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注陆川 -- pxpxpx
说到电影,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幕后故事往往比电影本身更有意思。
所以<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只看了两遍,而有陆川的访谈节目,只要我找得到的,每个我都看了不下四遍。
个人感觉,在凤凰卫视的访谈里,陆川谈得比较自我,也很放松,所以也谈出了很多内容。
首先就是他的专业背景:军事情报,这个是很值得关注的。
因为大凡要了解一件事情,查阅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是不能够缺少的,有这个专业背景在,相信陆川他本人是有能力,也有基础去"搞搞新意思"的。
事实上,这部电影用了他四年的时间,说明他还是非常认真的。从结果来看,电影里的一些细节也说明了陆川确实下了一翻苦功。单就道具来讲,日军所用的武器,穿的军服,吃的饭团,唱的歌,跳的舞,喝的清酒,抽的香烟,甚至用的避孕套,事无巨细,做的都很地道。(河里肯定会有人撇嘴,"注重细节,丧失大方向","搀杂私货",我说,嘿嘿嘿...talk is cheap)
这种严谨在当今的大环境里,是非常可贵的。这也难怪姜文对这位70后的小老弟敬佩有加。
再就是他看问题的角度,与其说是独特,不如说是勇敢!
近些年来,演艺圈里混的导演总给人一种白痴的感觉。
圈里白痴是有不少,但是这些人里面也确实是有强人,只不过得时不时的装装孙子而已。
不然能怎么样?
自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那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上面不会答应;
自己爱怎么拍就怎么拍?那也不行,因为市场不答应;
奥运前,老谋子几年如一日的每天玩命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后用中国元素把几十亿人Rock的死去活来,你觉得他对中国了解的多还是你了解的多?你觉得他牛还是你牛?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他接二连三的拍滥片。
滥片者,内容安全,影星多,投资大是也,特点就是一个字-快,能三个星期搞定的绝不能用一个月,毕竟眼下人都忙着挣钱,钱也忙着挣钱啊。
这样的东西按说很该死,但翻看近年来的票房记录,不得不讲,观众用自己的钱给滥片投了赞成票。
市场总是对的,票房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拿观众当傻瓜,而且是记性不好的那种。
而陆川自己呢,这次比较勇敢,基本上是按自己的想法,拍成了一部自己想拍的片子。
那么想法是什么呢?
根据陆川本人的说法,就是把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的日军当人来展现,进而影响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罪行的看法。
他自己没说,但是我个人咂么出来的意思其实还有一层,<私货>就是把观众当人来看!把中国和日本的观众都当人来看。<私货>
把日军当人看?日军他们也是人?!
还敢把观众也当人来看?!CNN都不敢这么折腾吧?
所以说陆川他勇敢!
因为他敢把日军做为人来研究,而这远比简单的将他们都看做魔鬼来得艰难。
把日军首先看成魔鬼,批评和指责就可以从任何角度来进行,可以讲攻击的靶子是无穷之大的,根本就没有脱靶的可能,但要害之处恰恰是被这无穷之大的靶子掩盖了。对日军的后代来讲,否认历史就变得十分简单,轻轻一句话:"你们不了解历史,你们也不了解日军",随手再挑几个错误就可以蒙混过去;或者再干脆一点,"还提这些干吗?他们都是魔鬼,我们可都是阿蒙啊,不相干的";
而将日军看成人的话,批评和指责就必须建立在对人这个前提和基础之上,得去了解,得去研究,这个靶子要小很多,但是一旦击中,那可就命中要害了;也明确了一种关联,就是往日的日军与当今日本人在"人"这个层面的关联,苗头不对的时候,民间自然就会思考,会联系;
那情形就是:你们那点事我都门清,怎么样,还想聊点什么?
斯皮而伯格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最后,想说说电影本身
比较遗憾,陆川的细致和勇气并没有将这部电影变成他梦想的那个样子,影片设计得很有杀伤力,但是实现的有限。
就我个人看来,还是老问题,就是对日军表达的还不够充分,对当时的历史氛围表达的也不够充分。
整个影片里,日军的"脸"就是那个角川,可能是因为他比较好刻划一些吧。
但是作为真正的日军,那些疲惫不堪,身材粗壮,杀人不眨眼的日军,在这部片子里反倒是面目不清。他们作为人的一面更是模糊,看不出这种关联。
从历史氛围来讲,至少当时为什么在南京城里有如此多的难民这一点也没有交代清楚,也没有反应出难民总数到底是多少这个关键的事实。
也许陆川认为这对主题不重要,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对故事的完整性有伤害。
(下面是后加上的)
还有就是对观众情感的处理。
这其实是影响观众反应的关键!
对大多数的观众来讲,对自己一方在暴力对抗下失去的东西,也希望通过更加暴力的方式再赢回来,所以<鬼子来了>里面马大三死得不窝囊,或者讲姜文不敢让他窝囊到最后,那说不过去,尽管这未必就是对这个角色最好的安排(纯属个人猜测)。
同样,在<南京!南京!>里,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煎熬里,情绪渐渐的在积攒,在酝酿,但是到了最后,这种情绪并没有得到某种释放,这可能会影响观众最终的情绪,而过于关注日军人物的命运,反而忽视了电影的主题。
毕竟,陆川不能指望观众都研究完历史资料之后在去看电影,所以,看来这个"口"还是留下为好。
比如最后角川放走小豆之后,如释重负,可刚转身,小豆就趁他不备狠狠的给了他一刀;再比如,残暴冷血的伊田,在角川一枪打死姜老师之后与之发生冲突,最后同归于尽,等等。
这些可能会使电影本身不再那么尖利,但是应该对平衡观众的情感需求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后加的部分在此结束)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要说的只有一点:
关注陆川。
不用对他追捧,不用对他批判,我们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
关注陆川!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关注陆川
🙂从人的角度对日军及当时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研究很重要 夜月空山 字364 2009-05-18 22:50:56
🙂或许陆川是想塑造一个类似东史郎的形象 马甲 字20 2009-05-06 05:38:55
🙂陆川应该去看看一部电影 3 光年 字157 2009-05-06 05:01:47
🙂站这队! 2 kernelh 字691 2009-05-05 04:40:31
🙂有勇气把黄军当人看 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偷偷的人工置个顶] 8 锋芒 字1402 2009-05-04 19:54:47
🙂【八卦文摘】 陆川夜闯中南海(人工置顶,请保留) 6 pxpxpx 字4841 2009-05-04 07:22:51
🙂现在优先考虑外国人感受的外交风气是从谁开端的? iwgl 字217 2009-05-22 06: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