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想问一下中美和解时候的民间舆论 -- 沫水若水

共:💬32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本没有什么“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嘛,时势使然如毛之眼光

不可能看不明白。

并且,“师美”的倾向在延安时就有了--其实感觉中国的传统决定了中国的精英人物不难找到西方文化的精长所在。郭?焘即算一个例子,记得参访女神像的清使臣也有类似的感慨;同理,我们对俄国的一声炮响也是反映迅速。

难得的是分寸,无论对美国人还是俄国人,得说老毛一帮人是端得很稳的,(有人恐怕要拿给斯大林祝寿的事儿来说道了,但个人以为只是表象),也正是端得稳,换向时才没有大起大伏吧。

只是常为人忽视的是,这个转向恐怕只有毛能做出来,如果不是毛在七一年接待了尼克松,我是很怀疑邓有没有那个能力在七九年踏上大洋彼岸的。

再就是毛对的怜子之情,这个是看贴子时瞄到的,五几年时,毛住菊香园(?),后迁出(住哪里就记不太清了了,游泳池边之类的,后来好像还住过滴水洞呢呵),但搬来搬去,他还是把毛岸英的遗物私下收藏好--怜子如何不丈夫呀。以垂暮之年,从表面上看否定了自己之前二十年,并在事后写什么嫦娥奔月,老头看……(?)给部下安心,真不容易吧。

一个被神化的毛,个人是不感兴趣的--感觉只有极端“毛派”才感兴趣吧(注意引号哈)。感觉实在是毛所极端厌恶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套路。如果当真是毛派,不要无视时代的进步吧,面向未来发表真知灼见才是正解。

当然后面的话不是针对老兄您哈,引用下真经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许会错我的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