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久公子谈货币(七) -- jugojl6

共:💬16 🌺1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久公子谈货币(八)

所以,钱有意义吗?有意义,对于微观个体才有意义的;钱没意义吗?也确实没意义——从整个社会群体系统来说没意义。换句话说,微观的个体,企业、老板乃至于芸芸众生,被异化成守财奴,被异化到去崇拜货币这个自己弄出来的神,情有可原;

但一个社会群体系统(的领导者,调控者)要是看不到他该看到的这点奥秘,那就糟糕了。

现代社会里,人,要赚钱,公司,要赚钱,国家,要不要赚钱?赚什么钱?

国家,是一个群体,在自己这个群体内部,自然有自己的货币在内部流通,在完成它客观上所能够完成的社会任务。而一国放眼周身海外,他为什么要钱?要什么钱?这种钱显然是国家之间的交易(很大部分是两国的微观私人之间的交易)可以接受的货币。这就是国际货币。

在古代乃至近代,国际支付通用贵金属,则16世纪西班牙属地美洲的里亚尔银币可以熔化成中国的银锭或者波斯王国的银饼而直接化入社会成为无形,国家官吏倘若不征收关税,则手上不存在什么“外汇储备”。而现代货币制度中,(基础)货币起源于国家力量之创设,所以货币这个“人造的购买力概念”在穿越国界的时候,就会跟画皮里的妖精一样留下一层皮——这层皮,就是外汇储备,他换上一层新造的新皮,这就是新创造的国内货币。

这层外汇储备用来干嘛的?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国际分工,或者一国要进口不能生产的物品,无论是上游的原材料还是下游的个别消费品,就必须进口,所以,和正常的企业中保留现金的本来面目一样,是为了应付国际收支使用的。

但是,很显然,外汇储备对于一国来说,只能是应付国际收支的工具,而不是目的——这比企业要更进一步。企业求财等于是股东求财,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其实是实物产品流,情有可原;一国如果把外汇储备当成目标,是完全的本末颠倒,对于本国国民活在世界上的意义的重大扭曲。

挪威,是老天爷特别关照的一个国家。神说,要有油,于是挪威就有了北海石油。石油出口太多,进口货物花不了那么多美元,所以挪威积累了全世界最大的世界货币池——挪威国家养老基金(海外分部),遵照华尔街高级金融顾问的建议,该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货币投入到美国等国的股市中,变成一个个闪动的数字符号,每天经历着浮盈或浮亏。

太平日子过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有个傻小子跳出来说:基金总经理先生,我国的这些外汇储备作为财务投资投在美国股市上,就是每年财务收益不错,又和俺们挪威渔民兄弟有什么关系呢?(且不说在最近的一年多里挪威各个海外基金损失惨重)

“财务收益”,如果没有转化成实际的产品流为国民所享受,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挪威国家养老基金海外部是不穿衣服的皇帝。挪威的外汇储备,应当用来购买国外的设备,把它们年久失修的公路铁路好好改造一番。

挪威,毕竟是可以小富即安,他的争论,只是是否把这些飞来横财真正化作他们生后上锦上添花而已。

咱们中国,那可就是要命的事情了,因为,这涉及到这样一个充满着哲学味道的问题(不是俺故作深沉):

我天朝13亿子民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

我天朝的总理作忧虑状,做出商人算账的姿态:啊,我们这个外汇储备啊,要实现保值增值啊,我们是成立了国家投资公司了啊,这个公司每个月要给我们财政部“支付利息”啊,我们财政部又要给央行的外管局“支付利息”啊,这个利息又是人民币计算啊,所以我们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是必须要得到 5%(美元兑人民币贬值年速率)+3%至少8%的年收益才能保值,高于8%才能增值啊,怎么办啊,每天醒来都是这个数字在眼前晃动啊,好紧张啊,哇啦哇啦哇啦。

吼吼,又是利息,又是保值增值。按照这位总理的思维,当年凯歌高奏的日本人可谓该死,他们的日元从1966年的360日元兑换1美元变成1982年的140日元兑换1美元(这段时期基本是日本产业帝国的辉煌建设时代),该国外汇储备的“巨亏”真是超过腰斩的程度,简直可以算“膝盖斩”。而印尼当年的大贬值真是一个好办法,一口气就贬值5倍,这样咱们的外汇储备资产就能瞬间增值5倍!所以日本60、70年代的首相都是民族大罪人,印尼的哈比比是大功臣!

还有我朝部分爱国学者,也做忧国忧民状,天天大谈美元贬值欧元增值,一会说(外汇)资产(的人民币计价的)贬值是对人民的犯罪,一会儿又说这些资产进行货币的转换是不可行的,因为你手里的贮藏的外汇形态,极多美国国债,美国国债集中抛售会带动整体外汇储备mark to market价格的剧降。结论:咱中国人是天生贱命,天生就是被外国人绑架的料。

很不客气地说:这总理和这些学者,都是知识上的糊涂虫,尽管他们可能的确发自内心的“忧国忧民”。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经营是否得当,应当结合一国生活的根本目的来看,那就是,是否有利于本国生产产品流的稳定或稳步扩大增长,以及是否有利于让本国的国民享受到了日益丰富的产品流。

如果一个国家,在前一段时间因为自己的企业对外销售产品,积累了不少外汇储备,弄出很大的一个美元贮存池子。过一段时间,等需要动用的时候,一些原材料价格不可逆的持续上升,而且未来没有可能下降,结果发生了国际普遍的通货膨胀。那么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运作,从产品流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亏了,因为该国国民让出了很多的产品流,却没有在未来的产品流上得到应有的补偿——因为贮存的外汇库的购买力下降了。

如果该世界货币来衡量的国际商品价格,时有涨落,那么就不可以说该国的外汇储备运作,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只能是随风逐雨。

如果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维持在一个相对于其经济体系运营所必需的规模上,那么应该说是服务了国家,名副其实的实现了其功能。

如果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是增多,而且是相对于其经济生产规模超速增大,那么这就仿佛一个商人一样,去极力的追逐货币,把这些追逐的货币,不是物尽其用,而是关起门来欣赏——不管是欣赏他那纸钞上的雕刻版本花纹,还是欣赏自己外管局管理系统上不断上升,不断闪烁的的外汇证券资产不断上升的总额数字。归于一句话:把手段当目的,变态。

如果一个国家,并不需要海外的产品,或是通过海外控制的长期合约,已经保证了自己必需类的商品的未来供应流,甚至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支付。那么,它过去储备下来的外汇储备,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就是飞回湮灭,也无伤大雅。当然,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外汇储备所仍然具有的国际支付手段的功能角色,创立境外的与本国连接的经济生产分部,建立以本国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体系,为本国与所涉及的国家的人民带来更丰富的产品流,那自然是多多益善。

因为,要紧的是产品流的供应和分配,而不是那些财务数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