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运动与科研(7)高科技的先进与消费品的落后

可 能会有人说,上述说法好像与人们的常识对不上,例如我的外公就抱怨过:当年抽签抽到张自行车票,全家都很高兴。为了买自行车把存款都拿出来了,还向朋友借了点,才凑够了 钱。自行车买回来了却老出问题,这让他很不爽,没几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新品自行车出来了,价格便宜质量也更好,他气坏了,正好当时报纸对那十年骂得厉害,他也跟着痛骂。可 他没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把两弹一星的那批人才和资源拿来造自行车,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吗?近年我在珠三角搞模具,对此多了几分认识。

   民用品的大量生产需要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流水线和模具。流水线的意义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中国人对流水线的管理水平世界一流,纺织系统的流水线就是典型,丰田模式就是鞍钢宪法的出口转内销,下面主要说说模具。

    学过软件的人都知道,C语言的运行效率不如汇编语言,但是C语言能保证程序员编写更多的运行效率比较高的程序。模具也一样,用模具少量生产产品的质量往往不如熟练工人全手工制作的好,但是大量生产就不同了,它能保证生产出质量比较统一的产品,而工人要手工大量生产同样的产品,首先是无法保证零件参数的一致,其次是需要大量的熟 练工人,不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中国当年模具技术发展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太祖在工业布局上的错误――太分散了。三线建设我是赞成的,可建得太分散就 不对了。太祖曾经有个很极端的想法,就是要使每个县都有机械厂。其实没这个必要,每个省保证有一个就够了。在太祖的错误决策下,一方面国家重点项目不断地 从各地吸走优秀人才(计划经济下调人很容易,重点工厂一发现优秀人才就想办法调走);另一方面过于分散的工厂,在通迅和交通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既不能组建大型生 产线,也不能应用模具技术,每个厂需要大批熟练工人。结果导致哪个厂都是零件差,牛人缺,工人们不得不竭力拼凑尺寸参差不齐的各种零件;可为了保证充足的 产品供应,国家又降低验收标准,于是大量低质量的产品引来了人民的无数抱怨。如果模具技术高的话,就不一样了。在珠三角的很多工厂里,厂主只需要雇几个技术好的师傅,其他工人 技术低一些影响不大。由模具生产出来的零件规格统一,只要师傅们定好装配条件,工人们拿去组装就行了;在流水线上,对工人手脚熟练度的要求比对工人头脑创 新能力的要求要高的多。珠三角产业集中,由于通迅和交通方便,便于普及大型生产线和模具技术,可以在大量节约熟练工人生产出质量相当好的产品。回想当年,要是能把 三线建设的一部分资源用来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几个大型的消费品工厂,能够大量优质地生产各种消费品,老百姓的生活会好的多。

    太祖的另一个错误是过于限制资源出口,他在背后指使那四个人使劲阻挠邓公的资源出口计划,日本想储备点稀土,根本没门。其实,在发展阶段,适当出 口点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当时,引进设备,进口原材料太需要外汇了,于是那四个人做了丧尽天良的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我有个远亲在南海当渔民,他说当时 刚捕起来的鲜鱼第一时间马上送出口,一点都不留给中国人!这个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老百姓吃不饱,普遍营养不良,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智力发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73年到1974年,我国对外经济工作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09.76亿美元,是1970年的45.8亿美元的2.4倍;1974年更达到145.7亿美元,是1970年的3.2 倍。一方面,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国内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化工业的发展,为我国80年代经济建设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 一方面,外贸出口创汇也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外成套设备的引进。1973年出口总额达到58.2亿美元,是1970年22.6亿美元的2.58 倍,1974年更达到69.5亿美元,是1970年的3.07倍。

    受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是某教授讲述的80年代初中日技术水平对比:

航天:中国全面领先

航空:中国全面领先

材料:日本全面领先

模具:日本全面领先(这条是我自己加的)

生物:中国领先

数学:中国领先

物理:日本领先

化学:日本领先

机械:日本领先

电子:各有所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