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黑历史中的高达30年(上)——传说的开始 -- 江城孤舟

共:💬58 🌺1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黑历史中的高达30年(上)——传说的开始

前言:这篇文章是应河里完颜陈和尚大哥的要求写的,文中出现的某些名词、人物与情节,如果您不是高达迷或动漫迷,可能无法理解。

今年是公元2009年,U.C纪元前72年,高达诞生30周年。不得不先感慨一句,时间确实过得太快,技术发展也确实更有利于流行文化的普及,在10年前,我对高达系列还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呢。那是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因为大陆大多数地区(不包括广东等能看到香港电视的地区)根本没机会看到TV版高达,就算高达系列在日本如雷贯耳,可国内的知名度依然寥寥。那时要想看到日本动画片,最常见的方法是去市场淘碟,当年在北京中关村等地凑到面前问“要片吗”的小贩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不过在其他管得更松的地区,比如我的家乡,整个大楼里全是卖盗版盘的摊位,这更是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无论如何,对我等穷学生来说,买盗版盘也是笔不小的经济开销,在那一张盘只能装个两三集,还有很大几率读不出来的情况下,是必须谨慎行事的。一部Z高达50集,要用掉十几张光盘来装,已经要费不少钱了。在对某部作品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掏腰包,有踩上地雷的风险。事实上,今天我的一位朋友还觉得V高达的盘非常不值,那就是主动踩雷的感觉。

恐怕当时的游戏迷对高达的了解要更深入一些,比如我最早就是在《电软》上才看到高达这个名称的。我要问,当年国内又有多少玩家是因为接触了SS与PS上的机战系列,才对高达有点了解,然后再想到去找碟来看的呢?应该为数不少吧?许多朋友最初接触高达,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只是那时能看到高达全系列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缺少一种整体审视高达全系列的眼光。所以在1998年,《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上刊登的《高达百年史》一文,就成为了指导国内观众入门高达系列的经典,至今仍然在网上广泛流传,里面主要是对剧情和人物的介绍,到今天来看也是不过时的。

可在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已经太老了,10年过去,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高达系列的观众成倍增长,而高达模型也行销内地。对现在的高达迷而言,《高达百年史》一文已经几乎等同于常识,再谈起其中的那些内容,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而且该文中还有些未深入研究的地方。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自己对剧情以及人物的主观理解,所以我也不想在此多谈。我只想换个角度,从整个日本机器人动画的时代背景入手,谈些高达系列的幕后知识,也就是被掩盖的“黑历史”。

然而,虽然说是当年的“黑历史”,但在网络时代,一切都无所遁形。本文所谈的内容可能有未经证实或者错误的地方,即使是正确的部分,也许作为资深高达迷或动漫迷的您,也早已经都知道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本人先为自己的无知与浅薄而向您深表歉意。文中不可避免有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请各位谅解。

请先让我冒昧地问一句,您心目中对高达系列动画的定位是什么?科幻片?战争片?爱情片?还是披着这些皮的商业片?或者是其他更深刻的理解?

可是我要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达系列,不,乃至整个日本机器人动画,都不过是“30分钟一集的模型广告”,更准确地说,应该是“30分钟一集的周边广告”而已。这种现象不是由高达才开始,而是从机器人动画正式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如影随形,深入骨髓的。虽然有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在前,但业界一般将永井豪的《魔神Z》公认为超级机器人动画的始祖,当年这部作品在日本获得了最高30.4%的收视率,而在西班牙,收视率竟然达到了可怕的80%。而各赞助厂商更在周边上赚的盆满钵满,光歌曲录音带在日本就卖出去超过50万份,而相关模型与玩具的销量就更不用说了,“超合金”之名一直在模型界流传至今。各玩具厂商从此也改变了主打产品的方向,纷纷要以动画来主导玩具生产。在这样的为了利润而竞争下,一部又一部机器人动画新鲜出炉了,可以说当年的超级系机器人动画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点子,如合体、变形、战队等等,但一个点子出炉并被市场肯定,随即就会出现无数模仿品,导致此类动画同质化倾向严重。各赞助厂商盯着玩具销量,制片方盯着收视率,如果两条表现都很好,那么要出续集继续骗钱,假如都不行,等待该作品的就会是无情的腰斩,因此产生了无数悲喜剧,这里就不再一一提及了。

