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诗杂感 -- 南方有嘉木
好友在博客里头说到,近人不习平仄,做诗如顺口溜。同其说。但也不能因此而非今,毕竟诗词好坏并不仅在平仄用韵,立意、格调、遣词、取譬做好了,也可以有佳句。譬如作《诗经》者未必讲平仄,依格律,但是字词的音韵之间自有呼应,吟诵之时有畅滞之别,后人说《诗经》是四言平仄,16种模式,不过是整理,我不相信先民先创平仄模式之法,后作《诗经》。
近人难做好诗,一来不得不感叹佳句确被前人写仅,毕竟汉字也就那么几千个,搭配来搭配去生出来的变化也有限。古人用香玉喻美人,我们总不能说此女难得,如同I-Phone。
二来估计和语言文化环境也有关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我们现在读来是文言的诗词,可能放在创作的那个时代,不过明白如话。古人从小教习即习对句做诗之法,诗词并非都是阳春白雪,甚至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从小学就必须学政治课一样,是必修课。大家有共同的话语平台。
但是,如真要好好欣赏古诗词,去体味诗词的好坏,近来渐渐感到还必须得学点平仄格律。不然对诗词何以为好,何以为劣的体味有流于肤浅之虞。
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里头就文学欣赏说的这段话,我非常喜欢,录于此:
“ 文学创作造诣之高者,必其能以有形之文字描刻无形之情愫,情景相融,浓淡兼宜……文学之欣赏亦以入化为极诣,就有形之文字紬绎其无形之情愫,彼我互糅,悲喜与共,无差无失,相若而相遇;所谓“以意逆志”,入而与之俱化也。则知创作与欣赏,固一以贯之耳。创作在能“刻画入微”,而欣赏在能“体贴入微”也。”
元好问诗云,“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正有苦心人,举世几人知?……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更如曹雪芹之“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惜读者体味不深,恐读者不识苦心。
我平常书包里放一本小书《诗境浅说》,用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来看。此书专论唐律唐绝作法,倾力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体味诗境之妙,非常好看,推荐一下。作者俞陛云光绪时探花及第,其子俞平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读诗杂感
🙂诗境浅说,倒是很久以前买过一本。但是惭愧的很, 1 火星草 字780 2009-02-12 11:07:59
🙂火星大哥此话极妙,可浮一白呢: 1 南方有嘉木 字167 2009-02-13 15:09:40
🙂是因为看到河里有些大侠的文字, 火星草 字176 2009-02-15 13:28:27
😄看到这句,眼都绿了: 南方有嘉木 字262 2009-02-16 12:12:26
🙂花顶好帖—— 履虎尾 字20 2009-01-07 20:18:48
🙂是的,嘉木浅识了 南方有嘉木 字0 2009-01-08 21:47:53
🙂冒个泡,呵呵 aokrayd 字80 2009-01-07 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