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庐山大悲剧】一、庐山只有一个谜 -- 造船厂

共:💬141 🌺347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庐山大悲剧】一、庐山只有一个谜

说明:本文的题目是《庐山大悲剧》,另有一个副标题,“兼评史文恭《那年庐山》”,

因为这是由《那年庐山》引发的、我自己对1959年庐山会议的一些看法,也涉及到对《那

年庐山》的一些意见。

一、庐山只有一个谜

过了50年再回首看去,关于1959年的庐山会议,只剩下一个真正的谜——毛主席为何放弃

纠左、转而反右。

别的那些,诸如各种密谋、算计与动作,与这个大变局相比,就像拍打在时代巨轮身上的

浪花,在我看来都属细节了,当然对爱好者来说仍有探索价值。

由于“时代巨轮”不幸的左转,导致了多重意义上的大悲剧。

首先是中华民族的悲剧。由于“左”得不到纠正,刚刚采取的一些救急措施成为反“右”

的对象,力主执行这些措施的干部则被清洗,使得已经在发展中的危机急转直下,最终导

致——为了避免有关的争吵歪楼,在此文中,我就使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口学

家蒋正华的这个研究结果——1700万人不正常死亡。这个被一些专家认为保守了的数字其

实也够惊人了。据新华网资料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条目

外链出处“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

万人”,请注意这是伤亡,不是死亡;另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外链出处,“以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的死亡与受伤人口的分布看,死亡人

口占伤亡总数的49.77%,伤、亡之比基本持平。”所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人口

的损失不下于抗日战争。

然后是中国共产党的悲剧。又分三个方面,首先,对于矢志建设强大国家、创造人民幸福

的执政党来说,执政期间发生如此大损失当然是悲剧。其次,党内的个人崇拜、一言堂、

独断专行发展到极其严重的地步,提出不同意见者被如此严重地打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遭到严重破坏;一批在敌我斗争中表现得出类拔萃、有大智大勇的高级干部,在党内斗争

中却暴露出了政治品质方面的严重缺陷。第三,庐山会议埋下了文革的种子,中央领导机

构内出现了严重的彼此猜忌,几个“阵营”初步浮现。

也是解放军的悲剧。毛主席精心设计的军权架构被他自己破坏,“双一独大”、“四野君

临”的势头难以阻挡;军队卷入政治斗争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从而也越陷越深。

当然了,庐山会议还是众多参与者的悲剧。无论是彭黄张周、还是刘周朱陶乃至林罗贺,

无一能逃脱。

最后,庐山会议是毛主席的悲剧。

——以上所有的悲剧,都是毛主席的悲剧。此外,

——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庐山会议以前,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至少是胜多负少

;庐山以后,败笔很多,“胜笔”寥寥,主要在国家安全方面。

——他亲手消灭的几个人,正是他最忠实的部下之一,他们愿意对他说实话。庐山之后,

他身边还剩下什么人呢:小心翼翼保持距离的冷眼旁观者;重度发烧的极左者;窥伺风向

的投机者、风派;居心叵测的迎合者/利用者。

50年后,来研究庐山会议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意义就是避免“悲剧重演”。换句话说,能不能少犯错误,当错误出

现了,能不能以较小的代价纠正错误。

当巨轮出现了错误而危险的“转向”时,船上的人,是闭目塞听、听天由命呢,还是尽力

而为呢?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里,出现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提法,到了十七大,

则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

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面对包

括庐山会议在内的诸多历史教训,党给出的一个阶段性的回答。

---------------------------

(好吧,我承认上面一段写得很八股,以后我会努力写得八卦些)

---------------------------

下面是八卦的时间段了,由我为每位好朋友们演出:

我承认,读了《那年庐山》后,我脑子里满是不健康的想法,就是

老彭被小舟架上了去

闻天瞎参合

秀才不成事

老毛不得已

这都怪公鲨,我要揭发,这是他对《那年庐山》的概括。好吧,我承

认我也送了花,还得了一个宝……

然后我觉得很刺激,特别是看到史文恭这几句话: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

东哥完全被剥夺了任何退路

庐山会议的责任当然不是东哥一方的

看到这些,我几个晚上没睡好。真的,好久没这么冲动了,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闪

现着各种字句,都是我打算回答史文恭的。

所以我决定,哪怕是为了我的睡眠质量,我也要评一下《那年庐山》了。首先就从史文恭

的“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评起。

通宝推:自以为是,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