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动手较技歌诀六首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13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峨嵋拳歌诀第五首点评二

【点评】

这首歌诀主要阐述了“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中亦静有借法”的静动法式的奥妙所在!然而,真正动手并不这样的简单!有关与人攻防较技争胜负的法诀,前贤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心意拳交手法诀

占左进右,占右进左。发步时足跟先着地,足以十指尖要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捶要沉实而有骨力,去时撒手,著人成拳。用拳拳要卷紧,用把把要有气。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肘落肘窝,手落手窝。右足当先,膊尖向前,如是换步,亦如是势。拳从心发,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近人进步,一步一捶,一支动百支俱随。发中有诀:一握浑身皆握,一伸通身皆伸;伸要伸得进,握要握得狠。如卷炮卷得紧,崩得有力。

不拘提打、按打、烘打、冲打、膊打、肘打、腿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步打、横步打、截气打、借力打,以及上下左右前后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随。

出身先占正门,此之谓巧地。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脚手要活,不活则但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

发作要鹰捉勇猛,外静胆大,机要圆活熟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如雷发。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视斜犹正,视正犹斜。足踢头撞,拳打膊下。窄身进步,伏身起发。斜行换步,拦打倒身,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足来提膝,拳来肘拨。顺来横击,横来捧压;左来右接,右来左迎。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起,近便加膝。上虚下必实著,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己揣摩。手急打手慢,手快打手迟。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见识!

起望落,落望起,起落复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剪子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起手间三心要对,捶落时三尖相照。

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远不发手,双手护胸旁。左来左应,右来右应,此为捷取。远了就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远近宜知。拳打脚踢,头至把势,审人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停;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审顾他形,拳打上风。手要急、足要清,把势如猫行。心要正、目要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身亦到,打人如薅草。

善击者,先看部位,后下手势。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来只在一寸间。身动时如墙崩塌,脚落时如树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动要如灵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节而首尾皆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腿动快似马,臂动速如风。

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催,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如见孔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添。首要仰起,胸须现起;腰要长起,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要一气相贯。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不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

先动者为师父,后动者为弟子。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一理运乎二气,行乎三节,三节要停,三尖要照。现乎四梢,四梢要齐。统乎五行,五行合一气。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贪不歉,起落进退多变化,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时始而勉强,用功久而自然!诚哉是言,岂虚语哉!拳术之道,终于此而已矣!

【阐释】

交手法,是心意拳门比武较技交手方法的基本准则,如何能够战胜队手,基本法则都在文章中简练的论述出来了。

双方交手较技如何占位,相当的讲究。对手右步在前,我就左步在前就近而进;对手左步在前,我就右步在前就近而进。发步时足跟先着地,继以足十指抓地;发招放人时,后驱动而内劲逆行,便能奏效。步法在整个运使过程中,松沉而又轻灵,保持身体上虚下实的不倒翁之态势,守住虚中,拳要沉实而有骨力。

此进步占位发招用手的方法,乃继承《易筋经贯气诀》中“头手二手前手后手论”所论之法:“未交手而聚气凝神,两手交拦胸前,看他哪脚在前,即贴近哪边身子,注意他转根,制住他膊根,此闪门之法也”。陈氏太极拳推手法中的步法,仍然保持这种“逆步法”式。由此可知,就近发招用手,是比武较技中优先选用的方法,明白这一点对初习拳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去时撒着手,乃是保留变化的方法。对方没有防护,成拳便打;对方如有防护,可随时随处顺其势转动手头而打之,可转为提、压、搬、拦等防守手法,以利于另一手的攻击。因为掌善于变化,拳头在灵活上不如掌,但在着身之瞬间聚气坚刚、势厚,是拳头的特点。拳头的威猛,掌指是不及的;然掌的灵活善变,拳是不可比及的;手指的轻灵、巧妙、神速,又是拳掌不可比及的,如功夫已就,戳打之威力足可使对手立败,如抹眉红手法。由此可知,传统拳法中的拳法、掌法、指法,都应当精熟之,方可于运用时信手拈来而又有制胜之奇妙的效果。

