我们就结伙在树下,一边唱著「暗晡蛴,哮咧咧,哮要嫁……」,一边在树下寻声觅蝉。

捕蝉之前,要先刮一小块芒果或柚子树上的黏汁,黏贴在细竹竿的末端。握著竹竿抬头仰望找蝉,然后对准蝉身「点」下去,把蝉黏住。此时被逮捕的蝉,「吱─吱─」地发出惊骇叫声,附近的蝉也多闻「声」飞逃。我们就转移阵地,到另外一棵树下去寻觅。

蝉是「至德之虫」

在《伊索寓言》中〈蚂蚁和蝉〉的故事里,把蝉写成夏天一味玩乐,好逸恶劳的懒惰虫。等到冬季,向勤劳的蚂蚁乞讨不到食物,只好挨饿。中国古人可没这么说!

汉末的曹植在《蝉赋》中赞扬「蝉」说道:「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长吟。声????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物而无求。」晋朝傅玄的《蝉赋》也对「蝉」赞不绝口地说:「美兹蝉之纯洁兮,惠阴阳之微灵。……及无 而自得兮,聆商风而和鸣。」晋人陆士龙的《寒蝉赋》中说,昔人称赞鸡有五德 (注:即「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五德 ),而写赋歌颂。

他认为其实蝉也「才齐其美,独未思之,而莫斯述」罢了,陆士龙接著替蝉说项:「夫头上有蕤,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所以古人心目中的蝉,是志行高洁耿介之士的象征,不是《伊索寓言》中,好逸恶劳的懒惰虫。可见中、西对蝉的观感,可说是相去悬远了。

诗情话蝉语

蝉向来是诗人骚客吟咏的题材,《御定全唐诗》里就有953 首诗提到蝉。雄蝉之所以叫个不停,是为了求偶,达成繁衍后代的使命。??们因为种类的差异,而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可是蝉声在不同时刻、不同心态以及不同的人物听来,却有截然相异的情趣和反应。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云:「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襄阳在长安落榜后,流落秦中,穷愁潦倒,蝉的叫声更助他悲伤的情绪。宋代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就说:「齐女怨王而死,尸变为蝉。」给蝉一个悲凄的身世。

本来蝉鸣很难断言就是哀怨之声,但听在身经南宋覆国之变的王沂孙耳里,就在他的《齐天乐?蝉》道出:「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认定了庭中绿树上的蝉鸣,就是齐女魂魄在诉怨呢!

唐张仲素《秋闺思》诗云:「碧窗斜月蔼深晖,秋听寒涎泪湿衣。」思妇一觉醒来,心头本来就已无比寂寞。那秋虫的悲鸣,更使她不禁泪下如雨。宋赵彦端的《点绦唇?途中逢管粹》云:「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他乡遇故知本是快事,但想到自己已是旅人,却又送走了另一位旅人,最后反而没人送自己,只得独自行进。这种难以言喻的愁苦,只有用凄切的寒蝉鸣声和黯淡的夕阳余晖来形容。

得到唐太宗屡次称赞的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美号,他的《蝉》诗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古人认为蝉鸣是藉秋风之力,才那么响亮。虞世南认为是「居高」,而非「藉秋风」。虞伯施托物言志,而带有自况的意味。骆宾王因为上疏论事,触怒了武则天而遭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他在狱中听到秋蝉高唱而作的《在狱咏蝉》诗云:「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即借蝉来比喻自己,因为环境恶劣,才能无从施展,小人谗言,直言难达天听。蝉鸣在骆宾王听来,竟成了患难呼声!

李商隐的《蝉》诗云:「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义山因为受牛李党争影响,抱负难伸,所以借蝉自喻清高而贫困难饱,怎样自辩也是无人理解,是满腹牢骚与无奈。

梁朝诗人王籍,存诗不多。他因泛舟若耶溪,触发归思之情,而有《入若耶溪》诗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千年绝唱。「蝉噪林」应该是喧嚣的,但是真的静寂无声,反而不觉其静。倒是众蝉的单一鸣噪,反而映衬出山中悠闲静谧的气氛。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即用无所事事的动作,表达倾听秋蝉鸣叫的心态:是听,是无物、无我、无心的聆听,让诗人的清闲和悠然,跃然纸上。

陆游《乌夜啼》词云:「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陆放翁罢隆兴通判后,入居山阴 (今绍兴 )镜湖之滨。因为受到村居生活的陶冶,心情比较宽畅,而能够体味到「枕上听新蝉」的欣趣。

张潮的《幽梦影》说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G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躬逢「十七年蝉」出现之年,千树万树夏蝉鸣之际,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何所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