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分析经济问题,要有客观的分析框架 -- 地九

共:💬85 🌺17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算了,我还是详细说明一下这个公式的来龙去脉吧。

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假定,在某一个时刻货币供求达到均衡,则推出:

货币总供给 = 货币总需求

如果在这个时刻,货币的发行量正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没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物价保持稳定,则公式变为:

货币总供给 = 经济增长需要

如果不是正好匹配,则会对物价造成影响,货币多了,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就是通货紧缩,于是公式为:

货币总供给 = 经济增长需要 + 通货影响

同时:

货币总供给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以上这些都没有问题,经的起考验。

问题是在于细节,即用什么口径来衡量这些因素呢?

比方说货币总供给,是M0,M1,M2?

经济增长需要,是用GDP增长率?GNP增长率?

通货影响,是用社会物价变动的平均值,怎么平均,各个指标怎么选取?数字怎么加权?

在具体工作中会碰到无数的细节,根本就是一个头三个大,数据计算根本就没办法统一。

但是中国人就是不缺聪明人啊,有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每年如果把国家统计局的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正好跟每年的M1增长率差不多(当然还是要差一点)而且历年的数据同向性很好,于是一拍脑袋,就写成了:

货币(M1)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在历年中,吻合度还算满意,就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于是称之为经验公式,并在实际中使用。

再说另外一边,由

货币总供给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可以近似成:

货币总供给增长率 相关于(符号打不出来) 基础货币增长率 和 货币乘数率

马马乎乎一下,就是:

货币增长率 = 基础货币增长率 + 货币乘数变化率

反正整个公式也不是严格论证,只要数据同向性一致,就可以了,所以只能用来做趋势分析,不能用来计算(因为中间的实际就不是等号,根本就对不上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