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长久以来对王阳明感兴趣,但一直不得要领 -- 耶林
王阳明格竹失败,为什么失败?
关于任爱杰兄所言的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或者说我们两个中有一个人对王阳明的思想脉络理解有关键的、常识性的错误,在此说出来,以待方家。
主要是格竹的事情。
第一:
对于格竹,我的观点如下:
王阳明格了几天几夜竹最后失败,是其早期的事迹,其也并非是按照王学来格这个竹子--那时候他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思想体系,其和其朋友一起,均是按照朱熹所言“万物皆有天理”的精神来格竹,想从竹子身上格出竹子自身所谓的天理来,但是他的朋友和他先后都失败了。对此,王学诸多著述中都有论述,我想这大概可以称作是常识么?--也就说,这件事,是否定了朱熹,而非否定了阳明。
从这件事情开始,或者之后王阳明回想起这件事情来(他自己后来提过此事),他根据此事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天理本不应该静态的、一味的往竹子之类客观的实在物上去追求,而是应该求诸己心,而且是应该在动态中--“行”中去发掘天理。
也就说,王阳明格竹的失败,是朱熹思想的错误所导致;其也恰恰开始了或者支撑了王阳明对天理探求方法的转变,对王学来说,其是个反面教例,是个开端,这个教例也是王阳明自己拿出来举例的。而不是您所认为的,王阳明因为其王学的缺陷,所以才会去猛格竹而失败,格竹失败成了结果--这种理解是颠倒的、违背常识的。
证据在此:
王守仁《传习录》原文:
【318】 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著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 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 某因自去 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第二:
所以您说的“王阳明追求天理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也是在错误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对您的这一句
王阳明的“天理在心中”、“知行合一”,和按朱熹学说要求去格竹相比,王阳明显然在追求他和朱熹的共同语境的“天理”上,是进步的。而您所说,王阳明实质上是佛家,我也不敢苟同,王阳明自己是不承认的,我则也是比较反感这种佛家大包大揽的说法,照此说来说费希特(J.G.Fichte)是半个伯克莱(G.Berkeley)也可以哦。
但我所遗憾的是,无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他们所言之天理之中,都是将自然哲学和伦理学合二为一而混淆、混同的,自然哲学在其中只具有抽象的、模糊的、浅薄的、局限于表面自然现象的意义。如果能够在思维上将“天理”自觉的分为“自然哲学”和“伦理学”,那么像博物学家、植物学家那样的去格竹,肯定能大有收获。
我认为,中国古代科学之所以没能够进化到近代科学,与中国哲学的强烈伦理学性质有关,而这个又恰恰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的非宗教性有关(恕不展开了)。
自然哲学没有能够从哲学传统中分离出来,以支持古代科学的进步,最有文化士大夫将中国最优秀的智商、最高的文化素养和最古老的教育传统,几乎全部放到了求圣与修身之上,这不能不讲是一种遗憾。
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种照亮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巨著,不会出现在古代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讨论】论花开 可拜上将军 字310 2009-03-19 21:19:20
🙂推崇王阳明的原因在 何恤之 字20 2008-11-02 05:08:36
🙂关于王阳明的书 kp3408 字152 2009-03-19 16:58:40
🙂【原创】王阳明格竹失败,为什么失败?
🙂没什么好遗憾的 踏翅 字205 2009-03-19 01:43:21
🙂【讨论】致良知 1 可拜上将军 字299 2009-03-18 21:33:48
🙂【讨论】回复:王阳明格竹失败,为什么失败? 3 涉雪之狐 字2070 2008-11-05 21:56:44
🙂竹子和天理 卓娅和舒拉 字544 2009-03-19 0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