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物】【文摘】德国空军历任总参谋长小传 -- AleaJactaEst
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知道瓦德西(waldersee)是上个世纪初侵华的八国联军的统帅,
可能还知道传说中瓦德西和清末名妓赛金花有一段交往。不过知道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
统帅之前生平事迹的可能就少一些。其实这个人物在德意志军事史上都是有份量的。我
想从外国军事史的角度作些介绍和评价,也给前些时候关于义和团的议论提供点补充资
料。
瓦德西早在当八国联军统帅之前就在欧洲军界有很高的地位了。他是德国总参谋部
的第二任参谋长。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以后,普鲁士国王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德皇
威廉一世,到1945年二战结束,德军总参谋部一共只有过13位总参谋长。其中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3位:毛奇(Moltke),瓦德西(1888年接任),施利芬(Schlieffen,1891年起),
这3位都是伯爵元帅。第一位毛奇是欧洲名将,1857年以少将军衔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
是对丹麦、奥地利、法国战争的胜利者,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当中和铁血首相俾
斯麦一文一武,堪称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瓦德西是毛奇选定的接班人。第三位施利芬
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施利芬作战计划的制订者,是位很有份量的军事思想家。
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冯,瓦德西,1832年生,
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
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间却比较晚,35岁才成为总参军官。瓦德西
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
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
到德国却没有上战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
深的印象。
战后,瓦德西当过精锐的第13乌尔兰(Uhlan)团团长和第10军参谋长。他娶了一个美
国富孀,因此在贵族上层讲究排场的交际圈很受欢迎。到1882年,毛奇物色自己的接班
人,因为对瓦德西才华的欣赏和他的家世背景而选中了50岁的瓦德西,任命他当军需总
监(first quartermaster) ,实际就是副总长。而且因为毛奇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又对
瓦德西完全信任,所以瓦德西可以全权处理所有的总参谋部事务。因此,虽然瓦德西只
当过3年正职的总参谋长,但实际上掌握总参的时间却要长得多。后来瓦德西于1888年正
式接替毛奇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瓦德西掌握总参谋部的时期是和平时期,没有仗打。瓦德西的工作作风和毛奇不同
。毛奇基本上是个没有什么政治企图的纯军人。帝国的政治事务一般由俾斯麦说了算,
再加上当时老毛奇在皇帝面前的威望已经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真想发表什么意见一句话
就足够了,也没有运用政治权术的必要。但瓦德西本质上是个政治将军,对权术很有手
腕,再加上他的个人魅力和毛奇的完全信任,因此总参谋部开始在国家内政外交中有了
越来越大的发言权。
瓦德西的第一个任务是提高总参谋部的地位,尤其要摆脱陆军部(war ministry)的
管辖,争取向皇帝直接负责。瓦德西当上副总长不久就实现了这一点,通过权力运作,
使陆军部长Kameke将军去职,由承认总参独立地位的Schellendorf将军接任。从此总参
谋部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并且再也不用向帝国议会报告了(此前毛奇以其崇高的个人地
位是可以随时见到皇帝的,但那不是制度,理论上总参谋长要通过陆军部长向皇帝汇报
)。后来瓦德西当上总长以后,又策划由Vernois将军担任陆军部长。这两位陆军部长本