然而此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动画还只是给小孩子看的,观众还没有像今天那样广泛的年龄层次。这与漫画的情况不同,日本漫画的发展当时比动画要成熟得多。在手冢治虫、横山光辉等大师的不懈努力下,日本漫画早就突破了低年龄层的欣赏层次。以手冢大神而言,其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与任何文艺作品相比都不逊色,给成年人看也一样获益匪浅。以同期的动漫作品相比较,永井豪的《盖塔》与《恶魔人》,其漫画版都比动画版要血腥暴力得多,但思想性也更加深邃,艺术性也更高。同样的商业主导模式,动画落后于漫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策限制,但另一方面,那时的日本在动画制作理念上还是保守的,确实还没有出现能推动新时代的人物。

说到高达,就必须提到“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在制作初代高达时他还叫富野喜幸。这位日本动画的大师级人物,像是脑后有反骨似的,终生都在这个行业斗争,与赞助商斗,与电视台斗,与制片方斗,还与观众斗,一切都为了贯彻他自己的拍摄宗旨与意志,虽不能说其乐无穷,但绝对是痴心不改。

“在1989年4月号的Newtype志中,接受访问时,富野被问及‘GUNDAM的假想敌是谁?’的时候,富野回答说由最初开始,他都是以电视台、动画赞助商以及SUNRISE等制作群全体作为GUNDAM的假想敌。他认为制作时就是被敌人捉住了,所以不能够自在的创作最真实的作品。如果不能够假设成这样,然后想出让敌人沉默下来(让自己自由制作)的方法,这样的人制作出来的作品他并不想看。”

这话可以算是富野的真心宣言,他这一辈子都是这么折腾过来的。在最初制作《海のトリトン》(就是在国内80年代播出过的《小飞龙》)的时候,他就因为自己独到但超前于时代的手法,而和同事们发生纠纷,当时怕制作人员事先反弹,最后一集的分镜是他瞒着所有人偷偷暗渡陈仓,在最后一刻才抛出来的。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完成完结篇的结尾,不过也因为如此,使得当时的编剧,日后大多再也没有共同合作的机会,连手冢治虫大神都公然表示“动画《海のトリトン》不是我的作品”。收视率因此难以提升,只播了27集就画下句号。可是其强烈的震撼力使得包含原作读者的观众群给予高度评价,甚至成立了全日本第一个动画角色同好会。这和日后的高达0079是何等相似?后来,他加入SUNRISE公司,在执导其第一部机器人动画《无敌超人赞博特3》时,首次在超级机器人动画中着力渲染战争的恐怖气氛,特别是他提出的加入“人间爆弹”的点子,让担纲脚本的作家都觉得过激了,这是给小孩看的动画么?本作沉重的剧情果然不被小学生接受,在播完后,制作公司、电视台以及赞助商吓得脸都绿了。不过本作的玩具销售尚称成功,SUNRISE在赚到了第一桶金后,允许富野继续执导下一部作品《无敌钢人泰坦3》,这部作品黑色幽默的风格很重,富野也终于有了部收视率很好的作品,那时已经到了1978年。

