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地英豪——匈奴传奇 -- 龙神将

共:💬119 🌺6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三节 单于们的黄金时代 下

让我们将猎骄靡的故事暂时先放下,先来看看新一代匈奴领袖军臣的状况。老上留下他的是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匈奴帝国,其疆域已扩张到超过汉朝领土面积的4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那位忠诚又狡诈的国师中行说在竭力辅佐他。当然,还有一大堆后妈等着军臣同志收继,在这一点上中行说先生是一点忙都帮不上了……

军臣单于是个性情中人,具体表现在公元前160年刚娶了和亲公主收了大笔嫁妆,公元前158年冬天就宣布断绝和亲大举率军入塞。如此做法实在令人寒心,汉朝嫁一个公主过去——虽然是宗室的公主,连两年的平安都保证不了!中行说先生在其中倒了多少坏水虽不得而知,不过很有可能是他挑唆军臣以攻汉来立威。此次匈奴分兵两路各3万骑攻入上郡和云中,汉朝百姓被杀掠甚重,匈奴兵锋横扫汉境直至长安。经过一月左右的蹂躏后,汉文帝终于从各地调来援兵,匈奴军队照例拍马便走,汉军照例至边塞止步,只有无数双愤怒的目光射向那些远去的胡儿背影。

公元前156年,48岁的汉文帝刘恒驾崩。这位由政变将领推上宝座的皇帝性情坚忍,虽然他踏着吕雉亲属后代的尸体上台,可是在对匈奴的政策上依旧延续了汉初以来的和亲安抚政策。没办法,没有实力就只能做缩头乌龟,逞能的下场惟有国破家亡。他面对着的是匈奴帝国上升时期的三位单于,所能做的就是在严加防御的前提下不断从内地向边境充实人口实施屯垦,并大力鼓励养马。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专门建立了饲马制度。国家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齐天大圣当过的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刘恒在个人生活方面非常俭朴并提倡薄葬,轻徭役与民休息并废除肉刑,并尝试解决尾大不掉的诸侯国问题。由他开始的“文景之治”为汉帝国默默积累力量,他的国家和人民在痛苦中默默忍耐。

在公元前162年向老上单于送出和亲公主的时候,刘恒布告天下说:“我不英明,不能施恩德于远方,因而使境外有些国家时常侵扰生事。边远地区的人民不能安定地生活,内地的百姓辛勤劳动也不得歇息,这两方面的过失,都是由于我的德不厚,不能惠及远方。最近连续几年,匈奴都来为害边境,杀我许多官吏和百姓,边境的官员和将领又不明白我的心意,以致加重我的无德。这样长久结下怨仇,兵祸不断,中外各国将怎么能各自安宁呢?现在我起早睡晚,操劳国事,为万民忧虑,惶惶不安,未曾有一天心里不想着这些事情,所以我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在路上礼帽车盖前后相望,车子的辙迹道道相连,为的就是让他们向单于说明我的意愿。现在单于已经回到从前友好相处的道路上来了,考虑国家的安定,为了万民的利益,亲自跟我相约完全抛弃细小的过失,一起走和平的大道,结为兄弟之好,以保全天下善良的百姓。和亲的协议已经确定,从今年就开始。”

刘恒一直到死都在忍耐,但是军臣不想忍耐,他在刘恒驾崩前一个月再度大举入塞。垂危中的刘恒派御史大夫翟青到匈奴军中求和,军臣傲慢地答应和亲。公元前155年秋,新即位的汉景帝刘启将一位宗室的女儿送上了通往塞外的漫漫不归路……

要说匈奴对汉朝休养生息积累实力的后果毫无预见是不公平的,因为一个帝国在它的上升期需要如树木伸展枝叶一般地拓展其影响力,而两个强大帝国之间毫无缓冲区域的结果就只有不断碰撞,最后决出胜负。汉与匈奴互为天敌,和亲换来的是喘息时间,只要力量的天平还没有大幅倾斜到一方压制另一方,和平就绝不会到来。可是匈奴并没有彻底毁灭汉朝的实力,于是从冒顿时期开始反复入侵其实也是一种主动出击削弱对手的手段。匈奴以不足汉一大郡的人口要想保持对汉的优势,惟有不断地依靠掠夺和杀戮来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在这种思路支配下,出现的情况就是如《史记李广传》所言的“汉文、景之世,匈奴军臣单于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军臣和中行说从没有放弃过对中原的监视,他们在等待机会,一个能够彻底压倒汉朝的机会。他们其实并不需要等待多久,因为汉帝国内部正酝酿着一场超级风暴。

