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抗联为什么失败 -- 史节
其实,你没看明白我的话,不是不存在剥削,但剥削的方法和程度与关内有很大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东北的地主家并不是时时需要雇工,一般来说都是大家族结堡聚居,长工不是普遍存在,但是“炮手”倒是经常有。确实地主里边也存在剥削起来很厉害的“精英”,但相对还是个别少数。而且,部分类似合作社的大家族,是否应被划为地主,当时即有争议,一部分被分出来成分化为“富农”,后来也被“打倒”了,造成分割出来的家庭,生产生活困难,出现很多上吊、投井自杀的。现实就是确实存在冤死的,这点我们永远不能否认。
土匪、胡子,更是复杂,据一些本地地方志记载,原始、正宗的山林队,都是拜毛文龙的...史料上也说是附会。但是自清,东北的土匪、胡子就不少。民国,西伯利亚铁路,又带来了俄罗斯的土匪,日俄战争后,日本朝鲜匪徒也加入过来。还有因为当时东北是禁地,不允许关内其他民族进入,但是老百姓是有腿的,垦荒不成,本地破产贫民也很多,还有,偷偷采参、淘金的,以及采参、淘金的。为啥土匪、胡子多?看地理位置,离蒙古近。而且,生产黄金、冬珠、人参、貂皮、木材。被绑架过的俄国木材商的就不少。
至于你说的发动群众,近年来,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乡镇干部,也同很多农村出来的朋友进行了交流,现实原因更复杂,不能那么绝对。比如,有的地主家庭出身参军或支前,人在外面,家里土地、生产资料、财产被分了,老婆孩子无人管,人死了还不知道家里情况呢。有机会来哈尔滨看看吧,暴风骤雨-原形哈尔滨市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应该是这个名),但周边其他地方与那里有很大不同,比如阿城区,金源地;方正县,日本遗孤;双城,先有双城堡,后有哈尔滨;呼兰,原哈尔滨北部周边地区管辖政府所在地。地区发展差异太大了,政策却一刀切。tg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执政群体能力水平不足,又不能深入群众造成的。文学作品,往往只选取最激烈的矛盾,其他不激烈的地方,呵呵,你愿意看吗?政策有问题的,在大“气候“下,在枪杆子下,有多少人敢反映(确实有反映的,看过资料,自40年代末上访一直到死)?再一个文学作品=现实?
还得再说说东北的特性,不敢说了解,只是作为东北人,想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儿,跟大家交流一下,若能引起哪位大家兴趣,抽出时间深入研究东北地区一下,才是我的心愿和意图。我们东北三省,整个垦荒史,近代能够比较的只有美国的西部开发了,可东北有的不仅是恶劣环境,还有白俄匪徒、俄日侵略者、土匪、胡子、二狗子,我们的先辈用的是自己的双手挥洒的是自己的鲜血,人家使用步枪和印第安人的头皮,应该说,我们的开发史有过之而无不及。抗联时期,很艰苦,艰苦到没法用语言形容,别的不说,在齐腰深的雪窠子里长途跋涉,有机会自己走哪怕1小时试试。而且,除了被大家知道的“杨靖宇”、“赵尚志”,还有很多群众乃至伪满政府官员自发抗日,他们的鲜血,却毫不为国人所知。还有平息肺鼠疫,为东北发展做出特殊贡献,在世界近代史上,首例人类抗击疫病成功的,伍连德博士,又有几个知道?想开去,江东六十四屯的淋漓鲜血,又有多少人记得?真希望我们有足够的幸运,能够让那段悲壮的历史不被掩埋。说地主阶级剥削没那么严重,难道全国各地所有地主都是黄世仁?没有先辈的积累和遗传,自己艰苦创业的成果被强行剥夺,公平吗?没有什么“反攻倒算”的意图,只想想请大家正视下,那段历史时期,正视为国家发展被牺牲掉的群体,我们今人已无法、无从补偿,但不应吃着人家的骨肉,还让人家背着骂名。
不想再说,回到东北的一些特性:
1.政府机构薄弱,导致社会关系不同。相对关内统治稳定的地区,现黑龙江、吉林地区清末至民国政府机构并不发达,半军事管理机构多,行政机构少,统治力很弱。特别是南满铁路建设和日俄战争后,日本驻军、俄国驻军,对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又进行了割裂和控制,导致统治结构整体混乱,很多地方,疏于管理,也无人肯去管理。张作霖时代还好些。即使伪满时期,除了军事要地,周边地区控制力并不是很强,人口实在太分散了,辽宁还好些。日本的强行合村收效也并不如想象的大,自然屯仍然很多,偌大东北,成本太高,交通不便,不好找,荒山中猎户、参客、散户还是有的,但日本人找不到,抗联当然也困难,即使找到,跟随抗联的日军也很快跟来,如此而已。很多现在的乡镇,都是慢慢形成的。建国后,人口出生率提高,以及采取原住民“招户”政策,从山东、河北等地来的移民,人口才迅速增长。