“捶要沉实而有骨力”一说,充分的体现了当时拳术思想对拳法的认知。我们知道,拳势是由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而组成。外形中有筋劲和骨力,《易筋经贯气诀》中言及:“着人肌肤,坚刚莫敌者,形也;而深入骨髓、截营断卫者,则在乎气,可以分筋骨毙性命于顷刻,气之为用大矣!”而这里强调捶要沉实而有骨力,是防止为求运用内气而成松软无形势之病拳也,所谓沉实就是外形的虚空松柔而内气的沉静实在之运用。综合观之,此言强调明劲之形拳招熟层次的以内气用外形,以形势用内气的“气形合一”之法则,这乃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基本法则。

用拳如卷饼,握要握得紧,才能沉实有力,每手的施出,都要把把有气势。所谓“把”,是指自己之拳、掌、指的拍位、打点要有稳、准的效果,要能把握住机势,把握住局势。把,是对传统拳术中攻防手法是否有效而提出的技术之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手法。势正招圆,乃是“把把有气势”的基础。初习拳者,理解“把”即为“有把握”的意思就可以了。

自身脐上如天,轻虚而灵;脐下如地,松沉稳健而实在。但是,实非满,虚非无,只在自调,即上下劲势要均停,并非上下劲势一样,以笔者的认知,下为五阴之三十,上为五阳之二十五。根据攻防功夫艺境不同,自身整体的虚实感觉就不相同,但是,上虚下实的比值是不变的。如一个初习功夫的人,计为一百一十之整数,则上有五十,下有六十,显然自我感觉是上虚下实整体“沉重稳健”的艺境;功夫轻灵后,整体计为十一,其上身为五,下身为六,表现的是上虚下实的“轻灵之稳健”的艺境。谚云:“上虚下实不倒翁”,就是指此松沉、轻灵的上虚下实之体态的均停艺境而言的。

出入以心为主宰,此心者,本心也。即理心、道心,以此心为主宰,外形体以“中心”为枢,是外形体方圆变化有根底、有规律。此即前论“三心四体归一气”的阐述。如虚中,百会至会阴之中轴,身体之旋转、步法之运用,手法之方圆变化的“规、矩”,皆以此虚中为心;手足上下相随的运动,皆以腰为运转的中枢。有形者以中心控制,全身以本心所主宰,即“事中以治外”的法则。此乃由本心支配内气,使内气运行于形体之中,使形体外脱换为基础,在以各种攻防招法不断操练,使身体各部位以“中”或“心”为“枢”而建立攻防运转机制,最后达到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的功夫艺境。此是心意拳所论述的“以心为主宰”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和运用的宗旨。

做到六合一统时,出手用招必能以心为主宰,而眼手足身必然随之而到位,但要作各种攻防招法变化时,心不贪意不歉,才不会出现“过于不及”的病拳。

肘与手有其各自具体的预备位置,用在对手身上又有具体部位,是名肘窝、手窝,在攻击与防守的过程中,又有各自具体的运行轨迹,这些都是拳法练用必须提到的内容。

攻防招法的形架,如右足当先而站,右肩在前,则右手为长、名前把手;左手为短护心,名后把手,护右前手,此为顺步式。尚有右步在前,左肩在前,则左手为长,右手为短护心,护左前手,此为逆式,前人称为拗步式;又有左肘与右膝垂直相合的十字手式。顺式、拗步式、十字手式,就是古传的“一步三捶”的法式。所以,攻防招法的变化,就有换步不换身和换身不换步的两种基本法式,其中有左右两面顺步式、逆步式、十字手式六种用法。

但是,不管以何种顺、逆、十字架式来运用攻防招法,拳从心发,运用步法产生以身体重量催手的整体发劲击人的法则是不变的。运用手的起落收放要由心机把握,而心机亦要由手的感知把握,这样才能虚实相须,内外一而贯之,故心意拳又名“心意把”,也就不觉奇妙了,拳法攻防运用之妙,确由此发。自身要想整体进入对方门内,必由步法的前进来实现,为了与对手保持有效距离,必须做到一步一捶,即随其所动之方位而进步落点击发,能达到落步成招,是为妙境了。