身都是总参谋部的将军,立场一个比一个同情总参谋部。当时德国还有一个战争内阁(w
ar cabinet),实际上是皇帝的私人军事顾问机构,一般由一名少将领导。瓦德西也成功
地让Hahnke将军接替Albedyll将军当上战争内阁首脑。通过这一系列权力运作,瓦德西
成功地提高了总参谋部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而在总参谋部的主导下,德国实现了3年义务
兵役制。
此后瓦德西和总参谋部开始干预帝国的外交政策,这次瓦德西的对手是铁血首相俾
斯麦。毛奇时代,毛奇和俾斯麦的分工很默契,毛奇基本不干预外交政策。俾斯麦是一
个熟练的外交高手,擅长的是在欧洲列强间制造不信任和利益冲突,德国则保持暧昧的
立场,对谁也不太接近,从列强的猜疑中获利。最著名的例子是普奥战争胜利以后却不
让普军乘胜追击打下维也纳,为的是给奥地利留一条后路。但是瓦德西则是一个相当强
烈的军国主义者,相信德国和俄国早晚有一战,甚至鼓吹先发制人地攻击俄国或者法国
中的一个,因此着手和奥地利总参谋部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对俾斯麦的等距离外交政策
干扰不小。这一次权力斗争获胜的又是瓦德西,因为德国新皇上台,解除了俾斯麦的帝
国首相职务。
但是随后瓦德西和新皇帝威廉二世也发生了歧见:威廉二世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瓦德西对此强烈反对。一方面,建立海军花费太大,第二,海军建立以后陆军总参谋
部的地位和权力势必要向联合军种的参谋部移交,第三,海军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势必
和英国发生冲突。本来瓦德西视俄国为最大的敌人,英俄世相矛盾,德国还可以指望英
国的支持。和英国冲突使德国在大陆传统的对手俄法之外又树一个敌人。但是渴望海外
扩张和大海军带来的荣耀的威廉二世不听,因此1891年就解除了瓦德西的总参谋长职务
。但瓦德西没有完全失宠,被任命为第九军军长。
将近十年以后,1900年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骚乱中德国公使被打死。列
强组织联军,德皇提出由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被各国接受,於是瓦德西被德皇授予
元帅军衔。关于各国接受德国人出任总司令的原因,瓦德西自己的日记中有记载:奥地
利和意大利出动的军力很少,不可能担任总司令,英国和俄国谁也不会同意让对方当总
司令,况且当时英国在布尔战争中出丑,让各国对英国人的军事水平不敢相信。由美国
或日本人出任总司令则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不象欧洲列强受的损害那么大
,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积极,而日本人毕竟在欧洲老牌帝国眼里还是被瞧不起的。很奇怪
的,法国并不反对瓦德西的任命,而且法国人本身也从来没有积极寻求过这个职位。
就这样,瓦德西于1900年8月被任命为八国联军总司令。但是对这位军国主义者来说
,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毕竟还是捞不到仗打,还在他从欧洲出发之前,北京就已经
被占领,只有中国东北还有和俄军的零星战斗,而占领北京的,仅仅是列强在华本来不
大的驻军兵力。瓦德西从欧洲坐邮轮出发,经过两个月的航行才到达天津,与此同时,
列强也在增兵巩固在华占领区的形势。瓦德西日记中对在华的活动,并没有提到赛金花
,比较有意思的是是两个部分,一是作为联军总司令对签和约赔款的叙述,二是对八国
联军在华抢劫行为的记述。
瓦德西在日记中表达了对李鸿章的不信任,他认为列强应该一起对华交涉,不能单
独谈判,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李鸿章则尽量想与各国单独接触,以利用列强互不信任
的心理,减少中国的赔偿,事实上李鸿章已经成功地和俄国开始了谈判。由此看来,李
鸿章并不是象后来被指责的那样是个卖国贼。
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还是没能如李鸿章所愿,谈判是在以庆亲王和李鸿章为首的中
国使团和列强联合使团之间进行的。据瓦德西的日记讲,清廷最初提出赔款最高的承受
能力是1billiard帝国马克,而瓦德西的态度相当强硬,要价在1.5到2billiard马克之间
。我不知道billiard是多大的单位,也不清楚马克和银子当时怎么换算,但是瓦德西后
来的记载,最终达成的赔款额4 亿5 千万两白银是1.2billiard马克。
关于八国联军在华的抢劫掠夺行为,瓦德西在日记里有毫不隐晦的记叙。部分原因
是抢劫是在北京刚被占领,瓦德西还没有到的时候进行的。以下引自10月22日瓦德西给
德皇的报告:
“最近的战斗使北京许多街区毁灭。北京被占领之后头3 天公开允许的抢劫造成不
