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物史观和力量史观的碰撞——史、九庐山会议读后 -- 达雅
大家的反映比我预想的好得多呀,人来疯一把,补一段。
庐山会议中,忠诚的共产党员彭德怀等被打成了《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这个过程很有代表性,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毛泽东时代“反党集团”的演化方程,大家不妨把各个“反党集团”代入检验是否成立。我是觉得基本都对得上,而以庐山会议最完整。当然了,是“基本对得上”。
step1: 有一群人,姑且命名A方,因为种种原因,得意忘形,严重损害或威胁了另一群人的利益。第二群人姑且命名为B方。这个局面的特点是,A方表现活跃而抢眼,B方拥有更强的政治力量和政治运作水平。
step2: B方巧妙地接近毛泽东,设法寻求毛泽东的支持。这时的特点是B方在行动,A方浑然不觉。B方的手法是“谈话”“告状”,而毛泽东几乎就立即倒向了B方。读得多了觉得老毛真是老糊涂了,谁告状他都信啊。后来想想,这一方面是因为B方手法巧妙,能从左右,砍不砍红旗,社会主义未来这些毛泽东非常敏感的点上打动他,另一方面,实力强大的B方其实是在要求毛泽东摊牌,“要我们还是要A方?”
step3: B方在某个特定关键时刻发难,指责A方"反对毛主席",双方辩论(有的干脆省掉辩论,直接拿下)。这时的特点是,B方挟毛主席打A方,A方苍白地辩护“我没有反对毛主席”。毛泽东站一边看,顺便挑动一下,说说“历史上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看双方力量对比,掂量最后搞掉谁保下谁。
step4: B方胜利,A方被打成“反党集团”,头头下台。毛泽东和B方从A方分子中找一些能用的,“批评帮助,治病救人”,最后“过关”。一个“反党集团”就这样诞生了。
因此,各个“反党集团”其实并不反党(林彪集团暂不论),他们的对立面也完全知道他们不反党,但更知道只有把他们打成“反党集团”才能让他们下台。
正是:
“不搞派性”是派系高手的通行证;
“反党分子”是忠诚党员的墓志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咳~ 49年以后的历史要连续地看 鳕鱼邪恶 字1045 2008-12-21 19:24:17
🙂我反对的就是这种“事后连续地看” 1 达雅 字187 2008-12-21 21:53:42
🙂比较同意鳕鱼的观点 3 唐一介 字660 2008-12-20 22:09:00
🙂补一 反党集团演化方程
🙂花 坚持的阿甘 字78 2008-12-02 04:30:30
🙂B方倒台之后怎么A方还是‘反党’啊 fakeone 字85 2008-12-01 22:17:14
🙂因为没有建立下台机制 1 达雅 字116 2008-12-01 22:34:44
🙂‘平反’可是有的 fakeone 字91 2008-12-01 22: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