而在此前几年,日本动画史上已经又诞生了一部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宇宙战舰大和号》,这部在1974年TV版播映的动画,在播放之初并不被看好。但在播放到后期以及重映时,却引起了超乎寻常的好评,除了获得日本科幻最高奖“星云赏”外,形成了多达数百个,人数几十万的粉丝群体,乃至改变了整个社会风气。随之一体的商业周边计划立即启动,除了在1978年推出电影版继续保持人气外,相关漫画、小说的推出,模型、歌曲磁带的发卖,专门动漫杂志的创刊等纷纷跟上,变成了席卷日本全社会的潮流。可以说,自《宇宙战舰大和号》后,动画群体已不再局限于低年龄层,而它的商业模式也成为了日后其他动漫名作的样板。在这里得插一句,富野也曾参与了本片的制作,不过只有一集而已。他在担纲第4集时,拿到了大老板西崎义展(头衔是企画·原案·製作·総指揮)定下的脚本,却故意把故事弄得完全两样,西崎暴怒,自然要算帐的,于是富野就被赶了出去。当然,富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后来的动漫杂志上曾经这样发言,执导高达的目标就是要“打垮大和号”(「ヤマトを潰せ」)……

机动战士高达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最初在设定原案时,制作方SUNRISE本着日本式的精细,预先作了市场调查,认为模仿《宇宙战舰大和号》的作品很有赚头,于是立下雄心壮志,目标观众人群是小学高年级到中学生,计划要吸引30到40万狂热粉丝的眼球。最初的脚本设定也很自然地明显有模仿《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痕迹,名为《Freedom Fighter》,原型是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十五少年漂流记》,将其改为讲述一群少年少女乘坐宇宙母舰与异星敌人作战的故事。幸好这个点子最终还是被富野给毙掉了,富野虽然也参与了此脚本的构思,但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单纯模仿《宇宙战舰大和号》,他的想法是制作一部“给大龄人士看的动画”,心高气傲的他终于在与制片方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次胜利,也表现出他不俗的眼光,否则日后会否有高达这个系列就很难说了。不过,《十五少年漂流记》这个脚本也没有被完全扔进垃圾堆,几年后SUNRISE又把它拿出来,改动一下,换了神田武幸当监督,重新执导了一部经典名作《银河漂流バイファム》。什么?神田武幸是谁?都看过《08MS小队》吧?那就是他的遗作,当然这是后话了。

富野在脚本设定的一方面虽然取得胜利,另一方面的阵地却没能守住。最初的脚本里只设定了宇宙战斗机,甚至没有机器人的影子,但是受到赞助商クローバー公司(现已破产)高层的言论压力——“(母舰)长的像木马一样,怎么卖得出去,必须让机器人出来”。没有办法,富野又受到R.海因莱因的名作《星船伞兵》的影响,而打算将“机器人”设定为2.5米左右的装甲强化服,这自然更科学些,如今在网上还能找到当年的那些设定图。可惜最后这也被赞助商毙掉了,最后的成品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18米级别的Mobile Suits,就此捧红了大河原邦男,也让我们不得不叹息日本人对人型机器人的怨念有多么深重。

初代高达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在1979年7月4日首映了,也随之开创了持续30年的高达时代。然而事实上,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构思好,比如此后贯穿整个UC系列的“NT”概念,实际上是到中期才提出的。而且剧本还得随着观众的口味与收视率的跌宕,随时准备改动,今天虽然许多观众对阿姆罗和夏亚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已经堪称了如指掌,可是未必知道他们在原来的设定中都差点等不到故事结局吧?当时由于低年龄层观众不喜欢夏亚,直接导致夏亚在陷害卡尔玛的剧情后,很长一段时间以“降职”的名义。在故事中不见了,本来真有可能从此彻底消失的,是中高年龄层观众的来信抗议才把他挽救回来。而阿姆罗原先也是设定为在最后一集中死亡的,多亏收视率又开始上升,才活了下来。不过我们在富野的小说版0079中,还是能看见阿姆罗战死的情节,那可以算作是对这背后“黑幕”的纪念。