可估量的破坏。英军的抢劫是相当有制度的,强抢来的东西必须集中放在外交使团的一
个地方,以便日后拍卖。拍卖的收入再按照计划 在军官中间分配。而且英国军官告诉我
,印度士兵( 英军几乎完全由印度士兵组成) 根本不能理解没有劫掠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日本军的战利品必须上交国家,国家肯定收获了可观的数目。在美军,抢劫是被官方
禁止的, 但是美国官兵都是些冒险家,禁令被最彻底地 置之不理。俄军的抢劫以最原
始的方式进行,东西被扔得乱七八糟。法国在抢劫方面也不落人后。”
“颐和园的珍品曾经被在俄占领后被作为官方的战利品运走,普鲁士王室送给清帝
的礼品被发现在运往旅顺港( 原文是阿瑟港) 的途中,在霍普纳少将的抗议之下这件礼
品被转交给我们。”
在1900年1月20日的日记里,瓦德西记载: “很遗憾那么多珍贵物品被以最粗鲁的
方式对待,都被毁掉了……很幸运德军没有参与官方的抢劫行为。因为在天津之战中我
们只有300人参加,而且事后根本没有进城。而北京,德军是在抢劫结束之后很久才到达
的……在国内如果人们想象这场战争是为传播基督教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话,他们肯定要
感到幻灭了。自从三十年战争和路易 十四时代的劫掠以来,还没有象这样的。”
曾看到有人写文章说很多对宫廷的抢劫是看守者监守自盗或周围的中国暴民所为,
瓦德西日记里就否定过。
“冬宫( 书中的夏宫指颐和园,紫禁城指皇宫大内,这谁都知道。但冬宫指那里我
开始也不清楚,从后文提到瓦德西的司令部和住所在冬宫,那里有曾经囚禁光绪皇帝的
瀛台,那么显然书中冬宫指中南海) 曾被两个连俄军占领。有可能皇室出逃到俄军占领
的这几天里,有些珍贵物品被贼偷走,但不可能很多。但现在发现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东
西都没有了,只留下那些非常难以移动的物品 。”
还有夏宫-- 颐和园也曾经被俄军占领:
“俄军撤出英军和意大利军进驻时,发现虽然宫殿内外没有冬宫破坏得那么厉害,
但所有贵重物品都不见了。这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干的,因为周围没有多少中国人,而
且俄军撤出和英军进驻的间隔极短。我向英国军官指出如果他们把剩下那点东西也运走
的话,肯定是俄国人最希望的,他看来相当同意 。”
和约签订以后,瓦德西在中国的占领军总司令职责结束,于1901年6月3日离开北京
,回德国之前应日本天皇邀请访问日本。回国后退役,1904年病逝。
怎么评价瓦德西?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讽刺性的人。他是德意志总参谋部鼎
盛时期的总参谋长,为毛奇所赏识,应该说肯定其才华不仅是政治权术和交际能力。记
得十几年前小时候看过一个喜剧译制片,叫“科佩尼克上尉”,漫画式地描述了德意志
军国主义的社会状况。其实至少一战前的总参谋长里,毛奇和施利芬就本人而言,都没
有那么浓的军国主义色彩。倒是瓦德西的政治观点最象人们想象的好战的军国主义者。
但是瓦德西生不逢时,始终没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杜普伊的评
价,瓦德西没有毛奇和施利芬那样出众的智力,但是他的强项在于个人魅力。也因此他
在德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他通过权力运作,大大提高了军部在政治外交这些国家
事务中的发言权。但是一次又一次权力斗争的胜利,终于把他自己摆到和德皇之间冲突
的地位,并因此去职。
后来瓦德西在中国的任职,细想起来也挺有讽刺意味:作为老派保守的德国军官,
瓦德西本人是强调纪律的。但是他的名字却与从事掠夺纪律败坏的八国联军联系在一起
而被中国人民记住。作为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在晚年总算圆了一个带兵打仗的梦,并且
在列强各国获得极高的声誉,但这个战争实际上在他出发去战场之前就结束了,就连这
场战争,对比于当时欧洲军事学所习惯的水平,也只不过是一场警察行动而已,但他却
因这场警察行动而获得了德意志最高军衔。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人物】【文摘】德国空军历任总参谋长小传 AleaJactaEst 字35957 2004-07-30 12:08:16
顾剑 瓦德西小传
德国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小传 AleaJactaEst 字32898 2004-08-04 11:20:29
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 AleaJactaEst 字19492 2004-08-04 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