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图文】耿飚打胜仗“受罚”记 -- 西河伯

共:💬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图文】耿飚打胜仗“受罚”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5年,红军时期的耿飚同志

耿飚打胜仗“受罚”记

梁立真

  1934年7月2日,国民党军李玉堂的第三师第八旅的两个团进抵福建温坊后,在红军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

  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带作战参谋到敌前沿阵地侦察,凑巧抓到一名敌人的探子。原来敌人已经侦察到红军动向,但只知道摆在面前的是红四团1个团,殊不知,红四团周边还隐藏着军团部和红二师师部的主力部队。探子还讲到,敌第八旅旅长许永相曾对部下吹嘘:以他们两个团打红军1个团,未免“屈就”。为此,他准备了大量炮弹,等红军“短促突击”与其接触后,其出击部队便立即撤回,而掩护部队则以猛烈火力将红军“盖”在阵地上,将红军置于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境地,最后以炮火轰击。耿飚明白,这正是1933年9月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吃亏最多的一种打法。探子还对耿飚讲:许永相甚至已向上司要求拨给一些麻绳,以备捆俘虏用。“啪!”耿飚怒火中烧。他立即找到团政治委员杨成武,说:“打过去毛泽东同志讲过的运动战吧!”杨成武想了想,点头说:“只要打垮敌人,你带头干吧!”可这得向上级报告。杨成武陪耿飚到红一军团团部去请示。

  聂荣臻政委和林彪军团长听完汇报,认为耿飚的建议有道理,便立即召集作战会议,决心不顾秦邦宪(博古)和李德主张的“全面防御”的那一套,这次就打一个好久未打的“运动战”。

  作战于当夜21时打响,到了次日凌晨3点多钟,敌人大部分被消灭,残敌固守杨背附近的堡垒和温坊南面的八角楼。军团部命令红二师第五团、第六团配合红二十四师,消灭杨背之敌,令红四团向温坊突击。

  耿飚立即派出侦察员混进村去摸情况,并利用敌电话线侦知敌人兵力是两个营。耿飚当即与杨成武决定:团长率一营主攻,政委率二营分割,三营殿后,对敌人实施分割围歼。

  耿飚指挥第一营向村中守敌进攻时已是拂晓,朦胧中,见敌人正在改造居民房屋加固工事。“不能让敌人立足!”耿飚一边下命令一边扔手榴弹。在一阵激战后,又展开了短兵格斗。由于进展太快,使得机枪排的轻重机枪都无法使用,每每不等架好机枪,部队已与敌人缠到一起了。于是,耿飚命令部队冲锋、抓俘虏。当耿飚冲进敌指挥所时,敌军官正在拼命摇电话。耿飚叫警卫员杨力扬起一把割断的电话线,笑着说:“不灵哦!”

  “继续前进!”耿飚把手中驳壳枪一挥,大声喊:“夺下八角楼!”第一营和第三营奉命全力攻击。虽然仍采取的是运动中的机动近迫作战,却也完全用刺刀、手榴弹解决战斗。这样,敌人的主阵地很快垮了,只好纷纷投降。

  红军战斗中的命令都是由传令兵口述的。耿飚只顾一路向温坊杀进去,一点儿也不知道友邻情况。实际上,在进攻八角楼后,军团部又下达了一个停止攻击的命令,耿飚的红四团却没有收到。战后推测,可能是传令兵中途牺牲了。

  打着、冲着,杨成武突然跃进到耿飚身边,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说:“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啊!”

  “怎么了?”耿飚问道。

  “好像只有我们1个团在打呀。”

  耿飚驻足,望了望周边,听了听响声,果然四周没了枪声。友邻兄弟部队是解决了战斗还是撤出了战斗?还是敌情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时,团参谋长报告:第二营副营长兼六连连长黄古文、第一营营长罗有保都发现四团在孤军突击,如何决策?耿飚望了望纷纷溃败的敌人,果断地喝了一声:“无论如何,我们打下温坊再说。”

  “团长说得对!”杨成武也大声说:“参谋长,你拟个作战命令给各营连:‘团长、政委决定:照原命令攻击!’”