富野对最初脚本的改动,以及为了在剧中贯彻他的风格,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直接导致高达0079的初次收视率相当低下,名古屋地区的收视率是平均9.1%,可到了关东地区就只有5.3%,也导致了初代高达惨遭腰斩的命运,从原计划的52集缩成了43集。过于超前的作品果然是不讨人喜欢的,1979年毕竟还是传统超级系机器人动画盛行的一年,也是日本动画低龄化倾向的最后一年。

但高达0079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虽然它还保留了许多传统超级系机器人动画的要素,却是新时代的第一声啼鸣。它描写的不再是正义英雄大胜外星邪恶敌人的传统模式,而把刻画重点完全放在了人类内部的争斗,实质上可以把0079看成是富野心目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画版,而不是传统超级系集复一集的守卫研究所和打怪兽,而机器人也不再是与驾驶员生死与共的伙伴,而只是冷冰冰的武器而已,可以说它真正开创了真实系机器人动画模式。而剧中刻画的各个人物,尤其是主角阿姆罗,这个别扭的、忧郁的少年,虽说还不能被低龄儿童理解,但却是真正能获得日本宅男共鸣的人物形象,他们从阿姆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可悲的是,阿姆罗最后一步步成长了起来,到了0093时,已经成为真正成熟的英雄,但日本宅男们到今天为止,似乎还是没什么进步。

因此,高达0079有一部分狂热fans,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他们对电视台的请愿下,本作在完结后又再度播放了数次,这回好评如潮,在收视率上创下平均13.1%至17.9%、最高25%的佳绩。而SUNRISE也找到了新的赞助商——BANDAI,前面提到初代高达TV版的赞助厂商是クローバー,生产的玩具材质是当时流行的锡铅合金,而在电视版上映终了前后,BANDAI看准了此作的前景,与SUNRISE进行洽谈并取得了塑胶模型部分的发售权。在1980年BANDAI的初代GUNDAM模型发售,出现爆发性的热卖,在中小学生中掀起热潮,甚至出现过约250名中小学生在电扶梯上因抢购而推挤导致事故的现象。本作的人气度从此更高了,也随之推出了电影版和相关小说,均有不俗销量。富野回忆说:“当时自己就像是几乎当上教祖一般”,也由此促成了1981年“动画新世纪宣言”的发布。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达0079引领了整个80年代的动画潮流。当时日本正逢泡沫经济前夜,经济欣欣向荣,各制片公司都乐意在此投资,从此真实系动画开始进入它诞生来的唯一一次大爆发,先后出现了《太阳之牙》、《装甲骑兵》、超时空系列(《超时空要塞》、《超时空世纪》、《超时空骑团》三部曲)等名作,其中富野又再次奉献了自己的不少力量,那就是《战斗机甲萨芬格尔》、《圣战士登拜因》和《重战机》。

这时期,真实系动画的结局大多数并非喜剧,这不是偶然现象。早期真实系动画注重深入描写真实的人类社会与人际关系,将社会中种种矛盾以艺术形式描绘出来,而真实社会自然并不像超级系动画描绘的那样黑白分明,也不会单纯到光凭着正义、热血就能解决。这个道理成年人都会明白,但敢于打破传统,领先时代,在动画中着力渲染这点的,开始就只有富野而已。而在他之后,如高桥良辅等人又继续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而在富野掀起的这波浪潮中,有许多未来的新人开始崭露头角,最著名的就是永野护,他是在作0079的cosplay时被发掘的,后来因为担任《重战机》的机设而扬名立万。

看似一片光明的前景中只有一点黑暗,那就是富野导演的这几部新作都无法重现0079的辉煌,而富野的犟脾气犯起来,有时让制片方与观众全都头疼不已,最典型的例子是《传说巨神伊迪安》,这里可以多说几句。据说原本该作的构想是“由装甲车、油罐车和幼儿园校车合体而成的巨大机器人保卫和平”的王道超级机器人剧情,但富野以“这么矬的造型没点重口味谁要看”为由而改成了后来的剧情设定,结果是叫好不叫座,收视率低迷、玩具卖不掉,最后TV版烂尾。富野对此早就司空见惯了,毫不气馁,再接再厉,又制作了电影版,打着“剧情是欢乐的,请放心地看吧”的欺骗性广告,最后又是以富野式“皆杀”,人类乃至宇宙灭亡收场。但《传说巨神》刻画人与人间的隔阂,以及它的全灭与补完结局,深深打动了包括庵野秀明等在内的一小群观众,成为了日后EVA的先驱。