公元前154年,匈奴帝国最大的机会来临了:“七国之乱”爆发。虽然七国之乱的爆发有诸多起因,例如刘启当年因为下棋的纠纷打死了吴王刘濞的王太子的旧怨,以及刘启一上台就按照晁错的办法过于急促地开始削藩的新仇等等,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原因:大伙都姓刘,都是老流氓阿邦的嫡系子孙(刘濞是刘邦的亲侄子),为何唯独你小子能做皇帝?刘启开始幻想能够通过杀尽晁错九族的下作手段争取和平,但是叛军公开打出给汉帝国换新老板的口号彻底让他绝望了。就在中原大打出手的同时,一份来自赵王刘遂的邀请摆在军臣的眼前。对于这种天赐良机军臣自然不会放弃,他率军赶到汉朝边境准备实现当年冒顿“原游中国”的夙愿。可惜造反的刘家王爷们实在是不争气,只三个月就完全失败。造反的七个诸侯王六个自杀一个被杀全部完蛋,汉军再度赶到边境严阵以待。看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就此拉倒,军臣气得恨不得给刘遂改名为刘未遂。

对于军臣的意图刘启自然心知肚明,傻瓜才会相信匈奴使者所说的“单于特来协助皇帝平叛”。贼心不死的军臣此后又开始频繁入塞劫掠,为此刘启不得不在公元前152年连送两位公主和亲,其中有一位是他自己的亲生女儿。从送亲生女儿和亲这一点可以看出匈奴对汉朝威逼之极,以至于刘启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的牺牲了。而由于有那位“挨千刀”的中行说存在,宗室女冒充皇帝女的戏码就此宣告结束了。军臣收下宗室女公主和嫁妆后立刻大婚,一度完蜜月就派遣使者去跟刘启说:刘先生,我们之间的感情破裂了。刘启纳闷说:这是怎么搞的,刚送去新娘你们单于就变卦啊?使者宣布经过权威专家中行说公公的鉴定,你们送来的是赝品!并且经过追查后发现此前的每一位新娘都是赝品!合着我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大单于这么多年都是做你们诸侯王的女婿啊,你们汉朝皇帝从刘邦那老东西开始就做了我们匈奴这许多年的便宜老丈人,这个帐要怎么算才好?其实汉朝送宗室女和亲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每一位宗室女都在行前接受过册封,在法律意义上的确是公主身份。前两代的单于之所以不计较是因为公主是否皇帝亲生并不重要,冒顿和老上看重的是和亲这种汉朝带有臣服意味的外交表态。中行说出塞几十年见过多位和亲公主,为何直到这时才忽然“恍然大悟”提醒了军臣呢?其实这是匈奴对于丧失了消灭汉朝的最后机会感到焦虑的表现,他们对于“文景之治”的长远效果心知肚明,但又无法予以有效干扰,所以只能以这种无赖的外交逼迫和威胁来维持自己的强者姿态。当然,对刘启而言他还没有与军臣翻脸决裂的把握。匈奴依旧处于最强大的时期,汉朝只得继续保持守势。该牺牲就得牺牲,哪怕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于是在郑重道歉之后,刘启15岁的女儿南宫公主在泪眼朦胧中泣别长安,踏上了不归之旅。以上记载见于宋代的《册府元龟》,而在《史记》和《汉书》则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还说,在武帝为母亲找回失落在民间的女儿时,皇太后还召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俱来谒见姊”,这样看起来,似乎刘启再度忽悠了军臣一次?不管怎样,这一年的确是连送出两位和亲公主。为了平息军臣的怒火,并拉拢匈奴各阶层人士,除了送上公主之外,汉与匈奴又再度开通关市做起了生意,一时之间和平共处似乎又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军臣在志得意满中暂时放下了屠刀。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到了公元前148年春季,汉朝燕地边境居民再度听到了暌违16年之久的胡骑呼哨!对于这次匈奴背盟入侵汉朝是有心理准备的——已经被背盟了那么多次,倒是这次和平能持续这么长时间才是怪事一桩呢。刘启在这一时期已经初步抚平了内战创痕,他继续招募徙民充实边地,并大力扩展养马业。至此汉朝的军马生产已经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这就为以后的大反击做好了充分的条件,没有强大的骑兵是不可能战胜匈奴的。汉军骑兵已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并且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骑乘较矮小灵活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和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骑乘高大健壮的战马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环首刀,这种武器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战术,这也是汉军在实战中“师从”匈奴的结果。除此以外,还提拔了李广、程不识和郢都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守御边境。其中雁门太守郢都被匈奴畏惧如神,直到他去世为止,匈奴不敢进犯雁门,平时只好在草原上用树枝扎起郢都的人像然后乱箭飞射泄愤。程不识用兵严禁进退有据,与匈奴作战鲜有败绩。而李广则更留下“飞将军”的千古美名:匈奴入侵上郡时,李广率百余骑与匈奴数千骑相遇。汉军士兵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急忙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于是李广率军不退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不到二里的地方才停下来。匈奴军队看见这一小股汉军竟敢跑到自己面前下马解鞍躺在草地上休息,实在是摸不清头脑。匈奴人比较淳朴,一般没有自杀的风俗,所以也认定面前这些汉军不会是来寻短见的,此外汉军也没有将精神病或脑瘫患者集中编队的习惯,所以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了:此为诱饵,后有伏兵!看着匈奴骑兵果真不敢进攻,李广心里更是有底。忽见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瞭望,李广飞身上马冲上前去射杀匈奴将领接着回到队伍中继续休息。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军队始终不敢前来攻击。毕竟他们身在汉境,害怕在夜间中伏受袭,于是大伙商量出一条妙计来——第二天早上李广起来一看,匈奴已经趁夜跑路了……由此李广更是威名远扬,以至于军臣专门下令:遇到李广一定要捉活口,他要亲眼见见这位传奇英雄:“令军中,得李广,必生致之。”

