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白话之诗词启蒙 -- 张声语

共:💬71 🌺1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大喜
家园 不敢说指点,彼此互相商榷吧

关于诗词文化底蕴的讨论,我们首先应该要确认一点,那就是:诗歌是一切韵律文学之母。而就我国来说,词这种文体诞生较晚,又被称为诗余,而且最初的作词文人又是李白这样的顶极大诗人,因此,词的文化底蕴就有部分是自诗继承而来的。

如我以前引用的一个例子,郑文宝的《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就很像唐朝韦庄的《古离别》:“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是江南”,当然,郑氏在第三和第四句上作了创新。然后周邦彦甚至又将郑氏的整篇改写为《尉迟杯》词:“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而石孝友的《玉楼春》又把船变为马:“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

至于雅俗问题么,本来也没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本不以雅俗而区分高下,仅需看作者是否能用真心写出真情而已。一旦一种体裁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过分讲求义理,追求典雅,脱离实际,结局就只有衰落。

众人皆知,唐代是诗歌的高峰,不过不应是以数目来论的,我没作过统计,但宋诗的数目,估计不在唐诗之下,仅陆游一人便写了过万首诗歌。可是宋诗的艺术成就自然远不如唐诗,诗中讲求义理和道学的内容过多,令人生厌。宋人反映喜怒哀乐的手段从诗转变为了词,比如宋代几乎少有很好的情诗,却有大量缠绵悠扬的爱情词句,因此词才能在文学史上达到巅峰状态。

当然,当词也流于形式,不能再确切表露内心的情感时,人们自然会选择新的艺术体裁,那就是曲。

每一代都不乏有伟大的文学家,而文化底蕴也会随着时间而越积越深厚,问题是如何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体裁,而将其表述出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