  耿飚一边安排通信员去同上级联络,一边对杨成武说:“进攻速度还不够,我们到前面部队看看去。”

  此时,红四团的战线已推进到了温坊的外围,敌人利用一个葫芦垭口,堆了几条装土的布袋,凭险顽抗。耿飚对身边的机枪连连长说:“把你们的神枪手全调过来!”

  连长说:“天太黑,看不见敌人呀。”

  耿飚指着前方,教导这个连长说:“看到没?你们对着敌人的枪口打。看嘛,敌人发射子弹,那火光一闪一闪的便是枪口,也就是瞄准和射击的目标呀!”

  在机枪连连长组织火力的同时,耿飚把手中枪一举,高喊道:“干部、党员跟我来!”

  由于机枪连神枪手显了威力,也由于耿飚以身作则猛打猛冲猛攻击,所以,耿飚带领的自动跟进突击队一口气冲垮了敌人的工事,垭口丢下敌尸近10具,敌前来增援的约1个连兵力,也溃败躲进温坊。

  孤军几分钟猛战,俘敌过千,却只消耗400发子弹、3人负伤。到天亮,敌军一个旅悉数被歼,许永相只身逃脱,后被蒋介石“杀一儆百”给枪毙了。

  7月3日晨,敌第三师、第九师从堡垒内被调了出来,急忙赶来增援。8时左右,先头团已靠近温坊。红一军团令红一师断其归路,令红二师与红二十四师从八前亭和马古头两个方向出击。

  耿飚、杨成武、李英华3人各率1个营交替前进,连续冲锋。第一营连续冲锋达6次,占领了8座山头。山头上有一些半截子碉堡,是敌人尚未完工的堡垒,倒成了红军的工事与支撑点。第二营、第三营都在6次冲锋中夺得敌人六七个阵地,从而完成了“拦头”的任务。主力合拢,将敌全部歼灭。

  天已大亮。打扫完战场,耿飚叫一个战斗班将缴获的10多匹战马、几十捆新军服,还有很多食品以及几百名俘虏送到军团部。军团部作战科科长聂鹤亭在收条上写道:“耿飚团长,战利品如数收到,你们打得好!”

  红四团打胜仗的消息,使陈光师长也十分高兴。他立即打电话给耿飚,先夸了一通“勇敢”、“机动”,还特别表扬了耿飚带头打冲锋。然后,他话题一转,说:

  “你犯了错误知道不知道?”

  “唔?……”耿飚应声在思索。

  “听说你把干部、党员都带上去打冲锋,万一被打掉了,损失多大!”

  耿飚是个诚恳谦和的人。他实心实意地说:“我承认。”

  “好。”陈光师长紧接着说:“这次‘罚’你写篇文章,题目就叫《反对个人勇敢》,要强调集体英雄主义精神。限3天内写好。”

  “是!”耿飚这才松了一口气,知道是治军有方的陈光对自己又一次备至的关照。

  这天,耿飚把战斗总结交给杨成武、李英华去做,他则坐在民房内,一口气写完了。陈光师长看了后,十分满意,又打电话来,笑着说:

  “猛子呀!今年25岁不到吧?”

  “猛子”是首长们对英勇善战的耿飚的爱称。耿飚笑着回答师长:“师长好记性,我正好25岁。”

  “打一仗,进一步。”陈光说,“你能文能武啊!”

  以后,由陈光荐举,耿飚写的这篇文章发表在《红色中华》上。

  1982年6月,笔者有幸拜访了时任国防部长的耿飚首长。谈及这些往事,他微笑着说:

  “治军要严,严贵有方,方贵及时。毛主席一再要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任何一个将军的成长,都不会十全十美,都各有人生特色。陈光同志很懂治军方略,很会引领青年人去多思、多展示其能力。我在成长中,多亏党、军、国家各级领导的引领啊!……没有集体的创造,个人永远是渺小的,也成不了气候的。”

《党史博览》2003年第7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1年9月,耿飚同志在军委工作期间,检阅部队军事演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