虽然汉朝已经国力大增,可是刘启还是谨慎地保持守势,因为他面对的实在是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匈奴。对于匈奴而言,在军臣时期的确已经膨胀到帝国的巅峰。但是巅峰也即意味着下降即将来临,从他对背叛的猎骄靡奈何不得已经可以看出,匈奴的国力达到了临界点,再也无力扩张一步了。对于汉朝,虽然军臣试图以反复无常的故伎予以控制,可是他始终没能阻止敌人积蓄力量的过程,充其量只能减慢速度而已。就在这次背盟之后,刘启第一次没有派使者恳请和亲,而是整军备战。就在第二年,史无前例的事情出现了:不满军臣统治的匈奴徐卢、于军、赐、陆疆、仆黯、范代和邯郸等小王和部落首领率众归降,这是匈奴贵族第一次大规模归降汉朝,他们都被封为列侯。在此之后,匈奴贵族和官僚投奔中原的趋势有增无减,公元前145年,匈奴东胡王卢它之归降汉朝,也被封为亚谷侯。这一系列的高层背叛是匈奴帝国由盛转衰的危险信号,从冒顿时代开始的内部稳固的优势已经转移到汉朝方面了。

军臣意识到汉朝积蓄国力已达到危险的程度,尤其是汉朝骑兵力量的迅猛发展使他不寒而栗。此时中原已经是“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军又改良了马甲和马鞍,使战马能得到护甲保护并便于骑乘。由于马匹众多,自然带动了民间的兴趣。汉朝社会崇尚骑射作乐,从皇家上林苑伴驾至民间聚会,汉家子弟都以驱骏马竞风头为荣,骑着母马出门竟然会遭到耻笑。就在公元前146年,御史大夫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十岁以下的成年马出关,也就是说此刻汉朝的马匹数量已不亚于匈奴,甚至有向草原倒流的现象。军臣不肯坐以待毙,他决定将敌人扼死在襁褓中。为此他于公元前144年大举进攻上郡的汉军养马场夺取战马,此战中汉朝官吏和士卒抵抗到底,牺牲2千余人。公元前142年,匈奴攻入雁门,太守冯敬战死,匈奴屠城而归。这一系列较量说明匈奴的实力尚在,虽然它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而汉朝已不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婴儿,匈奴难以再度深入汉境骚扰。公元前141年,怀着无法降服匈奴的遗憾,48岁的刘启含恨而终。他为了自己的帝国奋斗一生,牺牲了老师、好友,甚至是心爱的女儿。他将皇位留给了16岁的儿子刘彻,怀着无限的担忧和希望离开了人世。刘启远去了,在他身后是他和他父亲历经两代励精图治后积累起来的丰厚家底,在新任皇帝刘彻手中即将发生震撼世界改变命运的大事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