运用一步一捶的连续攻击方法,必须保证上下相随,四体的一举一动,能按序随之以助势,乃是得手发人致远的诀窍。前面已经论述过的背发劲,落势尾发劲,外胯鲤鱼打挺,全身正、侧双足虚实变化一止为正发劲法,皆是发劲放人的绝妙方法。一收束全身皆能收束,一伸展全身皆能伸展;伸展就要伸展得到位,收束就要收束得根固。收束如卷鞭炮,自身形体要卷得紧,内劲展放才能有力度。这种内气外形束展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具体的攻防招法。所以,束展法或曰趋避法,不拘提打、按打、烘打、冲打、旋打、斩打、锛打、肩打、膊打、肘打、腿打、头打、手打、掌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步打、横步打、截气打、借力打,以及上下左右前后百般打法,都是适用的。但是,总要一气相随,才是诀窍。出手如能先占对手之正门,即抢中门,此之谓“巧”的运用,拳谚云:“脚踏中门,就是神仙亦难防”,就说的是先占正门巧地的好处。

全身的骨节要对,要有柔弱无骨一气节节贯串的九曲珠功夫(骨节不对则拳势易断),才能保证攻防拳势变化轻灵活便圆通的柔行气;“接骨斗榫”,即发手时形架的整劲效果,才能保证发劲时刚落点的效用。此柔行气、刚落点,都需要骨节相对。但是,柔行气,是利用骨节相对的连续性,保证变化内无滞碍;刚落点,是利用骨节相对的整体性,保证捶捶要沉实而有骨力的击打之有效性,即整劲、劲整的效果。

手把要灵活机动不撄人之力,才能有得人之准而又不见其形,不灵则攻防手法变化滞呆而笨拙。发手灵便能疾快而出之,但要适时即动才见妙用。该打不打稍一迟慢,则误失良机;举手应活如灵蛇,善变不拘。一旦不灵活,即可被对手所乘而有失败的凤险;存心要有机谋而又果断,不这样则出拳发招不准确,易落空处;手脚灵活上下相随,才是攻防动作迅速敏捷的根基;出手用招,存心要精细,要明白对手攻防变化的各种可能及相应防守反击的方法,做好还击的准备。如果存心不精细,一旦一厢情愿用手施招,便会被对手灵活变化之妙招巧手所愚弄而落败。出手之精,表现在攻击时换身发劲,对方不易化解。如出手带力而发,对手拆变可以利用;如果出手用招不用力,换身即发,对手防守拆变,我可随其变化而再用招法攻之,自可拳势攻击连连不断。此为存心精细之运用。故打手前出,后手要跟而相护,这是预防对手拆变而我能保留变化的方法之法式。如果前手独军深入击打对手,后手不跟随相护,这是两手不能攻防相济的方法,容易失败。故前贤总结“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打手要跟,不跟则不济”。

发招做势要像老鹰捉小鸡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要做到外形体松柔而又安静,内要心细而胆大,自然神壮而拳势威猛,诀云:“积神则威力猛”者,此也;自身攻防机制要能熟练的运作,心机还要精细敏捷,才能保证攻防招法的胜势,切勿从心理上畏惧对手而造成心机和形体攻防变化的呆滞、迟误,这是动手较技中极大的障碍。心精细而小心才能听探清楚、顺化的明白而能面面俱到,才能防微杜渐;胆大,出拳势无顾忌,才能应变自如;面目要和善,显示出自己内外清静,虽然攻防变化紧张激烈,也能应对拆变自如,出手发招如美女採花,轻灵而又干脆利索。常言说,静似文弱之书生,对方不惧我,而我又明耀如三光,可洞明局势微妙之变化,察对手之动势,应机合势,故而动手行招疾如迅雷之发,变如行云流水,连而不断。

人之来势,详细审察,来脉听真,脚踢头撞,拳打膊挤,肩靠胯打,宜侧身进步,合身齐进。或伏身而蓄,或起身而发,斜行换步,倒换身法,抬腿伸脚即发,脚指向东面而发,须防对手由西面施入的杀招;凡实施攻防招法皆要保持上虚下实不倒翁的身法态势,才能无后顾之忧。什么以强示弱,以弱示强;以远示近,以近示远;实快似慢,实慢似快;欲进示退,欲退示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取上打下,取下打上;藏巧若拙,大智若愚。凡此诡计举不胜举,全在临场应敌,灵活机动的自己揣摩而用之。运用自如,精熟斯计,全在于平时练功用心之体认积累。虽是诡计施出不穷,全是符合大道之正眼法藏的法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