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区分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和吴敬琏们误导的改革 -- 思想的行者
如果把改革解释为对旧有的生产模式的革新,那么这样的广义意义上的改革在毛泽东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
新中国建国后向苏联一边倒,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同时基本上把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全盘照搬,这样的工业化模式是否符合国情,暂时无暇顾及,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不甘心于照抄他人的经验的。
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之所以成为领袖,就是因为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摸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为了这条革命道路,毛泽东与那些盲从于苏联经验的布尔什维克们进行了多次的政治斗争,实践最终证明了毛泽东的正确性。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中国开始进行经济道路创新的开始,强调轻工业,农业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中国的轻工业,农业得到了一定发展,避免了苏联和东欧那样的轻工业相对于重工业的严重薄弱的状况。
但是只注意到了十大关系的均衡,依然是不够的,不久,毛泽东就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与他的战友陈云,周恩来等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周恩来陈云注意到了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各部门热情极度高涨争相制定过高的工业农业指标,从而导致了经济的失衡,周恩来陈云着手纠正人们的这种冒进错误,但是毛泽东却认为周恩来陈云的做法把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给打消了,是促退。
周恩来陈云做出反冒进的决策是根据各个工业产品产量之间的均衡的计算而得出的,认为国民经济的指标的制定要注意综合平衡而毛泽东做出批判周恩来和陈云的决定是根据他对平衡的相对性的哲学的看法出发的
毛泽东认为周陈的做法是“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庸俗的辩证法”,毛泽东认为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不能为了追求平衡而泼人民群众的冷水;毛泽东因此发动了反反冒进运动,不久,中国开始了“大跃进”。
“大跃进”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破坏种下了以后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隐患,特别的是由于工业指标的制定的过高,导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被抽调到工业领域,造成了农业从业人口的急剧下降,导致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的萎缩,与全国性的干旱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粮食产量的严重不足。
“大跃进”的政策为什么会导致悲剧性的结局,为什么人们冲天的干劲却造成了普遍的饥饿?
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比如说大跃进破坏了综合平衡,比如说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速胜论等等。
但今天的我们也可以从市场,计划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由于市场机制---这个天然的调节机制受到了抑制,人们只能用人工的办法来调节经济的平衡,这导致了经济平衡很容易被破坏。
我们知道市场本身可以通过供需机制,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但供求过剩,造成价格降低,就可以引导人们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反过来,供求不足,造成价格上升,也可以引导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达到经济的平衡。
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市场机制被抑制了,人们不能根据商品的价格来调节生产的产量,人们只能根据政府部门制定的产量指标来生产,而政府部门制定的产量指标过高了,就会造成经济过热,过低了,又会造成人们的建设热情受到抑制。
自信的有着远大理想的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人们的建设热情受到抑制,因而发动了“大跃进”,最终造成了经济的严重失衡,而酿成了一个巨大的悲剧。
要追求历史责任的话,不能把帐全部算到毛泽东的头上,也应该注意到当年的中国缺乏市场机制,造成了中国经济天然的失去了一只调节经济平衡的手。
反冒进---大跃进不仅造成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还造成了毛泽东与战友们的政治分歧,这样的政治分歧又导致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把部分与自己存在观点分歧的战友划入到“修正主义”的阵营。
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看,修正指的就是改正的意思,问题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改正吗?
需要改正。
问题在于需要怎么样的改正,或者说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改革?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邓本身很复杂,要一分为二。 2 九霄环珮 字124 2009-05-03 19:01:37
😥邓现阶段还是神吗?就算是邓粉也不敢这样称吧。 2 非闲人 字568 2009-05-06 00:11:36
🙂(2)计划经济成就背后的隐患 5 思想的行者 字7172 2009-05-01 03:14:42
🙂(二)艰辛的改革探索历程--围绕大跃进的纷争
🙂【原创】(三)建国后毛泽东们的经济成就 1 思想的行者 字6424 2009-05-05 23:56:40
🙂你还是先把你每年证明两次的哥德巴赫猜想证完了再说吧 九幽天魔 字0 2009-04-30 22:15:58
🙂开头一段那几句就是瞎说 2 安邦 字416 2009-04-30 15:27:40
🙂欢迎挑错,但是不要用“瞎说”这样的字眼 思想的行者 字2 2009-04-30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