1982年,《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横空出世,这部未来的超时空系列与MACROSS系列第一作,有多大的影响力就不必赘言了。看着它火爆一年,以及其中三段变形战斗机模型大卖特卖后,SUNRISE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也恰巧在当年,BANDAI这个玩具、模型公司最大的敌手之一Takara,正好设计出了一批新玩具,并在次年以推销这些玩具为目的,有一部与美国合作的动画风靡全球,那就是《变形金刚》,所以BANDAI也迫切地有推出新模型的市场需求。两个要素一合并,向富野提出制作高达续集的要求就箭在弦上了,那时的富野还在执导《圣战士》中,尽管并不情愿,也只有出马。日后富野阐述,当时自己已隐约感受到自身的未来将被高达所束缚,果然不出所料,而最后的成品就是《Z高达》。Z高达为什么可以变形为战斗机?现在明白了吧?也难怪SUNRISE的井上幸一会把本作称为“高达版变形金刚”。

我们在这里不谈Z高达的剧情,而来看看它的主角。男主角卡缪强大而自负,任性又放肆,脾气火暴,性格叛逆,日常表现十分嚣张。0079的阿姆罗虽然乖戾自闭,但他有句经典台词是“连我爸爸都没打过我”;而卡缪的表现么,大家都很熟了,主动惹祸上身就不说了,还敢去甩夏亚的耳光,实在不愧为高达历代主角中最扭曲的一位。估计有很多人在看第一遍时,会像我一样,非常想抽他。然而,卡缪这个人物形象确实塑造成功了。这么个别扭的天才形象,却异常有真实感,或许他就是富野本人的写照也说不定。在当年,日本有无数观众写信给SUNRISE,要求让卡缪下台,换阿姆罗回来,富野也的确让阿姆罗复出了,然而却没让他再坐上高达,成功地把他边缘化了,依然大力刻画卡缪,这才有后来的许多经典剧情。今天,当年曾大力批判Z高达的日本观众,多数已经认为它是全系列的最佳作品。再看看近20年后的种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法,最后是什么结果,就让人不由得称赞富野的眼光与毅力。

不过,Z高达的最后,卡缪终于被各式各样的压力搞垮,他疯了。这也像一个谶语,影响到日后富野的思路以及高达系列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观众虽然纷纷对这种结局表示不满,但还是他们内心的潜意识决定了剧中人物的命运。

Z高达的收视率没有0079那么出色,仅有6.4%,然而众多观众都承认这是高达史上的绝对经典,或者可以说,Z高达才是整个高达系列的奠基作。而且模型卖得很成功,当年钢普拉的销量就倍增,周边书籍也热销。熟悉日本机器人动画的人都知道,Z本来是代表了“最强大”、“最后”之意,富野也真心想把Z高达作为高达系列的终结。然而很讽刺的是,无论是魔神Z,还是Z高达,抑或是刚推出的机战Z,从来就没法是最后一作。市场商业化的潮流总是无情地要求续作,而续作在前作的光辉照耀下,往往不得不置身于阴影中,再也难以达到前作的高度。高达ZZ就是这样的典型。(未完待续)

黑历史中的高达30年(中)——从ZZ到UC的终结

黑历史中的高达30年(下)——平成三部曲与TA

黑历史中的高达30年(补)——尾声与未知的将来

关键词(Tags): #日本#动漫#高达元宝推荐:非,海天, 通宝推:tt086071,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