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嘉木读诗-柏舟 -- 南方有嘉木

共:💬12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嘉木读诗-柏舟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柏舟》清越,描摹微茫心绪,关注个体感受,在爱情、婚姻、祭祀等重大事件之外,吟诵个人情绪和操守。 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首诗,尤其第一节。24个字,情、景皆备,只抵人心。

就这首诗,一直有两派意见,一说是大妇被众妾所欺;一说是丈夫为宵小所侮。 无论本事如何,我觉得《柏舟》是抒怀诗的鼻祖,后世悲叹知我者谓我心忧的屈子,中夜不寐起坐鸣琴的阮籍,太白为何慨叹高堂明镜,三变酒醒晓风残月,易安独上兰舟,容若牧马西风,所为何来?

耿耿不寐之时,莫因乎如有隐忧,萦绕在怀,觉心绪微茫欲诉之言辞而不可得。所以,见出后八个字的好,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往复读第一节,恨不能载酒湖上,扣舷而歌了。

有时候我想,人生而为人,实在是很哀伤的一件事情。《薇娥丽卡的双重生命》说个体感受的不可传递,诉说和身体的亲近是我们渴望被抚慰的本能,但是即使有人倾听,即使爱人在侧,仍可能感到绝望的孤寂。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去看,不去触及,但每个人其实都会有和自我的个体孤寂感受相遭遇的时刻,或许西望月明,或许日落平野,或许众人喧嚣,或许车水马龙。

就像契坷夫的那段话,当久久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深邃的苍穹,不知何故思想和心灵就感到孤独,开始感到自己是绝望的孤寂。叔本华在悲观论集里也洋洋千言地试图证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孤独。

诗中所谓的隐忧,为何几千年来不论起因,都能打动人心?或许正是因为个体的孤寂和绝望其实无法消解,即使现世完好,快乐如意。更何况现世通常并不完好?多少事情我们无法自主,出生,病痛,灾祸,生存,爱情,生而为人,不过是上帝巨手拨弄之下的一粒细沙……………

这首诗的第二、第三节完全是喷薄而出,一意贯之,非常有气势。虽然忧伤难以自遣,但是很执着,或许是坚持操守,或许是一往情深,数个“不可”的连续使用,这份执着真是力透纸背。

第四、五节又转为自省,说坚持是容易的,待冲冠之气平息,体悟周遭的压力,又觉出哀伤的绵延,以及一些无力。

所以《柏舟》的好正在于它写出了人心的矛盾和挣扎,因为人性本就如此。一味地坚持或奋发,那是样板戏中高大全的人物,而一味地埋怨宵小自怨自艾,那是无法解脱的祥林嫂。

另外,泛舟,在我的映像里,其实都是有归隐的心思在里头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中国士子政治失意时可以依赖的精神归宿。不知道柏舟是不是也有一些这样的情绪。

可能也是有一点的。遇到挫折,想要逃避也是本能,世事如此纷乱,竞争如此激烈,所爱的人就是不能相守,也许都会叫人生出隐遁的念头。泛舟江流,此生随逝,从此桃花流水见鳜鱼不归,难道不好么?像陶潜,像张渔父,像林逋,可是他们真的快乐么?他们的隐忧何曾真的消散?不是一样夜半折磨地他们不得安生,必须诉诸诗词一浇块垒而后已么?

柏舟,是有那么一点逃避的感觉的,可是终究没有逃,尽管说“不能奋飞”,但正因为有奋飞之想,才会有不能之叹。不逃避的不仅仅是现世遇到的挫折,不逃的还有生之为人所不得不面临的绝望和孤寂,因此还是选择生。千万不要以为这个选择是很容易的,大多数人的“生”其实是根本没有去选择而盲目接受的结果,大多数人不过是没有亲面那个选择的点而已。老舍等文人为什么沉湖?为什么会有安乐死之辩?

因为柏舟,还想到聊斋里头王六郎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说一人一鬼的交情。许,为人,爱夜半泛舟湖上饮酒,真为好酒么?可能也是因为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吧。王六郎,为鬼,后与之同饮,人生(鬼生)得一知己,半载之久,夜夜湖上对饮,谈些什么呢?感情那么深厚。但终有一别了,此后再不能相见,王六郎化为风送许一程。

这个故事和《柏舟》都属于同类,一种清远寂寥的情绪,没法子坐实,在可说不可说之间。

然后都用了酒的意象。人生得好友清饮,实是至乐。出国前,曾和二友聚饮,各携清酿,快事。可惜人生聚散,此景估计今生难再。

关键词(Tags): #嘉木读诗#诗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