统治力弱,法律执行不力,治安维护不好,缺少大规模居住群体,宗族势力未形成,因此社会结构与关内有很大不同,老百姓互帮互助很普遍,守望相助思想特别强烈。当地居民,除了发配的、逃荒的、采参的、淘金的,因为犯罪被通缉,逃跑过来的也不少,比如说山东跑过来的“拳匪”,来源不一,民族混杂,不但有文人,也有很多武夫(习武之人很多),地域文化属于多民族、 多地域融合。从民风来看,东北地区居民“闯”劲儿十足,换句话说,对现有规则的不尊重现象比较严重。反正闯关东十人九死,你有地契,我一定遵守么?建设不了,破坏很容易,弄杆土枪和匹马当胡子,抢就完了,荒山又都是,哪儿不能藏身。因此,地主与关内相比,仅靠地契,没有充足武装,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土地兼并与奴役。
2.地主土地来源不同。东北地主土地怎么来的?想过没?比如:除了原有满族家庭和满族军队下辖奴隶开垦出的土地,分给旗人的很多土地都未耕种,普遍存在大量荒地。又如:被满清贵族名义占有,但由于清末控制力弱,贵族等又多在北京等地未到关外生活,造成事实荒地后被私下开垦的。再如,大量原始森林等未开垦地区(北大荒,一证)。很多闯关东的,最开始都是“淘金”、“挖参”,一夜暴富后,留在东北购地垦荒居住的。《闯关东》电视剧里演的,非常真实。清末民初,东北,特便是现在黑龙江、吉林地区,政府官员出售耕地后,迅速揽资很普遍。这些土地未经仔细丈量,往往用地理位置标界,购地者用少量的金钱,可以开垦出超出面积几成的土地。说个小故事,哈尔滨电视台2007年采访了一户满族家庭,老人还耿耿于怀,当年祖辈不会种地,把平地都跟汉族换成山坡地了,导致现在耕种费时、费力,还不能改种水田,东北土地交易相对简单可见一斑(政府机构少、宗族势力干涉少、地广人稀交流不便大规模,土地兼并困难)。
3.东北农业生产风险大,导致单一家庭生产容易出现问题。不仅仅是劳动力紧张,东北庄稼只能种一季,所以,农业生产风险相对关内,更加严重。东北的自然环境当年极其艰苦,就说20年前,我们家那里冬季气温-36、7度很正常,冬季大雪封门更是常事,没有羽绒服,没有暖气,跟现在没法比,当年垦荒环境更加艰苦,患病很正常。另一个,东北自然环境没受到大的破坏,野狼、黑熊、野猪、东北虎,对于人的威胁非常严重,黑熊冬季闯入人家的各种故事,很多。我母亲上世纪70年代,在林场“下乡”,还亲身经历过黑熊闯村事件。如果遇到壮劳力生病、土匪抢劫、野兽侵袭造成人员伤亡等等等等,再多的地也无法耕种。这时人力资源占据优势、更有堡墙、炮手等自保的“地主”家庭,抗击风险的能力就强了,既出现高利贷、土地兼并的可能,也出现了部分心善地主家庭现实中对周边农户的接济和帮助,以赢得他们的安稳定居和以后生活的互帮互助。因此,围绕大家族、地主家庭出现了一系列自然屯。现在东北地区仍有很多“x家”、“x家窝棚”、“x家烧锅”、“x间房”、等类似地名。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过于恶劣,开垦荒地,又不会打猎、设套子什么的家庭,如何筹集开垦土地的原始资金--工具和粮食,就非常重要的。东北地区,确实存在长工,但是很多都是打算赚够钱后自己开荒单干的。穷人相对关内,还是很少的,而且主要是原发性贫穷,闯关东时就一无所有。农村存在的穷人,除了由于受灾、被绑票、受害等原因失去劳动力或破产的,也有抽大烟、赌钱等不无正业的,还有些受封建道门欺骗的。说到赌钱,今天东北农村也很成问题。主要原因,应该同东北的冬季太长、天黑的太早、休闲少有关。
总的说,东北的地域特性和开发较晚导致了,东北地区地主阶层的特殊性,希望大家了解,有空多来东北看看,多研究研究。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谈论东北抗联失败,得谈一下东北特性和抗联组成。 17 雪落 字3030 2008-12-16 19:40:36
🙂确实,东北和关内之比类似于殖民地和本土之比 也要崛起 字412 2009-01-15 15:01:50
🙂可惜当年的东北农民并不给你面子 1 沉默 字271 2009-01-04 03:22:39
🙂【原创】再解释解释。再说说东北的一些特性。
🙂当时的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生产力矛盾高于生产关系的矛盾 也要崛起 字0 2009-01-15 15:12:47
🙂精辟,就是这个。西伯利亚铁路、南满铁路开始,外来侵略太多 雪落 字0 2009-01-21 18:35:27
🙂嗯,确实是忘恩负义 1 沉默 字84 2009-01-14 10:36:25
🙂我也来和一把稀泥 2 leqian 字395 2008-12-18 16: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