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和本嘉明兄商榷关于汉字拼音化 -- 羽羊

共:💬140 🌺10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以汉语为本位来思考拼音问题(上)

羽兄是坚持以汉语为本位来思考文字的前途问题,值得欣赏。我觉得,只有认清我们自己的语言到底是什么,才能更好地运用它、爱护它、发扬它。

汉语的发展有它特定的规律,不才对语言有点小小的癖好,斗胆总结如下

1、声母简化(古汉藏共同语中有大量的复辅音声母,如KL、PS等,如今在藏语、缅语等其他汉藏语言中还有保存,但汉语中已经彻底消失)现在只有23个声母(21个基本声母加Y、W两个零声母)参考:百度百科-藏语

2、屈折消失(古汉藏共同语中的屈折形态,特别是动词时态,让位给状语,汉语彻底孤立语化,失去了词形变化的能力。)参考:百度百科-藏语

3、声调分化(北方方言最为明显,入声消失,形成现代四声,极端情况的甘肃方言片区,甚至有二声调和三声调方言,造成大量的同音字,如楼下提到的赵元任的著名的SHI文)参考: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

4、声母简化(在普通话中,-m尾音消失,只有24个韵母)

5、基本丧失造字能力(赋予单音节以意义的能力,除了近代以来创造的化学用字如氢氧氮等),发展出强大的造词能力(双字词:道德、电脑),保持对周边文化的辐射能力(对日韩越文的影响),对音译外来语产生强大的免疫能力(cement-水门汀-水泥)。

1-4点,与历史上汉语人群同阿尔泰语系人群的交往(狄(?)、匈奴内附、五胡乱华、鲜卑改制、沙陀内附、辽金、蒙元、满清)息息相关,南方诸方言则经历了少数民族的语音语法混入汉语的过程,比如粤语的6-9声调,不少来自百越诸族。第5点,原因见仁见智,但这个特征是很难否认的,即使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也见证了“互联网、鼠标、笔记本”等新兴词汇的产生和普及。

由1-4点可以看出,汉语已经丧失了语音要素的多样性,这个特征的最有力应用就是:各种汉语双拼方案。(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正好用标准键盘容纳下)。从另一方面讲,要实现区分声母、韵母、声调、同音字四项功能的线性化拼音方案(去除声调符号,仅用26个字母来表达),对阅读造成的困难将陡然上升,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抵消拼音化带来的便利。在考察中华文化圈的日本、朝鲜、越南成功推行表音文字的过程时,汉语与它们的异同,尤其是第5点,特别关键。当它们放弃了汉字之后,吸收新词汇的机制基本上靠音译来实现,这对汉语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blog”这种译无可译的东西,也要由高人翻译成带点文学色彩的“博客”或“部落格”才会被广泛接受)。

中文拼音化的实践,有拉丁字母化和基里尔(俄文)字母化两个方向,前一个在抗战前期的陕北苏区得到相当程度的实践,是为建国后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来源之一。(斯诺的《西行漫记》第六篇第五章“人生五十始”)。后一个方向的实践,主要是苏联人为东干族(19世纪迁徙到俄国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民后裔)创制的“东干文”,这里是引自北大中文论坛的例子:“东干文转写表及诗歌片段”。说句题外话,该例中“拖拉机”、“播种机”等词汇都是直接来自俄语,与日韩越语脱离汉文化圈之后的借词现象相同。

从上面的实践可以看出,汉语文字拼音化,是能够实现,并且在特定条件下已经实现的,但是作为替代方块字的文字,并不理想。所以问题的核心,是“怎么用好拼音”的问题。这个“怎么用”的出发点,就是尊重汉语的历史规律和发展现状,把汉语(特别是普通话)说好用好,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推广之类宏大的目标。离开了这个出发点,背离了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所有的讨论都是空谈。我期待严肃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这也是我在河里跟踪这个问题很久,最后选择在羽兄帖下续貂的原因。

下面我想借羽兄的人气,和各位切磋一下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将拼音与汉字、汉语结合起来,使得在海外成长的孩子保持母语。我自己对这一点是有迫切需要的,现在孩子快该学说话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中文学习环境,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中文,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光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